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代儒将诗意雄安(之六)

雄新社 2021-04-26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艰苦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配合侵华日军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6月10日,在敌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下,集结重兵两万余人,历时两个多月,对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实行“铁壁合围”、“梳篦拉网”大规模扫荡”,以“点、碉、路、沟墙”五位一体的“囚笼政策”,展开“剔抉”、“清剿”,搜捕我抗日人员,力图一举摧毁我县、区、村三级抗日武装政权,普遍建立其伪保甲制政权,使冀中十分区抗日根据地一度变为敌占区。



1941年9月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为保存革命实力,更好地开展反“扫荡斗争,十地委、分区机关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到大清河南白洋淀地区,分区主力部队大部分转移到外线作战。作为十分区司令员的刘秉彦同志面对此情此景,面对革命形势的暂时低迷,却写下了豪情万丈的《水龙吟·撤离大清河》


“燎原烈火熊熊,网张泊淀歼魍魉。燕京学子,弃文习武,万夫莫挡。北国严寒,愁凝大地,山河板荡。周旋平津保,奇兵突袭,驱虎豹,清毒瘴。


挟惊雷,迸闪电,起征人,战歌悄唱。衔枚疾进,风驰电掣,关山苍莽。直捣黄龙,誓驱倭寇,豪情千丈!安危统同忘。招旧部,重赴沙场。”


欣赏刘秉彦同志的《水龙吟·撤离大清河》,不禁让人联想到岳飞的《满江红》。《水龙吟·撤离大清河》和《满江红》都满腔豪迈的抒发了面对强敌,不屈不挠,视死如归,驱除鞑虏,还我河山的英雄气概。所不同的是,岳武穆的《满江红》是眼看就要直捣黄龙,雪国耻,报家仇,然而朝廷却突然风云突变,横生枝节,壮志未酬,壮志难酬,怎么让英雄怒发冲冠?怎不让英雄欲哭无泪?怎不让英雄仰天长啸?刘秉彦同志的《水龙吟·撤离大清河》,作者有毛泽东主席《论持久战》的强大思想武器做后盾,作者清楚地知道撤离大清河,撤离十分区,告别米家务,困难只是暂时的,正义必胜,人民必胜,中华必胜。

岳武穆的《满江红》好比晴转阴,刘秉彦同志的《水龙吟·撤离大清河》好比是阴转晴。所以刘秉彦同志才有决心直捣黄龙,誓驱倭寇,豪情千丈,所以刘秉彦同志才有宽心安危统同忘,所以刘秉彦同志才有信心招旧部,重赴沙场。

学英雄诗词,树报国之志,建大美雄安,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我们新时代的新一辈。


雄媒社原创文章,雄新社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染色体150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雄新社欢迎下列稿件:新闻评论、事件剖析、风土人情、乡村传说故事等。文章采用即有稿费,赞赏直达作者微信帐户,作品将在雄新社、雄媒社及各大网站全网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