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安旧时的活计——抹墙头

雄媒社编辑部 雄新社 2021-05-02

提起墙头来,大家都不陌生,现在人们都称为院墙,上年岁的人仍然叫墙头。现在人们对墙头的概念就是:红砖水泥砌成,里外抹灰,有的人家里外都粘上瓷砖,非常漂亮,很有气派。看着让人心情舒畅,出来进去的透着一股豪气。


今天我说的墙头是几十年前的一种墙头,是改革开放初期及之前的院墙了。

那时候来到村子里到处都是土里土气的。街道是土的,中间还有一道被雨水冲刷的浅沟,房子是土坯的,院墙是土坯的,都是栅栏门。街道两旁只有几家像样的房子,而且还是“里生外熟”的两出水的陡砖房。要是没有绿油油的树木映衬着,没有鸡鸭鹅的叫声,没有马牛猪羊的叫声,就一点生机也没有了。


那些土坯的墙头每年都要抹一遍,因为到了六月里雨水很大,怕的是院墙被雨水冲刷,倒塌。记得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干这种活计。每年的春夏之交,天气很热了就在院子里用小推车推上一大堆土。然后找来麦糠,把那堆土摊成盘子状,用扁担担着桶挑满了水,扬上麦糠,光脚脚用铁铣把麦糠和土搅拌在一起,拌匀,和成不稀不糨的形状,就可以使用了。一般麦糠越多干了之后墙面没有裂纹。


一大堆麦糠泥和好后就可以抹了。只需两个人,一人除泥另一人抹。先拿来一个破盆放在墙的下面,除泥的人用铁铣把泥倒在破盆里。抹泥的人左手托泥板,右手拿抹子。用抹子从泥盆里挑几抹子泥,放在托泥板上。叉开两腿,用抹子把托泥板上的泥,抹子板朝上手柄朝下挑起来,甩到墙上,左右开工抹了起来。手上有劲,抹的泥才均匀,薄厚相当,很有技术性。


那时的墙头都不高,在地下就能完成抹活。就是墙顶上面的,脚下蹬着一个蹬子就能够得着。抹成后的墙面很平整,散发出泥土和麦糠夹杂的一种味道。


那时候的院子都不大,墙头也就不长,里外抹,有一天的时间就能完成任务。有的时候,还要在墙头的上半部抹上一溜高粱莛儿,有的抹上几棵。抹上高粱莛我想是为了挡雨,雨水打在上面,就流下来了,里面的泥皮丝毫无损,有利于墙面的保养。开始见到不知是起什么作用,后来才明白。


记得那时候夏天下大雨,瓢泼大雨,屋外白茫茫一片,水天连接在了一起,哗哗的下个不停,忽然传来呼噜的响声,声音很沉闷,是墙头倒塌的声音。不知道哪家的墙头倒塌了。晴天后再重新垒起。给人增添了麻烦。


那时的墙头根基还是砖垒的。但是,没有一块像样的整砖,都是半拉的砖头。墙头的顶部也是用小砖头垒成的。小砖头很不规则,大小不一,一块一块的用泥粘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越往上越窄,最后一层在中间,只有一趟,有三四层高。顶部与整体之间出一个小檐子,显得墙头美观,还不怕雨淋。再用泥全部把墙头顶部抹起来,横截面成半圆形,看外观很整洁。


抹墙头也是很累的,和泥担水,跑很多趟,毎年都要抹一次,还要修补破损的墙头。


现在好了,完全是水泥砌成的红砖院墙,一点泥都没有,牢不可破,无论下多大的雨也冲不坏,更不用每年的抹泥修补了。抹墙头这种活计成为了历史的印记。


雄媒社原创文章,雄新社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梅会学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雄新社欢迎下列稿件:新闻评论、事件剖析、风土人情、乡村传说故事等。赞赏直达作者微信帐户,作品将在雄新社、雄媒社及各大网站全网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