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安旧时风物之一百七十 扫硝土

周永战 雄新社 2021-04-26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还年龄小,记的冬春季节,天刚蒙蒙亮,扫硝土的人们就推着小车,车上装着竹筐或柳条筐,背着筐头,拿着刮子、笤帚、簸箕,出发去扫硝土了。

冬春季节,北方气候干燥,没有雨水的冲刷,容易形成大量的硝土。硝土一般在茅厮(茅房、厕所)、动物窝圈、老房子根基周边形成较多。不过有经验的扫硝人有跟猎人、渔民一样能耐,一看就知道哪里的土含硝多,哪里的含硝少。没这两下子也不要紧,有的用手指蘸一点土,用舌头稍微一舔咂摸咂摸味道就行。最笨的办法是用一截格儿打(去皮的秫秸),点着火,吹灭明火,捏一点土,撒在火头上,用手掌拢住,轻轻吹,冒火花的含硝多,当然火花冒得越多,含硝量也就越大了。

冬春之际,本应是农闲季节,可那个年代被生活所迫,为讨生活,也只能农闲人不闲了。记的那时候,雄县县城附近五铺、北营、候留、庄头等好多村子,农闲时都以此为业。不过说起来老时候人们不说“字儿话”,扫硝土都说成扫(chǎo )硝土,你要把chǎo 读成sǎo,会被人笑话的,说你假酸文假醋。

扫硝土是那时农村里的累活之一。扫硝土的时候,先得用刮子刮硝土,不能刮得太厚,把不含硝的土刮上,白受累,做无用功,也不能刮得太浅,浪费好不容易找到的“资源”。有的地方硝土暄乎,不用刮,只扫就行。刮子是一个二三尺长的木把儿前面固定着一个长方形铁片。笤帚得是比较硬的那种,比如家里用了多一半的,只剩硬的部分了,或者干脆用硬条子绑一个。连刮带扫,端簸箕裝筐头,再装满小推车上的大筐,吱吱扭扭推回家,既使十冬腊月也会累的满头大汗。但这还只是这项工作的第一步,等于只把原材料运回加了,后面的工序还很复杂。


接下来就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熬(我们老家方言,这个字在这里念náo)硝的工序了。要把扫来的硝土跟草木灰按比例搅拌均匀,然后把这些混合物一层一层匀匀实实地放进一口破锅里或其它大型容器里,一边放一边均匀加水,压实压好,让水慢慢往下淋(读四声),流到下面接着的盆盆罐罐之类的容器里,同时还得在硝和灰的混合物表面淋(读二声)水,让它慢慢渗漏。水一定要淋得匀实,为此有时还得在表面铺上一层箔子或席子。这样淋下来的液体就是硝水,说字儿话就是硝溶液。扫来硝土多的人家,有的备有专门用来淋硝水的池子,也可以借用或租用别人家的池子。无论是破锅还是池子,设备不一样,工序一样。


要把硝水放到大锅里,用火慢慢熬制,熬制时间一般较长,总得几个钟头之多。熬制需要经验,会看火候。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就用铲子、勺子在大锅中间,取几滴硝水,滴到光滑的秫秸表面,一看颜色或凝结程度就知道行不行了。火候到了开始出锅,出锅时要把硝水表面的沫撇(老家方言里读piē)干净。把硝水舀干净后底下是一层硝盐,老家人们都叫它小盐。小盐腌菜用最好,小盐腌的萝卜,倍儿脆,还不爱烂不爱长白芥(白醭)。硝水较长时间冷却后,火硝会凝固系出,像冰凌、水晶一样,但色带黄头儿。液体就是卤水。卤水我们最熟悉的用处就是做豆腐,“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豆浆得加上适量卤水、搅拌均匀才会凝固。我们老家讲究卤水豆腐,卤水豆腐鲜嫩可口,既没豆腥味,也没微苦味,好吃。其实卤水也是很好的肥料,浇地时加到水里,肥地。


这时得到的火硝,还是毛硝,俗称“硝荒子”,“硝荒子”得再次熬制,冷却凝固,才能得到洁白、晶莹的纯正的火硝。

火硝的用途很多,比如做火药、肥料、玻璃、陶瓷、防腐剂等等。因此火硝可以换钱贴补家用,这才是人们不惜力气又扫又熬的动力所在。

后来学过化学才知道,这火硝就是硝酸钾,硝土里本身就含大量硝酸钾,还含有大量硝酸钠(皮硝、芒硝)以及其他物质,之所以熬制过程中加入草木灰,就是因为草木灰中富含钾,在熬制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用钾置换出硝酸钠中的钠。你看,那时的农民们并不懂这些书本上的科学道理,但他们用最朴素的土办法提取到了人们需要的物质,这就是人民的聪明才智。


【作者简介】周永战,笔名半瓶轩主人,雄安新区雄县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县政协委员,雄媒社创作团队成员。藏书万册,读书为乐。有书话随笔几十篇发表于《藏书报》《西安晚报》《河北画报》《保定日报》等。雄安新区成立后,倾情家乡旧时风物,着力挖掘本地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作文二百余篇,其中一百余篇已由团结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雄安温梦录》(购买可加作者微信13931378578)。


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雄新社欢迎下列稿件:新闻评论、事件剖析、风土人情、乡村传说故事等。文章采用即有稿费,赞赏直达作者微信帐户,作品将在雄新社、雄媒社及各大网站全网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