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6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反垄断下,滴滴的前途和钱途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市值研究室 Author 市值研究室

来源: 市值研究室( id:wufansanrenzu)


新经济独角兽多数出生于2010年附近,比如熟知的美团、滴滴、字节跳动、快手等。


那是一个创业疯狂的时代,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亟需释放,互联网普及红利有待开发,又叠加人才、技术、资金的疯狂涌入。


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独角兽们天生带着一股狠劲,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只允许“老大”和“老二”的存在,能否站稳脚跟决定的不是成败,而是生死。


朱啸虎曾说,“中国互联网需要创始人凶狠一点”。滴滴是朱啸虎最成功的投资案例,它的创业人程维就是一个实打实的狠角色。


他曾在自己的软件上装卸载对方程序的插件,也曾在对方的硬件上安装上自己的软件。


可以说,滴滴之所以能够相继斩落快的、优步、摇摇招车、百米出租车,靠的不是先进的技术,而是程维的那股狠劲。


近日,滴滴递交了IPO招股书,靠程维的“财技”滴滴从亏损60亿元变成盈利50多亿。这也让《市值研究室》不禁感慨,朱啸虎的眼光真的毒辣,中国互联网创始人果然不能太斯文。


不过,市场对于滴滴的前途并不乐观,用户对滴滴“杀熟”质疑不断,监管因其涉嫌垄断频频点名,滴滴站在一个充满变数的十字路口。


滴滴的发家之路


6月10日,滴滴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上市招股书,预计将于今年7月赴美上市。


自成立至今,滴滴已融资23轮,融资总额超过220亿美元,估值或超过1000亿美元。


目前,滴滴拥有4.93亿活跃用户、1500万的活跃司机、全球平均日交易量4100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成为出行领域的独角兽。


程维可能做梦都不会梦到,他能够仅用9年时间,就打造出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


程维是江西铅山人,出生于1983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


21岁,刚毕业的程维被一个做保险的大姐拉去,付了800块钱押金,开始干这份连底薪都没有的工作。努力了几个月,最终的结果是,他一份保险也没卖出去。


接下来,他应聘了一家国内某“著名”医疗保健公司经理助理的职位,等他去上班时才发现这家著名公司是一家足疗店。


阴差阳错之间,程维迎来了人生转折点,投身阿里巴巴。程维在阿里巴巴一共效力了八年,从基层业务员做到部门主管,再到阿里最年轻的区域经理,还担任过支付宝B2C事业部的副总经理。


不知道程维是不是受到前任BOSS马云的思想熏陶,他的讲话总是透着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使命感。


滴滴六年的时间,我们的使命是让出行更美好。我们把原来线下散乱的好的交通工具线上化。用户的需求和这些交通工具连接起来,不管是出租车,私家车,还是单车,公交车,所有的物理世界都会被线上化。


滴滴的价值本质上是帮助大家出行节约了时间,提供了服务的增值。商业价值永远是你用户价值很小的一部分,根本在于你是否能够创造巨大的用户价值。


2012年,29岁的程维从阿里辞掉了B2B事业部副总经理的职位,他拿着80万走上创业之路,其中10万是他自己的,另外70万是他在阿里的上司王刚出的。


程维后来形容:创业就是在晚上推开一扇门,外面漆黑一片,你不知道沿途有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只知道必须走出去,无法回头。


程维花了8万块钱,找外包团队做出了第一版滴滴。这个匆忙上马的软件响应率只有50%,也就是说,如果乘客点击“我要打车”,一半的可能会发送成功,一半的可能毫无反应。


他给好友王兴演示这个产品,王兴看了一眼,不屑地说:垃圾。


每一个帝国诞生背后都有些传奇的色彩,2012年一场大雪拯救了濒临崩盘的滴滴。


那年11月3日,一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袭击北京,在漫天风雪中,无数人等了很久都打不到车。其中一些人想起曾经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听说过的一款滴滴打车软件,就试着用一下看,结果很快就打到了车。


程维后来回忆说:“其实我想想都后怕的,如果没有2012年的大雪,我也不敢想(滴滴结果会怎么样)。”


滴滴斩落的强敌


外界对程维的评价是,虽然看起来一脸憨厚,但是行事风格却极其凶猛。


朱啸虎说起为什么会投程维,他说程维看起来特别自信,问什么他都能自信地答出来,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问题在那里,都想得非常清楚。在他看来,这种自信在创业圈是不多的。


另外有一个原因,朱啸虎没有直接谈过,但应该也是重要原因。他在谈为什么没有投张一鸣的时候,说张一鸣太斯文,“中国互联网是需要创始人凶狠一点的”。也许,他在程维身上看到了这种凶狠。


事实证明,朱啸虎的眼光非常毒辣,在那个草莽时代,滴滴之所以能够相继斩落快的、优步、摇摇招车、百米出租车,靠的不是先进的技术,而是程维的那股狠劲。


滴滴的第一个强敌是摇摇招车。滴滴并不是第一位做出行服务的公司,当时北京的属于摇摇招车的地盘。


从各方面来看,滴滴和摇摇招车不是一个量级的竞争对手。摇摇招车拥有良好的政府关系和一定的用户基础,已经得到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350万美元融资,按照汇率来算摇摇招车的实力至少是滴滴的30倍。


不过滴滴还是硬生生的夺下北京市场。据说,滴滴其中一个策略就是在软件中加入检测用户手机的功能,如果用户手机原来装了摇摇,有滴滴后,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是否卸载摇摇。


滴滴应该庆幸,自己诞生于那个用户隐私还不被重视年代。当然,即便是滴滴与摇摇招车的对碰发生在当下,身上带着狠劲的程维也会有其他“招数”来制服摇摇招车。


后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摇摇因为存在运营不规范的问题,被用户投诉导致在首都机场的推广点被取消,滴滴趁机进入了本来属于摇摇的领地。就这样,滴滴一步一步的吸引了更多的客户,也超过了摇摇。


滴滴第二个强敌,是百米出租车。百米也是一个实力超强的对手。其不仅与很多出租车公司和96103电召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还花大价钱为出租车配备了7寸的平板电脑,解决了很多司机没有智能手机的问题。高峰时,北京至少有一半的出租车上面安装了百米公司的平板。


程维的出招让人瞠目结舌,他竟然派人到每一台出租车上,给平板电脑“刷机”,在上面安装滴滴打车。结果就是百米出了装设备的钱,滴滴一分钱不花,就在上面装了自己的软件。


据百米当时的品牌部总监孙志刚后来说:


滴滴还曾在一段时间里,通过刷单的方式,人为制造订单很繁忙的假象,让出租车司机以为滴滴上面的单子确实很多,只是因为自己手慢才抢不到。


当百米规规矩矩地遵守政府的各项规定时,滴滴却偷偷地绕开。如交通委要求司机在网约车平台注册时,必须提供身份证和服务监督卡原件,滴滴却不作要求。交通委要求打车软件不能提供加价功能,百米言听计从,滴滴却直接无视,让高峰期乘客可以加价叫车。


走上垄断之路的滴滴


互联网经济很残酷,即便在局部站稳脚跟,也随时面临被“吃掉”的危险。


彼时,在杭州一家名为“快的”的打车软件风生水起,而这家公司的背后投资人却是阿里巴巴。


如果滴滴选择偏安一隅,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被逐步在壮大的对手找上门。


在小马哥的疯狂且真挚的追求下,程维在2013年接受了腾讯领投的B轮融资。


滴滴与快的的战争是由程维无意发起,他一开始只是想花几百万做一次促销补贴,结果小马哥一出手就给程维划了几千万。


这一波补贴,让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也刺激了快的。就在滴滴决定停止补贴的前一天,在阿里的加持下,快的也开始疯狂补贴,并且迅速扭转了战局。


双方无休无止地补贴,打车几乎都要免费了,这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以前连坐公交都嫌贵的买菜大妈,也开始打车了。


滴滴与快的之战,从根本上说,是腾讯和阿里之战。这场大战,腾讯和滴滴烧了14亿,阿里和快的烧了10亿,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唯一的收获,是其他小玩家都被挤出了局,此时滴滴和快的已经占据了98%的市场份额。


不过这也让腾讯与阿里心有余悸,最终在江湖大佬的撮合下,滴滴与快的走到一起。2015年2与14日,两家正式合并,打车领域的超级独角兽诞生了。


滴滴与快的这场战役被互联网铭记,也被创业后辈们争相模仿,瑞幸、拼多多、ofo之所能够迅速崛起,大多都用到了补贴抢市场、抢用户,只不过已经没办法像老大哥那样一统江湖。


门外的野蛮人


朱啸虎说:“第一次海湾战争花费大约600亿美元。滴滴和优步大约融资了200亿美元,这简直就像一场战争。”


在滴滴与快的合并的前夕,国际巨头优步入局。优步成立于2010年6月,发展迅猛,身后还站着高盛、亚马逊以及Benchmark等“猛人”。


滴滴与快的打一场战役烧了10亿元,而据财新报道,滴滴在2015年平均每月就烧掉了10亿元人民币,而优步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也共计烧掉了约25亿美元。


在此期间,优步完成了D、E、F、G四轮融资,融资总金额约125亿美元,滴滴也急速地募集了近100亿美元。


2016年中旬,两家公司的投资人都有点被这个烧钱速度弄慌了。尽管滴滴和优步都摆出了一幅不可能会合并的态势。其中,优步的中国区战略负责人柳甄在朋友圈表示优步中国与滴滴合并纯属谣言。


不过生意归生意。事后据媒体报道,早在 2016年4月开始,两家公司的高层就已经暗中商讨合并事宜,优步还因此提高了补贴额度以增加谈判筹码。


2016年8月1日,滴滴与优步中国正式宣布合并,滴滴将收购优步中国资产,双方互相持股。


滴滴的财技


中国市场实在太大,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是万亿级的体量,也能够容纳万亿级别的企业。


当然,大生意未必是好生意,尤其是那些科技密集型且人力密集型公司,它们虽然提升了供给与需求的对接效率,但实际并没有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因此更多是苦哈哈的业务,收取流量费或是服务费,滴滴、美团皆是如此。


据wind数据显示,2018-2021年1季度滴滴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5%、9.77%、11.23%和10.83%,销售净利润是-11.07%、-6.29%、-7.48%和13%,考虑到要平衡车主和乘客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滴滴的盈利能力恐怕很难有大幅提升。


今年1季度,滴滴实现盈利54.9亿元,实现盈利主要来自于滴滴“财技”。招股书显示,滴滴投资收益为124亿元,主要是从事社区团购业务的分拆,确认未实现收益91亿元。而实际上,滴滴1季度运营亏损为66.54亿元,所以业务层面并没有明显好转。


滴滴剥离团购业务可谓一箭双雕。首先,在IPO前夕滴滴通过剥离社区团购业务,给市场交了一份“体面”的答卷,这显然有利于滴滴得到好的市场报价。


谈笑之间,滴滴从亏损60亿元变成盈利50多亿,这也让《市值研究室》君不禁感慨,投资大佬朱啸虎的眼光真的毒辣,中国互联网创始人果然不能太斯文。


其次,社区团购业务仍然处于烧钱阶段,剥离社区团购业务可以避免业绩被拖累。


滴滴在招股说明书中并没有透露“橙心优选”经营状况,但是透过美团的经营数据其实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二。


据了解,2020年第4季度,美团新业务运营亏损约为60亿,其中一半是来自美团优选。而在2021年第1季度,该分部的经营亏损扩大至80亿元。


大家知道,滴滴的司机师傅跟美团的外卖小哥所提供的服务其实还是有些差距,更适合做社区团购的美团推进都如此艰难,滴滴恐怕就更费力了。


滴滴的演技


程维原来设想的商业模式是向每个司机收取每月3块钱的服务费,随着滴滴的规模壮大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不过,程维向每位司机收的服务费并不是3块钱,而是20%左右的佣金。


在今年5月,滴滴也曾发布关于“抽成”的说明,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


如果对比曾经出租车司机的“份钱”来说,滴滴这样的收费是较为合理的,在“多劳多得”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司机师傅的最低运营成本,告别了一睁眼“欠钱”的尴尬局面。


当然,有多位司机师傅向《市值研究室》反馈,“多劳多得”确实不假,但是滴滴派单也很有技巧。有的司机反馈口碑值高的时候每日赚的钱竟然不如低的时候赚的多,有的司机反馈只有工作一定时常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平均收入,这无形之中加大了司机师傅的劳动强度。


对于这些遭遇,有的司机将这些归咎于运气,有些司机将这些归咎于滴滴的潜规则。


曾有一位滴滴师傅在网上揭露了滴滴的派单规则,据他描述滴滴在一个城市可能存在于几个司机池子,甚至几十个司机池子,每个司机池接单质量并不相同,而这也直接影响收入。比如某些师傅每天接到的都是流水低的单子,那么就可能是被分到了某个池子里面,只能接这些单子。


滴滴的潜规则可能不仅用在对付司机,可能也用在了用户身上。滴滴利用大数据杀熟一直被用户诟病,也多次被媒体抨击。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在国内5个城市进行了800多次打车测试后发现,当用户选择一键呼叫“经济型+舒适型”两档时,与非iPhone手机用户相比,iPhone手机用户更容易被价格更高的舒适型网约车司机接单,比例为非iPhone手机用户的3倍。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你的手机越贵,你就会更容易打到车,反之你的手机越便宜,越难打到车,可见滴滴已经从“杀熟”成功升级为“杀富”。


对于种种乱象,今年5月新华社直接喊话,《网约车平台:请给公众一个解释》,“乘客反映打车越来越贵,司机感叹挣钱越来越难。本该让出行更便捷的网约车平台,如今却时常给乘客、司机添堵,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愿看到”。


滴滴的“钱途”


对于像滴滴这样TO C的产品来说,最怕陷入消耗战。比如电商领域,阿里、京东、拼多多等,每年仅用于争夺用户流量的销售费用就高达数百亿。


但是正如上文所说,滴滴已经把竞争对手全部打趴下,目前占据国内打车市场的90%。对于滴滴这样相对刚需且没有竞争对手的产品,未来可以说 “钱途”一片光明。


从财务数据上也应征了我们的猜测,滴滴在销售费用上相对而言并没有太大开销。2018-2020年滴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6亿元、74亿元和111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1352亿元、1547亿元、1417亿元,近3年最高近7.8%,这在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中几乎是最低。


不过也需要指出的是,滴滴目前可能也仅就国内出行业务盈利,其他几项业务几乎都处于烧钱阶段。


比如国际分部。一方面国际各个市场胜负未分,一方面疫情等因素影响。总之就是,滴滴出海虽然小有成就,但是仍然没有读过“烧钱”阶段,在短期内很难扭亏为盈。


顺便说一下,国际业务占比更大的优步连续6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今年一季度亏损18.55亿美金。未来滴滴如何在海外盈利,多少让人感到一丝担忧。

 


至于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车服网络、同城货运、社区团购、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除了金融服务是已经被市场验证是赚钱项目之外,其他的项目每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眼前最“血淋淋”的例子是共享单车,曾经辉煌一时的ofo和摩拜,一家破产,一家被美团收编。


一方面在反垄断的大旗下,滴滴很难将出行业务的成功复制到其他领域。另一方面,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都在滴滴之上。


滴滴的前途


聊完滴滴的“钱途”,我们再来聊聊它的前途。滴滴的未来存在两个不确定因素,一个是反垄断,一个是技术革新。


按照《反垄断法》提出的50%市场份额来界定,滴滴早已具备市场支配地位。交通运输部2020年11月披露的全国各网约车平台的订单量数据显示,滴滴以及其子平台两者订单量合计占全国总订单量的90%。易观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份滴滴打车的月活用户数为5439.48万,市场占有率为88.71%。


自去年以来,监管层对于互联网平台垄断问题开始重视,陆续开始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管理的工作,尴尬的是滴滴几乎每次都会出现在相关名单上。


2020年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连夜约谈包括阿里、腾讯、滴滴等等27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企业。

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2021年3月5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同志对滴滴公司进行了约谈。

2021年3月1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滴滴在内的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作出罚款处罚、行政处罚等。

2021年5月14日,8部门联合约谈滴滴等10家网约车平台。约谈指出,网约车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以及互联网货运平台垄断货运信息、恶意压低运价、随意上涨会员费等问题,涉嫌侵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市场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对打车巨头滴滴出行展开反垄断调查。其中华尔街日报称,最近监管机构成员走访了滴滴出行等互联网公司。他们表示,参与调查的机构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税务总局。此外,有媒体称,监管部门可能不满意检查结果,滴滴可能会遭到潜在的惩罚。

  


不过滴滴对于此事表示,“我们不评论匿名消息人士没有根据的臆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未回应置评请求。


值得关注的是,再次敏感期新华经济发表文章《网约车平台为何要反垄断?高门槛不在技术而在资本》,再度炮轰网约车平台。文章称“经过市场惨烈的厮杀,少数出行平台形成了市场优势,这时候网约车的标签变成了“杀熟”,变成了“算法”,变成了各种试探人性底线的“压榨者”。”


滴滴未来第二个不确定因素是技术革新,中期来看最大的变量是自动驾驶。


正如上文所说,滴滴是一家科技密集型且人力密集型公司,它只是将需求和供给对接以赚取20%服务费,因为基础服务还要靠司机师傅支撑。


如果未来能够实现理论上的自动驾驶,司机师傅的80%收入可能也会被滴滴收入囊中,行驶在路上滴滴的每一部车,都将成为公司行走的提款机,虽然这个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但是也让人怦然心动。


滴滴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自动驾驶是未来出行的关键。它有可能通过显著降低事故风险来显著提高安全性。自动驾驶还通过允许汽车全天运行来提高车辆利用率,从而增加供应并降低运输成本。我们正在构建一套完整的自主解决方案,将世界领先的技术与移动和共享移动部署的商业运营相结合。


结语:


2021年, 38岁的程维用9年的时候打造了可以与阿里匹敌的滴滴帝国,而他也成为最年轻的互联网巨头的掌门人之一。


参考资料:


1、滴滴的派单规则,我告诉你怎么派单的,知乎


2、网约车平台为何要反垄断?高门槛不在技术而在资本,新华财经


2、滴滴优步烧钱大战史,曾吓慌了投资人,亏损换市场故事不能再讲,全球财富即时通


-   END   -

凤凰网财经官方微信 ID:finance_ifeng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在看支持凤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