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谈文物 I 邂逅博物馆的雅致七夕
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古时人们在这一天观看牵牛织女星,祈福祝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晒书晒衣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在吟咏七夕的同时,更是生动刻画了关于“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作为重要节日之一,七夕节蕴含着无限的精神旨趣,书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页。
横穿古今 趣享民俗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主要风俗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吃巧果等。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这些丰富多彩又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不仅有竞赛的意味,更是贴近生活,富有情趣。
乞巧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穿针乞巧、对月穿针、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等等。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美酒佳节 共赏文物
这件青铜提梁鸱鸮卣,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孝感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属于鸟兽形卣的一类,是用于祭祀或宴会中的盛酒器。纹样是一组以环耳为界、以浮雕形式所饰的成年鸱鸮相背而立,足底部中空。
该卣通高25.9厘米,重3.3千克。卣身为圜底,与器底四只外撇的短而粗壮的兽蹄形器足相接。无论是抽象的几何纹,还是具有明确形象的写实纹样,都使整个青铜提梁鸱鸮卣的形象顿感呆萌有趣、矮胖浑圆。
作为典型的商王朝文物之一,穿越时空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商代工匠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极高的艺术审美修养,还让我们见证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及晚期商文化,在当今时代具有极高价值。它的出土地点南临应城市大富水河,结合此地及周边地区出土的其他商代文物可以看出,商王朝曾依托盘龙城遗址、铜绿山遗址、荆南寺遗址等重要据点对江汉平原进行了实际统治。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历史路漫漫,我们有幸得以回看古人庆祝传统节日时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也沿着旧时的路径一步步将节日的精神内涵延续下去。何止七夕,但愿朝夕。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珍惜执子之手的美好。
———————————————
扫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相关资讯
-end-
本公众号为公益文旅宣传,如有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删除。
来源:孝感市博物馆
编辑:孝游妹
审核:行天下
出品:孝感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