乡遇 | “端”遇匠心, “砚”里浓情
沿着沉静古朴的青石巷陌,肇庆学院新闻中心高要金渡端砚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肇庆市金渡镇水口村,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渡镇端溪名砚制作技艺背后的传承故事。
水口村背靠盛产砚石的烂柯山,老坑、坑仔、麻子坑三大端砚名坑聚集于此,因而得名“端砚源村”。自宋代以来,村民们依脉采石,因石构图,雕刻出一方方精巧绝伦的端砚。古老的制砚技艺在此代代传承,发展至今。
沿巷前行,砚坊林落,凿砚之音声声回荡。循声而去,一位身着唐装的老师傅正神情专注地伏案制砚,手中的刻刀配合着木锤在砚石上凿出花纹的走向。这位老师傅正是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莫少锋,如今的他,依旧坚守在端砚制作行业中。
谈起对端砚的情感,莫少锋眼中亮起了光芒。于他而言,刻砚就像是寻找与砚石心有灵犀的过程。从朴拙的砚石到灵动的端砚,一推一敲之间,他将巧思与情感一点一点注入,凿刻声声,皆是与砚石的共鸣。
在水口村街巷里,还有很多如莫少锋般的老一辈制砚手艺人。他们手掌上厚重的茧子,桌上从凌厉磨到平滑的工具,都见证着匠人们无数个与砚台相伴的日夜。在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与坚守中,端砚逐渐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对于他们而言,现在的端砚制作早已不仅是一份维系生计的手艺,更是一份亟待传承的使命。正如莫少锋希冀那般:“这样一个凝结着匠人心血与智慧的非遗,希望它能被一直传承下去。”
老一辈匠人在岁月磨洗中坚守,年轻的传承者也从未停止对金渡端砚存续的探索,然而探寻的道路并不平坦,新的挑战正在向这群年轻人招手。
作为年轻端砚传承人,莫泳元儿时就被父亲的制砚手艺深深吸引,“平平无奇的砚石在父亲手里总能千变万化”,不经意间,好奇与兴趣就将制砚的种子埋在他的心底。随着年岁增长,种子慢慢“生根发芽”,牵引着莫泳元一路追随父亲的足迹踏入端砚制作行业。
莫泳元与父亲莫超勤
正当少年莫泳元还在恣意畅想未来之时,新时代已向端砚产业发出了挑战:当今硬笔逐渐代替软笔,使用砚台的人越来越少,端砚更甚。面对这番境况,少年莫泳元开始思考起端砚产业未来的发展,既然实用性的下降无可挽回,那便提升端砚作为艺术品的收藏鉴赏价值。抱着这样的决心,莫泳元开始了一场关于做“精”端砚的修行。
“工夫在砚里”,修行的根本是练就扎实的雕刻功底。而基础是需要一砖一瓦慢慢垒积的,莫泳元最初磨砺基本功就花费了四五年,“当时父亲说我没天赋,不适合制砚”,但这盆冷水并没有浇灭莫泳元对制砚热爱的火苗。“苦励志,勤赋能”,莫泳元更加刻苦地钻研端砚雕刻,积年累月中,他的制砚技艺日益精进,如今的莫泳元在制砚行业中已然有所建树,少年时的火焰至今盛大燃烧着。
时间飞逝,莫泳元出手的端砚一方比一方精美生动,但由于宣传渠道有限,导致金渡端砚的知名度不高,所创作的端砚只能批量低价卖给相关的成品店,却无人知晓这些端砚出自莫泳元之手。
正愁眉不展之际,水口村迎来了政策扶持的“东风”,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渡砚艺创意园正式成立,将散落金渡的砚匠们汇聚一堂。莫泳元与父亲抓住机遇,率先入驻创意园,成立了状元端砚工作室。
为扩大砚艺创意园的影响力,莫泳元敏锐地把握住宣传的风口,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与村民们合力,为金渡水口村打造了一张文化名片——状元砚。
设计之初,莫泳元一改以往山川流水、花鸟虫鱼的端砚主题,选择另辟蹊径,“我尝试用水口村的故事来主导端砚的创作”。斟酌之下,他最终选取了水口村祖上——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事作为蓝本,汇集村中百家之长,共同设计、不断完善,才有今日所见的“状元砚”。这些被注册了外观专利的砚台,全村的端砚工作室都可以拿来售买,提及此,莫泳元言语间充满自豪。
状元砚
手玩件
在经营工作室的过程中,莫泳元发现许多游客都对小巧的物件有所偏爱,于是他打破传统砚台的形态限制,结合市场风向,创造了以砚石为主的端砚衍生制品——瓜果、如意、瑞兽等样式的手玩件,因其小巧趁手、携带方便的特点,适合作为手信带回纪念或送礼,深受大家喜爱。
但创作手玩件的过程也遭遇了坎坷,起初父亲对砚石手玩件的市场反响并无信心,但莫泳元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独立完成了手玩件的设计制作。结果如他所料,作品进入市场后反响热烈,这些手玩件不仅充分利用了砚石材料,还间接带动了端砚的销售。
莫泳元坦言:“从‘手艺人’到‘守艺人’,我始终以坚守、开放的态度迎接时代的发展,让金渡端砚在我们年轻人的手中重焕新生。”
整齐排列的房屋、栩栩如生的墙体彩绘,乡村振兴给水口村带来的的变化显而易见,提高金渡端砚知名度的愿景也在一步步实现。
金渡端砚产业如一艘行进的船,乡村振兴的政策是鼓动船帆的东风,坚守的老匠人、锐意创新的年轻人是舵手,全力护航的村委与村民则是助推的海浪:在“砚艺创意园”筹建之初,由村委牵头,村民们自愿提供闲置祖屋作为工作室场地;社区探索“雕刻+销售+直播”的端砚发展新模式,加速线上线下融合,扩大金渡端砚的受众……他们聚成一股不息的力量,推动金渡端砚这艘船在风雨中不断劈波斩浪,逐步建成一个产业兴、人才旺、文化浓的“端砚源村”。而这里也正期望着未来有更多青年返乡兴乡,各尽所长,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发一份光。
在锉刀与砚石碰撞的烟尘中
发生着无数的动容故事
老一辈匠人如巍峨高山
以岿然不动的身躯
长久守护着端砚传承之脉
在乡村振兴的春风照拂下
年轻匠人如汩汩涌动的江水
环绕着高山奔腾向前
为金渡端砚产业开拓创新
作为新时代青年
要向优秀传统文化奔赴
在守正创新中
担起新时代青年人的“文化使命”
我们用纸笔记录热爱
我们用镜头定格感动
发挥媒体人的光与热
传播水口村的端砚匠心故事
让刻砚之音鸣响在更远的地方
白云万里 青山绵绵
在这片前景广阔的土地上
无数匠心镌刻热爱的同时
金渡端砚的璀璨江流
也期待着更多“源源活水”注入
一同推动金渡端砚产业“扬帆远航”
部分端砚拍摄于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莫伟坤“宝砚堂”工作室
采写:吴浠贤 姚佩瑜 罗佳音
摄影:苏晓然 郭舒雨
排版制图:符咏妍 李伊曼
责任编辑:冯颖 符咏妍 李伊曼
审定:李巍 黄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