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3岁天津女孩嫌父母偏心要跳楼:凭什么两套房给哥哥,而我要租房?

2018-03-20 天津女主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有顺序的』





提到重男亲女和偏心,小主们都不会陌生。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15岁女孩被父母拉去订婚。



原因竟然是因为年长的哥哥没有钱结婚,多次相亲不成,父母只能把女儿嫁出去能够换得一些彩礼钱,好让儿子尽早结婚。

 

看到这条新闻真的是让小编又气又难过。



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竟然还会有这样明目张胆的「卖女儿」的行为。

 


「我对你和弟弟都是一样爱」

这是父母最大的谎言

 

不要考验人性,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而父母对我们的爱,也是有顺序的。

 


电影《唐山大地震》里的情节让我记忆犹新。


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


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很幸运女儿后来也在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当年母亲心如刀割的三个字「救弟弟」,给女儿留下了多年的积怨。


即便是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十分笃定地对孩子说:你们都一样,爸爸妈妈没有偏心。



然而实际上,父母多少会表现出厚此薄彼,就像老话所说:世人都有偏心眼。


小华打暑假工赚来的钱被弟弟偷了800块。


她妈妈竟然说:「弟弟那么小怎么会拿你的钱,肯定是你自己用了,还要怪弟弟。」



还把小华一顿暴骂暴打,后来小华发现弟弟买了好多玩具,剩下的钱也被小华从他书包找了出来。


但是妈妈却对小华说:你的钱不给你弟弟用给谁用?



小华说:「我妈偏心,从偏心的那天到死的那天,都不会变的。」


生活中,像这样被忽视、被不公平对待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承受着心灵之伤,负重前行。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这种偏心的观念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根深蒂固,但是深入想想,为什么明明我们知道这样是不对的,还会一直延续下去呢?

 

那就是因为大多数的人深受其害,还觉得这理所当然,并且延续到自己的下一代中。

 


男人觉得父母就是应该喜欢我一点,所有的财产都应该属于我。


而女人则觉得,我嫁出去了,父母不喜欢我也是对的。

 

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当我在同情这个女孩的时候,我看到评论十分绝望:



竟然还会有那么多人赞同这样的观点!重男轻女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很多女性都认同这一观点。


父母花大力气为儿子付出,什么都优先考虑儿子,女儿永远赶不上儿子。



老了倒又反过来靠女儿养,不敢去招惹儿子,生怕惹得儿子儿媳不痛快。


女儿还不能有什么怨言,不然会被骂白眼狼,各种大帽子被扣头上。



老人百年后所有的遗产家产全归儿子,女儿你个泼出去的水有什么资格回来分遗产。


在这个世界上女儿似乎永远只有义务,连被平等对待的权利都没有。


 

有些孩子是意外的产物

意外的性别,或是意外的惊喜

 

每位父母对子女都没有无缘无故的不爱和更爱」


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每位父母的情况都不同,产生这样的偏爱,除了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外,还有很多因素:


1.角色期待不同,导致家长产生偏待。



父母都是有期待的,比如有的父母希望孩子的成绩名列前茅,那么在孩子之间就一定会更加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再者,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男孩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认为男孩才真正是自己家的人儿,女孩迟早是泼出去的水,所以会偏心男孩。



2.资源竞争序列不同,客观上产生不公平现象。


比如,如果老大身体强壮,老二却体弱多病,父母就会在照顾老二上,更加上心,对老二的侧重程度也会更高一些。



我的一个朋友博士在读,父母从小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关心她,反而是她的弟弟17岁就吵闹着要去打工,父母将他们所有的爱都给了他。

 

3.和父母的相处关系


孩子的性格不同,导致与父母建立起来的感情程度不同:有些孩子的性格执拗,叛逆,并且不爱表达自己的情感,拒绝与父母沟通。



相比之下,如果有一个贴心而且善于表达的孩子,父母的对待方式就会出现差别,对孩子的喜爱程度也就不一样了。

 

你们不喜欢我

我还是舍不得以同等的伤害回报你


有的人穷尽一生的努力去追求父母的爱,却依然得不到一丝的关注。


《欢乐颂》中樊胜美表面上虚荣拜金,其实赚来的钱都是为了奉养父母。



甚至父母要她买房子登记哥哥名下、还要代付头期款,大哥大嫂也跟着要钱,自己的财产都被亲人榨干了。


不管她的父母如何偏爱哥哥,她还是同样的爱着他们。



不舍得舍弃他们独自潇洒的生活。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妹妹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几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妹妹身上。



有一天,父亲带了礼物回家,7岁的松子满怀期望地伸手去接,父亲却只将皮包扔给松子,拿着礼物上楼送给了卧病在床的妹妹。


而楼下那个渴望被爱的孩子,却始终被爱伤害。


松子说,「我总是一个人。」



中国讲究百善孝为先,不管父母有多过分,当儿女的都应该无条件选择原谅父母,这是道德绑架。


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能够和睦幸福从来不是道德的约束,而是发自内心的爱。



不要让孩子伤害太深


想让父母做到完全一碗水端平,似乎不太可能。


但这并不意味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1.不要动不动拿孩子比较


没有哪个孩子喜欢被父母比较。


不少孩子被父母比较之后,产生妒忌和怨恨情绪。


很多时候,兄弟姐妹之间不和,就是这样产生的。



2.处理孩子间的矛盾,对事不对人


多子女的家庭,孩子一吵架,父母总是会让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


父母以为这是在教育孩子懂得谦让,但在孩子眼里,这就是一种偏心。


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提前定好规矩,只看事情对错。


不管姐姐再大,弟弟再小,做错事的一方,就是接受批评的一方。



3.不要过分强调,父母没有偏心

 

过分强调一件事情,就会造成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效果。


但愿,我们以后或者现在都不会成为这样的父母。


这种偏心,像扎在肉里的刺。



表面上看不出来,然而它却是真真切切扎在你的肉里。


你清楚的明白他们并不是不爱你,而是这种爱相比较而言,令人失望,感觉自己是多余的。



不是他们对你不够好,而是一对比你就会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


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你永远都不会是被选择的那个,如果有必要的话你是会被放弃的那一个。




你有感觉到父母偏心吗?

•  •  •

 在评论区留言吧,让我们听见你的声音!



孕期拍摄裸体杂志封面

高校女生和资助人发生关系

女人的底气不是身体,而是独立

她自嘲「性冷淡」,终日素面朝天,

多年不参加同学聚会,却5年走过50个国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