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遇|弘扬革命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百年红色记忆犹新
2023年暑期“三下乡”
我们踏足肇庆红十景之一——德庆薪火
这里承载着英雄血泪和革命荣光
走进斌山中学和光裕堂
追寻红色记忆 重温光辉历史
有这样一群人
依然在红色革命基地坚守着
让我们探寻他们的足迹
一起领悟“德庆薪火”的发展意义
斌山中学旧址前有两棵大树
肇庆学院新闻中心德庆县“弘扬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传承团来到马圩镇斌山中学旧址,一座曾作为德庆“二·二八”驻地旧址和战斗指挥部的学校。它的正门前面视野开阔,左右两边分别生长着一棵樟树和一棵榕树,高耸而立,枝繁叶茂。
两棵大树生根发芽、绵延百年,有着非凡的寓意。樟树代表“规章制度”,寓意来此学习的人们遵守规则;榕树代表“包容万物”,寓意在此学习的人要怀着一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斌山中学古往今来的教育者将其教义代代相传,两棵大树绵延百年,在此久久伫立,它们具有内敛谦逊特色的中华文化教义,让每个来到这个地方探索的人都驻足观察,也给这所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增添一抹亮色。而在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中,斌山中学作为战斗指挥部掌握着德庆革命的多方战况,后因不慎泄密而提前发动了武装起义。
这里曾是徐儒华办公的地方
走进斌山中学旧址内部,我们逐一参观里面陈旧的设施与革命资料的展板。馆内原校长办公室,曾是革命先烈徐儒华办公的地方。解放战争时期,徐儒华时任斌山中学校长,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知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重要性,于是向师生宣传革命真理,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投身革命。同时他也参与领导1948年2月28日的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为最终解放德庆做出重大贡献。许多英勇的革命先辈怀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以昂扬的姿态和真挚的情怀,为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我们的学生都会讲这段历史
“如今,斌山中学从旧址搬迁至山下,将旧址细心保护,作为红色基地宣传革命精神。”斌山中学校长吴炳林如是说。吴校长表示,学校很重视文化传承,平时会举办红色活动,以此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学校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学校的每位学生都能流畅说出关于斌山中学的这段红色历史。
是的,如今斌山中学里,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年级、每位学生都能流畅说出发生在斌山中学的德庆红色历史。他还提到,未来将联合当地政府招募学生讲解员,在寒暑假期间为前往旧址的游客讲解这段革命历史,由此擦亮斌山中学这一红色名片。薪火相承,靠的是口口相传,靠的是有心人联系古今。在与吴校长的谈话当中,我们感受到校园内到处充满了红色气息,在这里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从未泯灭。
火光绽放着解放胜利的曙光
斌山中学作为指挥部,为武装起义制定作战计划,攻取包括光裕堂在内的三个据点,而光裕堂作为战斗旧址,成为武装起义的主要战场。革命军的队伍来到光裕堂围墙边,爆破手郑容坤同志用炸药包破开围墙,在炸开围墙的那刻,看到的是火光,也是解放胜利的曙光。历史的齿轮转动,眼下我们再次来到光裕堂,为印象里黑白的影像资料涂上色彩,走到围墙边上的这一刻,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与现实在时间线上的交汇。
他是退伍老兵,也是义务讲解员
一位面容憨厚的男子推开光裕堂的门锁,额发的汗水显示他已经等候多时了。张焕辉是一名退役军人,时任罗阳村村委会的副主任,兼职光裕堂管理员,同时也是光裕堂的义务讲解员,已在这里为来往游客讲解二十余载,为近10万人担任过讲解。
在我们面前,张焕辉用一口不太流利的广普,夹杂着地道的粤语,情不自禁挥动双手,向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当年战火席卷罗阳村,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选择派出广德怀挺进队,不负胜望攻下了光裕堂这一重要据点......当我们询问他罗阳村现状,他激动的心情仿佛被按下了一秒的暂停键,半晌,他说道:“这个老人和小孩啊,还留在村子里,年轻人都出去打拼了。”
他遗憾的心情顺着话语传递到我们每位实践队员的心房,我们和村子里的人们一样,盼望着青壮年们能返家乡、建家乡、宣扬家乡的红色景点。时代新人肩负时代使命,呼吁广大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擘画更靓丽的的乡村风景,在乡村一线激扬光彩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斌山中学及光裕堂红色基因纯粹,历史底蕴深厚,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我辈青年在追溯红色根源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前进力量,砥砺强国之志。实践队队员们不忘初心,以记录者的角度定格千秋伟业,百年革命荣光风华正茂,星芒点点,终将汇成新时代的灿烂洪流。
弦歌不辍赓续百年
万里蹀躞开创未来
翻读厚重的历史长卷
回顾艰苦卓绝的岁月
我们是时代新人
势必主动成为后备军
推动人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前行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采写:叶瑞好 蔡佶杏
摄影:梁筠瑶 梁乐坚
制图排版:梁智妍
责任编辑:李心儿 梁智妍
审定:杨琼 黄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