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务的红色骄子王玉峰
1918年6月,王玉峰出生在河北省雄县米北庄。王玉峰五六岁时,学过文化的父亲就教他识字,七岁时随父亲读私塾,后来改读村里的学堂。从这时候起,他就受到了爱国启蒙教育,政治常识课上学“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等,使他从小就萌发了爱国心,报国志。
王玉峰13岁那年,升入泗庄镇高小读书,正赶上九一八事变,这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爱国心。1933年,他转学到保定第二模范学校读书,爱国教师郑炳辰对王玉峰影响很大。这年2---3月,日寇占领热河省,接着打过长城,当时华北人民特别是学生民心沸腾。蒋介石携宋美龄从南京飞到保定,召集保定全市的学校师生到西关外“育德中学”大操场训话,当时15岁的王玉峰也参加了训话活动。
1934年,王玉峰参加了“保定学生暑期军训”,他在二中队,中队长叫李剑仇。李剑仇队长每次给学生们讲课就讲“九一八事变”。1935年上半年,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王玉峰看见日本飞机经常飞到保定上空,任意盘旋,有时高度竟低到一两百米。见到这样的情景,王玉峰非常痛恨,要求参军打日本。但是李剑仇考虑到他年纪还小,把他劝回学校读书。这年下半年,爆发了一二•九运动。
1936年,王玉峰初中毕业辍学。当年冬天,王玉峰参加了共产党员胡子寿(雄县板西村人)、刘佩荣(雄县米东大村人)领导的当地“抗日教育联合会”,担任小学教员,从事抗日救亡教育。也正是这一段历史铺垫了他之后的革命道路。
1937年10月,王玉峰在山西太原参加了八路军;1938年,任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独立1团政治处主任;1943年,任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32团参谋长,1944年,任陕甘宁联防军教导1旅司令部科长。
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玉峰随陕甘宁联防军教导1旅到东北,1946年2月调到辽吉二分区任参谋处长,后任参谋长。在辽沈战役期间,王玉峰参加了“四战四平”、“围困长春”等著名战斗。王玉峰和妻子刘志文就是1947年在解放东北的战场上相识的。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是王玉峰留给妻子的最初印象。
1948年2月编独立十师,王玉峰任师参谋长。1948年3月13日四平解放当日,独立十师由郭家店南下奔赴长春,攻克长春大房山机场,从6月至10月,长春守敌发动十多次针对机场的突围和进攻,均被151师击退,直到10月15日锦州解放。长春守敌60军于17日宣布起义,长春宣布解放。在解放长春的战役中,王玉峰身负重伤,造成三等乙级伤残。
长春解放后,独立十师奉一兵团命令,星夜兼程,火速南下,阻断沈阳敌人南逃,发起解放抚顺的战斗,俘敌师长以下官兵4300余名,受到四野电令嘉奖。
1949年在广西战役期间,王玉峰任38军151师参谋长兼广西龙州军分区参谋长。遵照党中央关于大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为切断敌人逃出的一切道路,决心分三路向广西突进,以求在广西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
38军担任西路迂回之右翼,沿路是五岭山脉地区,山多路遥,河川交错,又是僮、瑶、苗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语言不通,给完成迂回任务带来许多不便。摆在我军前进道路上的多为崇山峻岭,全部行程600余公里中山野小径竟占三分之二之多,进军的艰难是解放战争所罕有的,但是38军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歼剿任务。
1952年4月,王玉峰接到中南军区电令调他到军事学院海军系学习,由于一贯做陆军工作,对于海军的知识完全是外行,王玉峰开始的想法多少有些顾虑,在考虑到是祖国对个人的需要的情况下,一切不好的想法都打消了,而且因站在国防的最前线而感到无尚光荣和愉快。
王玉峰早期曾担任海军学术委员会秘书长,1960年任海军第一任军事学术研究部部长,其间,参与组织了《海军战斗条令》的编写。
1972年,王玉峰被任命为海军派驻第六机械工业部(中船总的前身)军管会副主任,一心扑在造船工业上,多次深入大连红旗造船厂、上海江南造船厂调研和指导生产、科研,为我国第一艘玻璃钢船下水作出了贡献。这一年,他还率领六机部代表团出访南斯拉夫、巴基斯坦,学习友好国家的技术和经验。
文革后恢复工作,王玉峰主动选择到院校工作,1978年任海军学院副院长(副兵团级),组建学院军事学术研究部(北京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的前身),同时兼任部长,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工作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学术上,他始终坚持“唯实、唯是、唯学”的态度,主张汲取一切先进国家成果。1980年他随解放军军事院校代表团出访美国和加拿大,访问了西点军校和安纳博利兹海军学院等,推动了海军院校培训体系的建设。
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也是王玉峰一生中的“浓墨重彩”。历经跌宕的人生,他淡泊地生活,安享晚年。书画、中医、京戏、养花是他的四大爱好。他曾写下“丹心不老志犹在,白首正是用功时”的诗句以自勉。
书画是王玉峰最为热爱的,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练习书法,书法以草为主,兼习隶、篆,博众家之长,与刘海粟、林散之等中国著名诗书画家都有往来。王玉峰的作品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草书艺术等级四级,多次参加全国、全军、江苏省及南京市的画展,并被中国美术馆、革命军事博物馆、周恩来纪念馆、南京博物院等收藏。
王玉峰的书法中有许多自己写的诗词,蕴藏着他的思想和人格,有两首作品给人印象最深——“居位不是官,民托作公仆,当受十目视,莫为十手指” 。还有一首“有马不骑多徒步,旧车能跑可代步,本是区区一凡人,当与斯民永同步。”两首诗表达的都是王玉峰 “做人民公仆”的思想。据家人们说,王玉峰去世前几天还在写书法。
除了书法以外,王玉峰上世纪60年代还拜师名中医关茂会等学习。家里的医学藏书有一千多册。当时海军大院里很多人都知道王玉峰医术高明,来找他看病开方,不少疑难杂症都被他治愈了。
王玉峰还曾担任南京京剧票友会会长,经常参加各类京剧活动,八十高龄时还上台演唱。养花、编织也是他的爱好,当年庭院前茂盛的桂花、茶花、樱桃树、柿子树、桃树等都是他亲手栽种的,子女们还保存着王玉峰生前的手工编织作品——一只奔腾的骏马。
“一,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大问题……;二,学好文化知识,掌握一门外语是通往国际先进知识的一门必需的工具……”1988年王玉峰写给正在军校上大学的小儿子手书了这样一张字条,提出了加强锻炼、学好英文、到基层锻炼、团结同志四点要求,子女们至今还妥善保存着。
事实上,三个子女长大在外工作后,王玉峰都是通过信件与他们交流思想。家书中,王玉峰在叮嘱子女好好学习外,最为强调的就是“不要有当官往上爬的思想”,这样的教育观念一直影响着子女们。子女们回忆,父亲特别反对特权和特殊化,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都特别严格,乘火车一般不用软卧包厢,专车从来不让子女坐,与家人外出都是自带馒头咸菜当干粮,就连单位的信纸都不让子女们使用。
“革命年代父亲在战场上用生命拼杀,和平年代他的人生也非常精彩,他勤奋好学、正直坦荡,用一生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受益无穷。”子女们说。
王玉峰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1年11月17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
王玉峰出生在红色革命老区米家务,王玉峰从小就收到革命的熏陶;王玉峰戎马一生,革命一生,他无愧于是红色米家务的骄傲,雄县人民的骄傲,雄安人民的骄傲。
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染色体150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雄新社欢迎下列稿件:新闻评论、事件剖析、风土人情、乡村传说故事等。文章采用即有稿费,赞赏直达作者微信帐户,作品将在雄新社、雄媒社及各大网站全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