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曾经的“扫地风”
说起扫地风的炉子来在各位看官记忆的角落里恐怕还是会跳出来的。年轻人从未见过,也未曾听说过,只知道空调、锅炉、蜂窝煤炉子、天然气炉子这些现代化的洋玩意。
扫地风的炉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存在,一般在学校里最常见,家庭使用的较少。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逐渐改成了水暖或风窝煤炉子,风窝煤代替了煤球,摇煤球的师傅变成了风窝煤厂的工人。现在都是空调和天然气取暖了。取暖更加便捷、干净、省事、环保。
扫地风的炉子是什么样的呢?它是由红砖垒成的,成长方体形,每个面有三块砖长。在最底层,每个面的中间留一个孔,这个孔两层砖高。炉子的中心是空的,炉堂像一个烟囱和下面的四个孔相通。炉子大约有九十厘米高,它的最上面有的抹上泥,有的抹上洋灰,还有的把砖缝用洋灰沟平,一个扫地风的炉子就算成形了。
炉子垒成之后还需要把炉堂堂好,晾干之后才能使用。堂炉子是很费事的。首先要选胶性大的胶泥土和泥,里面掺上点煤,撒上麻刀,(麻刀就是旧麻绳泡在水里,泡透之后用刀剁成小段,撒在泥里干了之后不易裂缝)。然后搅拌均匀倒上水和成泥,不能把泥和的稀了要稠稠的,还要用木棍摔打成黏稠状才行。
虽然天气变的很寒冷了,但是堂炉子也得把整个胳膊露出来赤膊上阵。所以要烧一壶开水备用。除一铁锨泥放在炉子旁边,手抓一把泥在炉堂里抹,下面要薄薄的一层,越往上面抹的越厚,一边抹一边用手蘸水把炉堂抹光滑。一边抹着一边看着哪个地方凹凸不平,就再抹上块泥,把它抹平。抹到最上面只留下一个大约有暖壶粗的圆口,从圆口往下望去,炉堂四壁光滑滑的,里面像一个蝈蝈肚子,越往下越宽阔,为的是盛的煤球多,炉火烧的旺盛屋子暖和。
堂完之后,用热水洗洗冰凉的胳膊暖和暖和休息休息,单等炉堂晾干后生火取暖。
生火的时候,找来许多玉米核或劈柴,把它们点着,火旺之后,填上煤球,为了冒烟少,火上来的快,就需要一个拔火罐放在炉口,火苗子一下子蹿很高,里面的煤球噼啪乱爆响个不停。里面的劈柴快着完后,煤球被火烧红并有了火苗,就把拔火罐拿下来。填上煤球,生火成功。
到了晚上封火是一大技术,封好了第二天捅开火,下面掏出炉灰,填上新的煤球,一会儿的功夫火苗就上来了;封的不好,第二天会把火憋灭,还得重新生火。
现在,为了保护环境,国家下大力量,进行气代煤的取暖设施改造,全部使用天燃气取暖,家家户户安装了天然气管道和燃气炉子。学校里安装了空气源的取暖设施,冬天制暖夏天制冷,各个教室里都是空气源的立式大空调。那些老式的取暖方式一去不复返了,扫地风再也不扫风了。
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梅会学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雄新社欢迎下列稿件:新闻评论、事件剖析、风土人情、乡村传说故事等。文章采用即有稿费,赞赏直达作者微信帐户,作品将在雄新社、雄媒社及各大网站全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