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普工作回顾
2017年科普三大主题:鸡、鸟和性
白骥过隙,光阴荏苒,转眼又到2018年底工作总结的时候。回想起来,2017年因为新年策展,并没有抽出时间很好的上一篇总结文章,描述2017年的科普工作。为了以后方便查阅,在2018年总结之前,特地来写几句。
2017年日常工作上依然是普通的一年,日常网站管理和新媒体(版纳植物园网站、微博和微信)照旧进行。网站还是老样子,各方力量平衡,我在标头上做了点文章,让园子看起来更有活力,但总体框架变化不大;微博一共发布了657条,共2000多张照片,小视频约80个,对#雨林奇葩#、#生态学#、#植物科学#、#夜话科学#、#妙趣棕国#、#自然之兰#等进行了继续创作和系统性介绍;微信我一共发了200条,内容与微博相似,但更长更多。2017年也配合拍了几部纪录片,兰展其间,我撰稿主导,由版纳州电视台哥们帮忙制作“自然之兰”纪录小片一部,并与州电视台在《美丽西双版纳》播出,此外还与州电视台联合拍摄了《探秘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之神奇的进化、自然奇观、昆虫的伪装》几部纪录小片子;最大的当属与央视科教频道合作,拍摄一集大型植物记录片《花之奇》,已在科教频道播出,连对门住着的老太太都笑呵呵地对我说,在电视台上看到我了。2017年,在科普与媒体配合方面,应该是我们团队比较热闹的一年,我撰稿的“沟谷雨林发现毛耳飞鼠”还登上了两会期间的新闻联播,应该是版纳植物园历史上第二次上新闻联播,单位还给了个嘉奖。年终,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还给了个“科普启明星”个人称号,与之相当的其它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2017年应该是我个人科普创作最疯狂的一年,我开启了专题科普创作的模式。我主导、设计或配合完成了十多场综合展览,从新年第一天的“鸡年话鸡:鸡的起源、驯化和多样性” ,到泼水节的“自然之兰兰展:笔墨兰韵、达尔文的兰花”,到学生毕业的“版纳植物园青年科学节 (配合)”,国庆节的“妙趣棕国:棕榈科学、文化和艺术展 (国庆节)”,以及配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云南小吃节的“西双版纳野生蔬菜展” ,以及其它小型展览,如观鸟节的“绿孔雀科普展”(《鸟儿的故事:科学让观鸟更有趣》图书印制)、与园林部配合的 夜下美人:昙花一现展 ,与档案室配合的大地之子蔡希陶档案展览等等。通过以展览来促进科普创作,我们很好的实现了与不同部门合作,在关键旅游节点搞活动的科普模式。
我们印制的科普书《鸟儿的故事》
展览真的是一种好模式,通过团队合作,节点时间控制,科普创作效率大大提高。2017年,我的科普创作模式从分散的模式,转移到系统性写作的方式。在鸡年开始之时候,我们利用最普通的鸡来与文化结合,在新年开展“鸡的起源、驯化和多样性”创作,还充分整理了傣族的鸡文化,这在全国也是头一遭;在泼水节兰展期间,我们在博物馆开展“兰花的文化、演变、传粉与科学进展”创作,在这之后,我又进一步扩大范围,创作了《植物花朵起源、性别演化和传粉方式》这一庞大的科普内容,在国内也是头一回;在漂亮的棕榈园,我们在国庆开展“棕榈的形态、防御、分布、演化、传粉和种子散布”主题创作,实现了棕榈园科普内容的提升;在观鸟节期间,我配合同事,巧妙利用蓝孔雀保护的热点,开展了“孔雀的文化和保护状况”科普创作,以及印制了一本小书,为公众解读“鸟类的行为与演化及最新科研进展”;利用档案馆的材料,为普及蔡希陶建设边疆,献身科学的科学精神,我们以展促写,开展了“蔡希的精神遗产与版纳植物园的历史变迁”的系列科普,以展览、讲座和媒介凝聚植物园的力量;此外,接机央视曝光勐仑萤火虫乱捕商业行为,我们与政府开展了“萤火虫的行为、进化和保护状况”科普创作和宣传,最后不仅成功遏制了乱捕行为,而且又上了一条央视新闻,达到政府满意,保护效果很好的目的。此外,接机望天树景区咨询望天树的情况,我又系统创作了“望天树的特征、种子、幼苗和保护状况”的科普内容。在日常繁杂的管理工作之外,我的科普创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除了新媒体创作,科普展览、系统创作和媒体宣传之外,2017年我还参加了30多场带队科普活动,或解说,或夜观,或游园等。借着版纳植物园日益隆盛的培训班和对外交流,为了更好的讲课和交流,我还在科普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思考, 突破了原有的一些思考格局,新增了很多讲座,如科学精神讲座《蔡希陶与扫地僧》(为植物园职员工),科普政策类《两翼齐飞:科普的思维、平台与合作契机 》(园内学术年会),虫子科普方法论《酷虫世界: 如何走进虫子并解说虫子》(云南省科普讲解培训班),植物科普理论《中国植物科普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植物园联盟)和《 植物盲的启示》、自然教育理论《为什么我们需要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的起源与演变》(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培训)、网络科普理论《网络时代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培训班)、理论结合实践理论《科普与环境教育内容创作理论与实践》(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培训)、蜘蛛科普《Spider diversity and education in a botanic garden》(重庆亚洲蜘蛛年会)、以及对自己单位的思考《版纳植物园的科普教育》,通过各种讲解的机会,逼迫自己大量阅读,提升了自己的科普和环境教育理论能力。
最后是2017年全年创作的几十篇科普文章,分别在科学网、豆瓣和版纳植物园微信上发表,其中10多篇被精选为被科学网头条文章;五六篇被豆瓣精选,十几篇被中科院之声,昆植KUN等转载,也有十多个被各种媒体转载。收罗在此,以便查询吧。
木石2017年的一些科普文章:
野生巨蟒惊现版纳植物园食堂门口
中国图腾动物“绿孔雀”的消亡史
闲话迷迭香:歌词里的植物为什么那么美?
版纳植物园偶遇罕见珍稀的飞蛇--金花蛇
记西双版纳野菜展:我们今天谈野菜的意义
四种性别的“小麻雀”:性染色体是如何进化而来的?
如何利用中草药知识进行自然教育:以寄生植物野菰为例
大黑鸟神秘幽会,竟让棕榈“怀”了子
男根与肥臀:海椰子种子为什么长那么大?
种子散布者灭亡之后,棕榈是如何活下来的?
贝叶文化与贝叶棕的起源
椰子真的是漂洋过海占领全球的吗?
精妙绝伦的中国棕榈文化
“饮鸩止渴”中的毒鸟到底是那种鸟?
版纳风物之竹桌趣谈哈尼事
故乡的微光:保护勐仑的萤火虫
神药两治:大理人的看病哲学
在缅甸深山考察,却在西双版纳发现一植物新种
西双版纳胶林里的鸟事
“叫兽”之乱:狒狒的性侵
针尾维达鸟:非洲小鸟被卖美洲 竟再续寄生生活
吹棉蚧女儿国的生育秘密
回到木棉花下:大蜜蜂的神秘回家之旅
昙花一现 只为韦陀?
2016年所写的一些科普文章
罗梭江论坛:泛舟煮酒,共话科普
清明花:高洁反而不受喜爱的夹竹桃科植物
2010大旱之后:弥渡环境问题的反思
如何将科学论文转变为科普:TED 视频
该不该告诉孩子环境问题(科学教育之重)
如何将科学论文转变为科普文章:BBC Earth 科普方法
科普---应该是妇孺皆知的科学
霓虹鱼的色彩变换
兰花:舞女的诱惑
蜘蛛也玩 “马杀鸡”: 雄蜘蛛按摩花姑娘 吐丝揉背赢芳心
植物的战争:赶不走敌人,就打跑敌人的保护神
十年得一见:意外在沟谷雨林发现毛耳飞鼠
脱衣求生:壁虎保命新招
假如好好吃,穿山甲保护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内含18篇读书笔记)
望天树--西双版纳的雨林之星
蛾子蛋蛋里的毒招
鸡年话鸡:鸡的起源、驯化与多样性展
若需阅读,请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