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SKP·展览 | 高原: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有唱不完的青春

SKPRendezvous 2021-09-26

把青春唱完

高原摄影作品展


展览日期

2020年01月20日—02月28日 10:00-22:00


主办方

北京SKP

SKP RENDEZ-VOUS


展览地点

北京SKP K大道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桥,北京SKP 4F


参与方式

免费参观

无需报名



1990年代的中国,注定要见证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在那个十年,窦唯、张楚、何勇、高旗,正在各自的音乐中释放强大的爆发力;崔健、唐朝和黑豹,被许多人视为引领内心的精神领袖;魔岩公司的创作人张培仁与贾敏恕都来了北京,追着摇滚乐人们签合同、录唱片,努力让这个市场商业化;1994年的香港红磡,“魔岩三杰”用一场撼天动地的演出,让整个城市都沸腾了……


1990年代,中国摇滚乐迎来了自己的“元年”。也是在同一时候,高原举起了相机,将镜头对准了这些中国摇滚的先驱们。


从一个“相机在手,就瞎拍着玩”的北京女孩,到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专业摄影训练的科班生,再到为“魔岩三杰”拍摄,一个个体的生命轨迹,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断代史,因为摇滚乐而缠绕在一起,借由影像承载住了一段注定回不去、也抹不掉的岁月。


曾在1970-80年代拍摄过上百个乐队的瑞士摄影师汉内斯·施密德,用“参与观察者”(A Participant Observer)来定义自己在拍摄中的角色。反观高原的照片,与其说是观察者的视角,不如说是完全的“当事人视角”更为妥帖。


“我们的状态是玩在一起。”在她拍下的很多照片中,相机并不存在,存在的是高原。就像小野洋子拍列侬,高原的经历和身份,让这些照片绝无仅有、亦不可复制。


在地铁2号线即兴卖唱的窦唯和朋友们;在香港街头举着矿泉水瓶的何勇;沙发上温柔地看着相机镜头的老狼;坐在房顶上对着远方发呆的朴树……高原拍摄的照片往往视角随意,鲜有技巧的流露,有的甚至有些虚焦,却总是散发着摇滚的狂放不羁和极度自由。


1993 窦唯 / 高原 摄


1993 史雷 / 高原 摄


1994 魔岩三杰 / 高原 摄


纵观她的照片,几乎没有摆拍或棚拍,也很少有公开的表演场合,而更多是私下里的,生活中的,是出去玩、闲聊、调皮、放松、发呆、放肆、半梦半醒……她的拍摄不是出于“专业”、“营生”或“艺术表达”,而更多的是一个感情充沛、心思敏锐的人,对生活触动自己的某个片刻、某个画面的一次次抓取。


给她出书的《Lens》主编法满说,“我也拍过很多歌手,但高原的照片不一样。”在高原的照片里,只有人,没有神。


而在曹方眼中,工作中的高原有种模糊性别的美。“她举起相机的时候,不是那种没有灵魂的摄影师。她会跟音乐融入其中,在打动她的瞬间拍下。所有摄影师都能拍到的准准的、美美的、可以上封面的那些片子,她很少拍。”


窦唯的真性情,张楚眼中的真纯,何勇对世界充满疑问的眼神,朴树的“拧巴”,老狼的清俊,邓讴歌的癫狂……摇滚乐手都敏感又有才华,也最难信任人。但高原镜头中的每个人,都呈现出完全的自在与信任。


这些中国摇滚乐的“标杆人物”,她既不仰视、也从不审视他们。在几经命运的波折后,他们无论乍富或沉沦、成功或失败,在高原镜头下却“都该什么样就什么样”。


“不加工,拍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哪怕是正式学习过摄影,高原也没有放弃最初拿起相机时那种彻底的无意识,那种完全的即兴。


然而恰恰是借助这种无意识与即兴,中国摇滚乐所承载的一代人共享的经历与情感,即便此去经年二十载,依然能带给我们强烈的“在场”感,为我们复原那“唱不完的青春”。


1994.8.1 儿童剧场 中国火 / 高原 摄


1994.11 香港红磡演出 / 高原 摄


1994.11 香港红磡演出 / 高原 摄


高原的照片中,永远带着一丝理想主义的色彩。那也是90年代的底色。


90年代的北京,三环还是新修的;街头巷尾的墙上还看不到那个“拆”字;CD还不太普及;人们对文化商业的认识普遍还处于萌芽期;王朔颠覆了文学之后,转而投奔影视;作家和诗人依然受到欢迎。


那时,印刷是粗糙的,电影是粗糙的,音乐是粗糙的——如果抛开纯技术的角度,会发现在90年代“粗糙”的文化现象中,能感受到老实、诚恳与创作的激情;那时的作品尽管难掩瑕疵,但能看到创作者的灵魂在种种的不完美之间跳动。


那时“未来遥遥无期,每颗心都充满着蛮横的自信及聛睨一切的无畏”。作为中国历史进程的一道分水岭,90年代是思想活跃的时代,是意识在逐步开放的时代。人们都心怀理想,对未来充满希望。“那种活在纯粹中,或者认为那种纯粹可以指导自己”是张楚对90年代初的概括。而一手打造了“魔岩三杰”的张培仁一度感慨,那是“中国理想主义绝无仅有的10年”。


那些年,有一群无畏的人正年轻。就像高原的好友路路写过的,他们“整天忙于探索内心的秘境,热衷的都是一些和现实生活毫不相关的事情,生活的全部内容都是摇滚乐、书籍、诗歌、电影以及谈几场你死我活的恋爱”。


森山大道说,“摄影是一种青春的行为”。在那个摇滚兴起又逝去的年代,高原用摄影、用相机,狠狠抓住了自己的青春。那段青春恰巧与一个时代最灿烂、最真实、最自由的章节重叠在一起。她的照片让我们庆幸,我们都曾拥有过同样的东西,也终将失去它们。



把青春唱完

高原自述

 

于我而言,彩色表达情感,黑白映射内心。

 

上世纪80年代末,我爸送我去了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摄影。当时学校的摄影系还没成立,只有两个学生,老师倒有四位。那时候,我整天泡在暗房里。刚刚投身摇滚乐的朋友们,成为了我最早的一批拍摄对象。大概是因为当时的黑白胶片比较便宜,我所拍的大多是黑白照片。我意识到黑白影像所能够表达出特殊的生动时,已是几年之后。

 

90年代初期,摄影变成了我的工作。在不经意间,我记录到了一个自在生长的群体与生态。那里的种种艺术雏形夹杂着暗涌的社会变迁,构成了中国摇滚的断代史。在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领域、个体都在灿烂地生长着,充满自由。而我听到、看到的是数代人思想中一直未曾表达出的情愫,那也是我对摇滚最初的理解。

 

在我的镜头中,90年代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散发出摇滚的气息,它浓缩着我们短暂而又鲜活的青春期。在今天看来,90年代更像是一个理想化的精神家园;爱意与仇恨,痛苦与欢愉,悠然与忧愁,理想与现实,都被蕴贮在十年的瞬间之中,缱绻低吟。

 

很多年后,人们总认为中国摇滚与时代政治、文化深深地绑定在了一起。作为亲历者,我所触碰到的,却是这场文化运动中最柔软的部分。那是一段单纯的岁月,是一个城市的更迭,也是记忆正在散落的十年,它不可复制,似乎也不会再来。

 

90年代,我住在复兴门的真武庙二条,傍晚的阳光总是金灿灿的,晃的人睁不开眼睛。那个年代的人和车都很少。如果站在桥头拍张照片,繁忙的景象不会像今天这般占据整个画面。可惜,我从未拍过这样一张相片。90年代的北京是一个看起来有点空荡荡的城市,那里有很多等待被填满的空间,也包括我们的内心。

 

《把青春唱完》是我个人对时间的追述,我希望把这场纪念献给这座城市。




/ 展览现场 /




更多精彩

欢迎步入北京SKP K大道,观览

把青春唱完·高原摄影作品展



/ 关于SKP RENDEZ-VOUS /


SKP RENDEZ-VOUS,一处包含新概念书店、时尚创意西餐、生活好物、艺术展演与文化沙龙的跨界组合。


她的构想始于书店、但不止于书店。她以全球视角寻觅文化、艺术、设计、生活方式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为野心勃勃的生活家、知食分子与时尚人士提供永不过时的创意与灵感。



/ RDV時間 /


时间永久地自我更新。

它不惧空间羁绊,

再造想像的疆域与视野的宽度,

永恒地指向未来。

在时间的流动中,

我们脱离沉闷的日常惯例,

涤荡心灵,回归「此时此刻」,

由此迈向生活永不停滞的旅途。



- fin -




Let's Make A Rendez-vous

SKP RENDEZ-VOUS


北京SKP店

朝阳区建国路87号 北京SKP 4F

010-85952539/85952579


SKP-S店

朝阳区建国路86号 SKP-S 2F

010-87955088


西安SKP店

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 西安SKP 9~10F

029-83699072



人文 | 艺术 | 设计 | 生活

ID:skprendezvou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