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好“照镜子”教研,推动每一位教师主动成长

许光 中国教育报好老师 2023-08-28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在学校教研实践中,主动性弱、活力不足是困扰很多一线教师的问题。

山东省临沂市第八中学的许光校长提出了“照镜子”教研,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一起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录课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自我,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学期,我校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持续开展“照镜子教研”。活动分为六个阶段进行:青年教师独立备课、全组教师指导磨课、青年教师课堂录制、全组教师听课评课、青年教师反思成长及骨干教师评价指导。

成长为目标,效果为导向。“照镜子”教研“照”的是什么?“研”的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直观的“自我觉察”和深层的“自我觉醒”。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反思,更多在于要找不足。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最直观的应该是语言和教态

青年教师的个人素质普遍较高,但课堂的语言却普遍显得平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活泼的、抑扬顿挫的,能在语调的变化中凸显教学的重难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的课堂语言应像磁铁,能牢牢吸引着学生;应像风筝线,时时可以将学生欲要放飞的思维拉回课堂。

跳出自我的圈子,从一定的高度重看整节课,很多时候就会发现预设与生成之间存在着差距。

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问题预设不恰当,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没有循序渐进地铺垫,很多问题超出学生的近阶思维,就会把学生问懵,不知如何回答。

是问题过于宽泛,让学生无从“下口”,找不到切入点,甚至观课者亦不知如何作答。

是预设过于低幼化,教师提问简单的“对不对”,课堂也许热闹了,学生却收获无几。

四是过分注重预设,一节课体现出老师的思路,却忽略了学生的生成,“预设”很丰满,“生成”很骨感。

跳出自我的圈子,在一定广度上来看课堂,可以细致观察到每位学生的发展变化,也就是学情。

重新审视,少了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会更清醒地觉察到课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滔滔不绝时,是否学生已游离于课堂之外?在不断提问眼前的学生时,其余学生在做些什么?经过不断反思,最终落脚到“依学情定教”。

自我觉醒

“自我观察”找到问题所在,下一步就是思考在今后教学中如何修正完善。其中既有针对具体问题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又有意识领域及专业能力的提升。

比如落实学情观察,首先要让学生们动起来,达到一个问题涉及多人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次通过合作探究,做到“兵教兵”“带兵”。最终落实知识清单,让知识清单贯彻到教学环节的始终。

更重要的是通过更客观、更直观的视角审视反思自己的课堂,观摩研讨,将常态课上成优质课,带来课标意识、教育理念的提升。这种“补充完善”触及心灵,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发自内心的成长,是一种自我觉醒。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反思是一种觉醒、是一种提升,更是一种精益求精。

通过观看课堂实录,青年教师如同有了一面“课堂的镜子”,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审视不足、观摩交流、反思成长的良好平台,实现“照镜子、明得失、促成长”的目的。

本文作者|许光,山东省临沂市第八中学校长

视觉设计|王荣佳

责任编辑|张雅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