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公司的三种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tesian亦莘 Author Etesian
导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
某通信设备公司。
该公司准备进行组织变革,请了咨询公司A。
该集团旗下子公司负责各自产品,在运营和管理上各自为政,没有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不仅导致对市场的短视,更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A咨询入场后,进行了大量的内部访谈,并与国际一流企业进行对标,最终提出两套方案。
方案一是先试点后推广。
先在部分子公司进行变革,获得一定成功经验后再向全集团推广。优点是风险低,缺点是进度慢。
方案二是直接在全集团内进行变革。
优点是进度快、见效快,缺点是风险高,对企业员工能力以及高层管控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该公司高层经过讨论之后,认为公司有能力进行全局变革,也有实力承担随之而来的风险,因此坚定地选择了方案二。
该方案很快向下落实。
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公司高层在推行过程中不够强势,同时也对各子公司缺乏必要的监管,导致进度延缓,组织、职能、绩效变出了个“四不像”,公司业务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一年多后,公司不得已又变回到老路。
组织变革由于实施原因宣告失败。
媒体闻风而至,纷纷瞄准A咨询发文:
《A咨询败走麦城》
《外国咨询公司水土不服》
《A咨询遭遇滑铁卢》
2
某快消公司。
该公司在中国本土化一直不太成功,决定收购本土某细分领域快消品牌。
收购过程中,由CEO主导,请了咨询公司B做了CDD(商务尽职调查)以及PMI(投后整合)方案。
B咨询也是该公司多年合作伙伴。
在收购的第二年,该细分领域市场发生黑天鹅事件,出现了大幅下跌,新收购的公司业绩也因此一落千丈。
公司COO联合一众高管,弹劾CEO滥用职权,在并购中收受了标的方与咨询公司的好处。
CEO立即“被退休”。
COO顺利上位。
随后,与CEO关系较好的B咨询也受到牵连:
B咨询被怀疑采取了不正当手段维持客户关系;
B咨询所负责的并购尽职调查也未达到要求,导致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与B咨询的合作立即终止。
一段时间后,细分领域市场开始回暖,逐渐符合收购前对市场的预期。
But who cares?
3
某控股集团。
该集团准备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从各大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挖来一批高管。
新公司筹备之处,公司高管就请来了咨询公司C,帮助其梳理公司产品战略。
C咨询在金融领域经验丰富,首先梳理了市场上现有的互联网金融类产品,并逐一分析各产品的关键成功因素和所需投入的资源,并设计出了若干套产品组合策略方案,供管理层挑选。
在沟通会上,某高层提出了质疑:
你们为什么提出了这么多产品组合?
我应该选哪一种?
我请咨询公司来不就是帮我做决策的吗?
C咨询合伙人拍案而起:
咨询公司只会告诉你选项以及利弊,最后做决策的还应该是你们。
如果由我们做决策,还要公司管理层做什么?
会后,这位高管不禁向下属吐槽:
花这么多钱请咨询公司真不知道有什么用,一个产品策略都定不下来。
延伸阅读:
CMKT咨询圈的顾问大部分来自以下机构,欢迎大家回复本平台“同行”,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