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成长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个体、团队与研修

常生龙 中国教育报好老师 2023-09-18

如果一所学校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有良好的团队文化,有浓郁的教学研究的氛围,这所学校的学生一定会受益良多,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是值得期待的。
教师在自我成长中,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01教师是成长中的个体

开车的人都明白,经过一段时间的驾校学习以及考试,取得了驾照,仅仅说明你可以开车了,尚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路况。

我拿到驾照之后第一次开车,出门转弯时车轮就搭在了凸起的马路沿上,走了没多远看到绿色的行道箭头指示灯,还以为是绿灯,开车就过去了,过了之后才发现自己闯了红灯……没有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要想把车开好是很难的。

教师的工作也是如此。

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仅仅说明你跨入了教师职业这一门槛,支撑自身教学实践的大量教育智慧,源自在工作岗位上的不断摸索和尝试,源自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人们在工作中用到的知识有70%是从与同事非正式的交流中获取的。

教师是成长中的个体,应该始终走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同一个时间段进入学校的教师,虽然学校会给大家创造相似的发展条件和机会,但几年之后的发展依然会有较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自我发展的要求不同。

发展从来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教师如果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我发展渴望度不高,外部力量再怎么推动,效果也不会很大的。

近些年来,对教师是否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专业)有过不少的争议,因为和律师、医生、会计师等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还不够。

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所谓专业化,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间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专门地位的过程。

我们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符合教师的专业标准,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是不相同的,学校里的教研组组长、年级组组长和骨干教师,要率先成为专业教师,引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被称为专业,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为公众服务。不能挑选“顾客”,就像医生不能挑选病人一样。有的学校为了自己的升学率,总是想方设法把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推出去,或不让他们参加中考或高考,这是明显违背专业精神的。

二是终身学习。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不断汲取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智慧,时刻把握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方向,为学生树立标杆。

三是终身从事。专业人员不会因为到了退休年龄而放弃自己的专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专业素养越发“炉火纯青”。

四是基于问题的研究。能够敏锐地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研究,通过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五是高度的自治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有自由处置权,就像芬兰的教师那样,尽量减少统一的考试,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到学习评价,全由教师个体来完成。

教师职业有一个从不专业到专业的发展过程,教师是不断发展的人,教师是学习者。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命,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教师生命的存在方式,是教师实现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02教师是团队中的一员

一个班级由多名教师共同任教,这就像几匹马共同来拉同一辆车一样,如果大家目标一致、方向明确,各自不用使太大的力气,就能够让这辆车平稳地前行。如果施力的方向各不相同,施力者累,被拉者更累,而且会被搞得像无头苍蝇那样。

一个教研组或者年级组内的教师是一个大的集体,当这个集体内的所有成员都有共同的愿景,并且在集体中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的时候,这个集体就有很强的战斗力,反之,则会成为一盘散沙。

走进课堂中的教师,好像是孤军奋战,其实不然。教师始终是集体中的一员,必须在集体中给自己定好位。

一个好的集体就像做手术时的医生团队那样,麻醉师、影像师、医师和护士等各司其职,责任明确,互相支撑,用尽可能短的时间为病人做好手术,病人的创伤还要尽可能小。这样的集体被称为“团队”。

好的团队有四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一是有共同的目标或愿景,大家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一个班级里的几个老师,纷纷为自己的学科抢时间,把学生搞得苦不堪言,哪会顾及共同目标?

二是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教师若都觉得自己很牛,合作的基础就会很差。

三是大家遵守共同的规则,并分担团队的责任。我曾给出过一个合作的公式,即x+y+z=1,这一关系式本身既包含了规则,又明确了各自的责任。

四是团队成员各有所长,能够形成互补关系,就像前面所说的麻醉师、影像师和医师那样。

教师集体要成为一个团队,其基础是建立成员之间互相信任的团队文化。

没有人会为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工作,或者与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工作。医师在动手术时,就对麻醉的部位和计量、对影像师指示的病灶部位、对护士传递的医疗器械有充分的信任,所以大家才能密切配合。信任是相互的,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在建立信任文化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应通过自身正直和诚实的品格,来赢得大家的信任。

教师集体要成为一个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学会包容。

在教师集体中,不乏一些个性很强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在言行上不时会与集体的要求相悖。但从另一方面看,个性强的教师如果勤于在教学上钻研,容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容易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要善于包容这些教师,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其成为团队成员的共同财富。

教师集体要成为一个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善于沟通。沟通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倾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只有听清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了,在回应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让沟通成为可能。

03教师是研修的主力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师成长的主渠道还是在学校,主阵地依然是课堂。于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等基于学校的教师发展平台也应运而生。那么,这些平台有什么区别呢?

从价值取向上看,校本教研是“成果”取向的,寄希望于通过教研活动获得在学科教学上某方面的改变;而校本研修是“成长”取向的,关注的是通过研修活动,教师自身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从路径上看,校本培训是自上而下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假定教师有问题,拟通过培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校本研修则是“草根”的,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如前所述,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事情,必须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内驱力。

因此,校本研修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教师应该成为校本研修的主力。

校本研修旨在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注教师的行动以及对行动做出的反思。在校本研修中,行动者和研究者是统一的,研究的起点是对自己实践的不满和反思,研究的对象是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与环境进行对话,不断对行为进行反思,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重视基于教学现场的研究。教学情境是复杂多变的,只有在教学现场,你才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之中那些微妙的、难以用言语言说的默会知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当然,如果不能亲临现场,通过叙事研究的方式来再现现场也是一种途径。

三是重视团队之间的合作。教师应充分利用团队来开展现场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多维度地观察现场,另一方面有利于突出重点,把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团队共同来关注教学现场中的某个环节,所发现的一定比个体要多很多。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比如目标的厘定以及在课堂上的落实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问题,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辨析、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每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次专业提升的过程。

作为教研组组长或者备课组组长,就需要在这些方面多花功夫,让校本研修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

本文者|常生龙,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视觉设计|王荣佳
责任编辑|李孜
在看你就赞赞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