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气候变化教育:要不要告诉孩子那些“糟心”的环境问题?

刘光裕 版纳君 2021-05-30

告诉孩子有关气候变化的问题会使他们产生愤怒和焦虑的情绪、甚至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和什么样的方式来告诉他们这个问题呢?

利奥 希克曼在“为什么我们要不停地伤害地球?”一文中探讨了这个问题。文中还有一些和孩子聊聊性之类的话题延伸,很有意思。

个人觉得中国研究生教育都没达到下面这一K11年级的目标(英国统一目标)。故将英国统一课程中科普教育中一段,摘录如下: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The study of science fires pupils’ curiosity about phenomena in the world around them and offers opportunities to find explanations. It engages learners at many levels, linking direct practical experience with scientific ideas. Experimentation and modelling are used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explanations, encouraging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ought. Pupils learn how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in science are rooted in evidence. They discover how scientific ideas contribute to technological change – affecting industry, business and medicine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They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worldwide and recognise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y learn to question and discuss issues that may affect their own lives, the directions of societies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科学之重:

对科学的研究可以引发小学生对自身周围中的各种现象的好奇心,而且有机会亲自去找出答案。解释现象的原因。科学鼓励各个学龄的孩子,把想法和实践连接起来,通过试验和构建模型来评估自己的解答,此外科学还鼓励批判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小学生学习那些科学相关知识是如何居于证据而产生的,通过过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他们能够明白,科学思想能够带来科技革新,进而影响工业,商业、医药业和改善人类生活。通过对科学的学习,他们能够学习质疑和讨论那些周身的事情、社会发展方向等等。(大意译)

附:英国统一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      为什么我们要不停地伤害地球?”(文章地址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3204)

注释与评论:这篇文章写于2009年8月4日,同样发在百度博客里,后来被百度给黑了。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着实没想到当初就读了相关“气候变化”的内容。

更为复杂的是,气候变化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在不确定、不公平等种种超越科学的范畴之外,变得越来越充满政治斗争意味。比如下面这两张图:

奥巴马极力推动全球减排

特朗普觉得气候变化是中国的阴谋


气候变化:争议中的科学


在研究生毕业之后,我们探讨了很多关于气候变化的教育问题,我个人觉得有“气候变化教育”一些难处,但自己也找到了一些突破口(比如我从文化、战争和文明冲突、云南火灾、干旱缺水、兰花濒危等角度来写气候变化问题),甚至还写了一篇论文投给了EER(环境教育研究杂志)。

神奇的是,由于在植物园内,经常会有人讨论气候变化问题,我似乎从某种意义上接受了这个议题,怀疑度在急剧下降,自己也窃以为气候变化认知在环境教育里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模型。在气候变化教育方面,我完全记不起自己曾经读过这篇文章,甚至节选过一小段文章还做了译注。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很好,或许我会从新来审视一下气候变化教育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夹杂了科学、政治、经济和社会认知等等。几年前,在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下,各国政要齐集一堂,共同商讨如何解决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并签订了好几个条约。特别是《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和《杭州G20峰会中美气候变化协议》,美国逼迫中国一定要减排二氧化碳。中国也承诺在2030年,中国减排30%。居于这样的政治背景,气候变化研究在中国也是火得一塌糊涂,几乎每个研究做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涉及,中国发表的相关论文也飞速增长,几何数量级增长。搞笑的是,奥巴马一退特朗普上台之后,哥们不支持气候变化了,压根不谈这事了。这哥们让全球科研人员和政客大跌眼镜,尴尬得一塌糊涂。我看这一两年,气候变化这个议题在逐步降温了,搞不到钱大家似乎重新回到了日常的研究上来。说实话,在实用主义的中国人里心面,估计没多少人真在意什么气候变化问题。

无论如何,由于之前的暴热,气候变化教育方面出现了大量的调查了研究,其数量之大,甚至超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领域。因此公众气候变化的认知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环境教育模型,可以为我们解析气候变化认知过程中的那些细节和过程。

物候学、农学、气候等是非常经典的科学,可避开争议

我个人在环境教育活动中不太喜欢讲述气候变化,但也有一些涉及,甚至比大多数人做得多。我还调查了全国的植物园,发现大家都挺认可气候变化的,但几乎啥也没做,你变化你的我做我的“自然教育”和“科普活动”。 有人认为告诉孩子那些不确定性的,或者有争议的气候变化知识不好,会让孩子们觉得难过和无力,伤害孩子的心灵。我们与其教育孩子什么气候变化对北极的影响,不如教授孩子节约能源的基本素质,或者节约能源可以为父母省钱来得实在;也有人如《“为什么我们要不停地伤害地球?”》作者Leo Hickman认为,其实孩子没那么脆弱,他们都很聪明,大可不必为孩子担心,无论气候变化的逻辑多么冷酷和混乱,孩子们都是最佳的听众。我一师妹也做了点探索,发现其实中国孩子也挺能聊,特别是和老人聊一聊气候变化,还有助于孩子提高孩子的关注和行动意愿。

在中国,特别是北方,中国人节能减排的行动是异常惊人的。中国政府的决心我想大多肯定也是出于对雾霾的控制和对蓝天的追求,气候变化和雾霾耦合在一起了。为了一片洁净的蓝天,即便到了寒冷的冬天,很多城区都不允许烧煤取暖,洒水除霾的活动频繁进行。节能减排的标语、口号和教育贴满了很多城市的墙壁,按纽约时报的说法"中国成了新的遏制气候变化的领导者"。

雾霾可以促进气候变化的教育,但气候变化不等于雾霾。气候变化教育我想是可以开展一些的,但好的例子,生动有趣的例子不多,特别是地方性的好例子较为缺乏。比如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我们整天和孩子探讨气候变化怎么影响北极熊的生活,探讨气候变化怎么影响喜马拉雅的冰川等等,这样的教育就不贴切不合适,倒不如教育孩子们节约能源来得实在。

总而言之,气候变化教育或者科学教育要搞得好,还得不断摸索,得像英国统一课程里说的那样。要引发学生对周边的各种现象的好奇心,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寻找答案。在实践的过程中,鼓励批判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并学会质疑和讨论家乡或周边的事情和社会发展问题。(本文写于2017年4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