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冷的暖的甜的苦的,绕成人生一条河|华商大咖吴二哥故事大结局

丁剑乃辉 丁见印尼纪事 2023-03-23

前文说到,吴永健和兄长创业之初,吃苦受累不在话下,未来的阳光和风雨,正在前进的旅途召唤着他们。本期就来说说,他们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风雨和彩虹。

从专线的士到制衣公司

位于爪哇岛西部的雅加达和万隆,是印尼最热门的两大城市。有人形容 :雅加达像个富家千金,那么万隆则是小家碧玉,两个城市,完全不同的风格。雅加达繁华,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万隆宁静,郊区周边却布满工厂,是爪哇有名的工业重镇;雅加达以平原为主,万隆则大多是山区;雅加达气候偏热,万隆则比较凉快。

两地之间相距 180 公里,早在 1970 年代,雅加达、万隆的人口相加已超过千万,因此这两大城市之间的交通历来都非常繁忙。

早在 1950 年代,从雅加达到万隆,就有三种交通方式 :一是坐飞机南下,30 分钟即可落地,但航班有限,机票也不便宜,平民百姓难以问津。二是坐特别快车往返,这条铁路是荷兰时代修建的,等级不高,车速也不快,单程需花 3 个半小时,但一直是外地旅行者和普通搭客的首选。三是自己驾车或坐长途巴士,大约需要五六个小时。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途中山峦起伏,公路蜿蜒,椰树蕉林疏密相间,清泉溪水漫波而下,公路两旁绿野田畴,生机盎然。

昔日万隆至雅加达的盘山公路,一位穆斯林美女站在旁边山坡上留影。

1975 年,在吴永健从万隆来雅加达陪伴哥哥的日子里, 曾的多次往返于两地之间,他发现上述三种交通方式,已不能满足像自己这样需要频繁外出的商务旅行。七十年代是万隆输出纺织产品的黄金时期,那时候在该市 Majalaya 一带几乎都是小型织布厂,每天都有大量跑业务的经理和小老板,从雅加达来万隆,或从万隆去雅加达。这批商务乘客显然需要有一种更加方便灵活、费用适中,并相对舒适的客运工具,来保证他们可以随到随走,快捷行进在万隆至雅加达的旅途。

“如果开办一家车行,成立一个专线“的士”公司,在两座城市分别设点,招揽接送那些乘客,保证生意很好。”

吴永健看准了这个潜在的客运市场,马上行动,以自己的名义注册了一家取名为“美都”的士和邮包运输公司。

我家里那时已经有一辆小汽车,我们又买了三辆澳大利亚生产的“华伦”牌汽车,这种车比较宽敞,司机旁边可以坐 2 个人,后面可以装 5 个人,连同司机一共是 6 个人。开始 一共有 4 辆汽车,专门跑万隆到雅加达的客运,另外还买了一辆小卡车配套装运邮政包裹。为了扩大规模,我把前面这几辆车的产权做了抵押,然后又向我的同学陈建民,还有陈景树、陈金兆几位商界朋友贷款再买车,他们都借给我,又陆续增加了 10 台、20 台汽车,车行就这样做起来了。
客人很喜欢坐我们的车,因为方便,价钱也划算,那时候真的很好赚!虽然贷款买车的利息比较高,但是生意好,连本带利我都能够按期支付。

笔者在印尼采访时,也曾坐过这种专线的士或商务巴士。

从雅加达到万隆,可以说是一路风景,那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出雅加达市区,驶上高速公路,两旁便是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木,青山绿水间,各色的花朵放纵而恣意盛开着。快到万隆时,汽车会逐渐爬高上山,丘陵延绵,一路上可以看到许多红瓦屋顶的乡间农舍,半隐半露地藏于香蕉叶和棕榈树之中, 农舍四周的水田里有的育着秧苗,有的长着谷穗,有的刚刚犁开,有的已收割完毕。这里不分四季,随心而种,随性而收,农家的生活过得慵懒自在。必须承认,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北方,因为季节变幻,很难随时随地看到这样诗情画意的田园景象。

上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虽然万隆到椰城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但是吴永健美都车行的业务仍然势头良好。哥哥吴永嘉的抑郁症已经好转,直到他自己感到完全康复了,马上应弟弟永健的邀请与之合作。

兄弟俩在“美都的士和邮包运输公司”各占 50 巴仙股份,齐心协力,共创大业,后来又发展为“美都”物流公司,在万隆市郊建起两座宽敞的货仓,开办了一个物流基地,每天有几百辆“美都物流”的货柜式卡车穿梭于爪哇各地。 

美都,美都!

1978 年,他们兄弟发现,纺织及制衣行业开始在印尼蓬勃兴起,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羽毛渐丰的吴永嘉和吴永健,便决定投资进军制衣领域——这原本是弟弟永健读大学期间做过的行当,当年小试身手,倒也轻车熟路。于是,他们又在万隆开办了一家制衣工厂,仍然取名为“美都成衣公司”——它后来发展成为吴氏企业集团最主要的产业。

兄弟俩经营“美都的士和邮包运输公司”的积蓄,成为当初开设第一家美都成衣厂的主要资金来源。不足部分,再次由长袖善舞的吴永健出马,一手操办借贷事宜。

公司成立之初,虽然是弟弟永健占据主导地位,但当时兄弟俩都一心想把工厂做起来,对各自功劳大小,付出多少,谁也没有斤斤计较,在股份合作问题上,仍然实行二一添作五的简单化操作,以各占 50 巴仙的方式平分秋色。

在这张不大清晰的照片上,年轻的吴永健(双手叉腰者)正和一群女士,饶有兴趣地欣赏哥哥永嘉在餐桌旁调制佐料的手艺。当他们人到中年创业成功后,兄弟间却因理念性格的差异渐行渐远,这种温馨愉快的镜头就难以再现了。

吴永健说:“那时候,对我而言,只要美都成衣公司的各项业务能顺利进行,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美都成衣公司成立后,哥哥永嘉主内,负责生产管理 ;弟弟永健主外,负责产品出口营销、与银行打交道,摆平各方关系。两人一文一武,性格互补,最初几年配合也很默契。公司持续发展,一路红红火火,他们又陆续开办了另外的“达时成衣公司”、“马斯德英多成衣公司”和“马斯革英多永发成衣公司”,都在美都集团的管理之下。

宽敞明亮的美都成衣工厂车间一角。

当然,对于任何成功人士而言,从某种角度上看,事业是展现在外面给别人看的,而家庭则是存放在内心深处,冷暖自知。

换句话说,如果把人生比做一部交响曲,辉煌的事业固然是金戈铁马的华彩乐章,但情感和家庭却是温婉柔美、不可或缺的如歌的行板。

现在,让我们轻松片刻,先来回顾一下主人公吴永健先生当年从恋爱到结婚的——那段人生乐曲中的“如歌的行板。

妈妈看中的儿媳

吴永健夫人王芸贞。

1975 年 6 月的一天,在印尼万隆的一个酒店,正在举行一场华人的婚礼。

说起该国民众的婚礼,我这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写作者,颇有一些感受。借此机会,不妨花点笔墨向国内读者介绍一二。

一般来说,印尼中产以上的华人阶层,结婚典礼大多是中西合璧式的 :简单时尚而不失庄重,文明热烈却充满温馨。男士一律西装革履或长袖巴迪衬衣,女士则身着式样不同的晚礼服,梳着精致的发型,个个打扮得仪态万方。宴会之前,客人们会在司仪的主持下,依次排队上台,与站在那里的一对新人和双方的父母握手祝贺,人人都很亲切,没有人拿新娘新郎开低俗的玩笑,整个过程显得轻松、高雅。招待宾客通常是自助餐,有菜肴、米饭、炒面、糕点和水果、矿泉水等甜品饮料,摆在台子上,由客人来回走动,随便享用。
也有摆桌的宴席,八个人或十个人围坐在一起,很斯文地吃喝。无论哪种方式,基本上不上酒,更不会相互递烟,因而也绝不会像中国内地人结婚那样,吆五喝六,猜拳斗酒,乌烟瘴气,把客人灌得一醉方休。

好!闲话打住。让我们回到 1975 年的万隆,再来说开头讲的那场婚礼。

那天办喜事的是一户姓王的华人。应邀出席的宾客都是左邻右舍,以及本地的亲朋好友。吴永健的母亲这天也来贺喜。

婚礼开始之前,吴妈妈看到,为新人做伴娘的是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少女肩上挎着一个皮包。当她走进大厅时,突然从旁边跑出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是伴娘的一个侄儿。侄儿非常调皮好动,平常喜欢和姑姑闹着玩。这么大的小男孩,有时候会无端产生一种恶作剧的心理。比如现在,男孩就悄悄挤到伴娘姑姑的身边,冷不防一把将她的皮包拽下来,扔到地上掉头便跑。客人们都注意到这一幕,觉得那捉弄人的男孩实在讨厌。可是大家看到,做伴娘的少女只是轻轻一笑,便默默地弯下腰把皮包捡起来,没有生气,非常平和,丝毫没有流露出责怪那个捣蛋侄儿的表情。

吴妈妈当时就站在旁边,她不禁仔细端详起这位质朴而文静,长着一张秀气的瓜子脸庞的伴娘。老人家越看越爱,忍不住夸奖道 :“哇!你这个女孩子可真乖,多么能忍耐啊!脾气性格那么好!但愿未来可以做我吴家的媳妇啊!”

女孩羞涩地低下了头,来不及和这样夸奖她的吴妈妈寒暄几句,婚礼便正式开始了。

这位在哥哥婚礼上因为小侄儿的恶作剧,而受到吴妈妈关注喜爱的伴娘,果然在三 年之后成为老人的媳妇。

少女时代的王芸贞。


她叫王芸贞,嫁给了吴家第二个儿子吴永健。

和吴永健一样,王芸贞也是万隆土生土长的第二代侨生。芸贞的父亲名叫王伟崖,母亲姓杨,名瑞善,他们都是福建厦门人。

王伟崖先生是 1938 年从老家出洋来印尼的。他在那一辈闽南籍华侨中算是个有文化的人。人长得相当精干,手脚灵活,体能又好,所以来万隆后就应聘到一所华侨学校担任了童子军教练,而且一干就是 10 年。

1948 年,王伟崖返回厦门。他这一次回到老家,是为了携家眷前往印尼定居的。此时,王家已经有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

当王伟崖拖儿带女来到万隆,他在学校做童子军教练的薪水显然不足以养家糊口了。于是,这位王教练就弃教从 商, 在 万 隆 南 区 繁 华 的 商 业 街 上 开 了 一 间“ 隆 华 棉 花 店 ”,经营被褥等床上用品。

万隆气候凉爽,人们睡觉需要盖一条薄棉被,因此开棉花店不愁没有生意,此外,王老板还搞一些货物运输的业务,一家人的生活安定,衣食无忧,他和太太便接二连三,又生了四个孩子。这样一来,王家的 8 个子女中,前面 4 个出生在中国,后面 4 个都是在印尼出生的。

这是半个多世纪前,吴永健的岳父、岳母大人与子女们的合影。被父亲抱在膝上的小女孩,就是长大后嫁给永健的王芸贞,她是王家最小的女儿。

芸贞出生于1955 年。她 7 岁上小学,也是去读的万隆培华学校,可是到 1966 年,当她才读到小学四年级时,全印尼的华校就被强行关闭了,从此只能读印尼文学校。

1975 年,王芸贞在五哥王华钦的婚礼上当伴娘时,只有20 岁。

她比未来的丈夫吴永健小 8 岁。

“其实我们两家的大人都是很熟的,因为属于同一个教会,由于芸贞比我小七八岁,所以我那时并不认识她。不过呢,我和她的哥哥阿良(即四哥华钦)是朋友,我们有一些生意上的来往,关系很好。” 吴永健解释说。

吴妈妈一眼看中了芸贞,便把对姑娘的良好印象,向次男永健竭力宣传了一番。笃信基督教的妈妈告诉永健 :“ 你若有缘娶了那个女孩子,将是主耶稣带给家人的福气。”。

吴永健时年 28 岁,一般人像这样年纪,也该娶妻生子了。但是永健情况有所不同,因为此前他的学业尚未完成,又忙着经商为事业打基础,所以也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婚恋问题。还有一个原因 :我哥哥永嘉是长兄,他那时候 30 来岁了,迟迟不愿意结婚,老大没有成家,我这个当弟弟的也不好抢在前面去追求哪个女孩子。

吴妈妈着急了,她说服不了老大,便预先为第二个儿子——也就是为我挑选了这个媳妇。永健是个孝顺的孩子,相信妈妈的眼力,但是他并不知道芸贞的态度,于是就想了一些办法和姑娘接触。

王芸贞记得 :“那段时间,永健总是喜欢去我家里玩,他和我的四哥阿良是朋友,所以每次来我家,都借口是找阿良的。但是他有时明明知道阿良不在家,却假装不知道,就上门来了,刚好我在家里,便出面招待他,陪他说话,彼此接触了几次,就有了好感。”

说起追求太太的事情,吴永健至今还有几分得意 :

其实母亲看中她那个时候,她已经有一个男朋友了,只不过还没有怎么表白。当然那个男孩子人也不错,可是呢,芸贞感觉到他缺乏主见,什么都听他妈妈的,老是说我妈妈叫我怎样、怎样。芸贞就认为那个男孩子太没有魄力。我去追她求的时候,一开始不好意思直接向她挑明,就派我的小妹妹阿冠(碧娟)和她联系,后来我索性亲自出马,去她家里,也约她出来玩,去看电影,那时候印尼上演了很多印度的电影,都是载歌载舞的爱情片子,很符合年轻观众的胃口,尤其是正在谈恋爱的人。我感觉到她对我印象也不坏,就大胆地向她表白。结果,那个男孩子输给了我,我赢得了她的芳心。哈哈!可能在这方面我比较果断勇敢吧!

1977 年 8 月,吴永健和王芸贞携手相依,花好月圆。
1979 年 6 月,小两口迎来了“弄瓦”之喜,他们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取名 :慧敏。

1980 年 10 月 1 日,他们夫妇再次迎来“弄璋”之喜——儿子出生了,取名 :贤智。五年之后,聪明可爱的小女儿降临人间,取名 :慧莉。

孩子们小的时候,吴永健的小家庭,仍然生活在原来的大家庭里,不仅与老母亲朝夕相伴,也和尚未结婚的哥哥永嘉,以及弟弟妹妹天天在一起。直到后来他们各自成家,有了孩子,才分别搬出去居住。

身穿印尼民族服装的吴永健夫妇和三个子女的全家福合影。
接下来,吴永健一家也和印尼许多华人老板的家庭一样,一边发展事业,一边培养小孩长大,送他们出国留学,学成归来,又都进入家族的企业效力。现已个个成家立业,不再赘述。

吴氏生意经:人和就是脚下的路

正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双胞胎兄弟也是如此。对于那些成功的老板企业家来说,其经验抑或是成长经历就更不相同了,因为他们的脾气性格、个人爱好、生活环境、家庭及教育背景都不一样,所以他们的成功也各有各的不同。

一般来说,凡在商海沉浮干大事的人,至少要具备以下两种基本素 质 :

一是目光敏锐, 勤于思考,善于钻研,举一反三。他们在看到某种现象或者某些问题时,通常会比其他人多一些问号,多想一下为什么或如何解决?

二是具备超强出众的公关能力。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成一件大事,无人捧场肯定不行,更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所以在经营过程中,对外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正如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 :你去派出所办身份证,上午11点半到了,他们已经下班,但是户籍警察刚好还在办公,这就是天时。结果发现,你的户口并不在这个派出所的管辖范围,因此警察便不给办理,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

假如你去对了派出所,正好管你的户口,这就叫地利。可是如果负责办理身份证的警察刚好没有上班,这就叫地利不如人和。但是你突然发现这里的警长正好是同学的哥哥,虽然户籍警察不在,警长也照样帮你办了身份证,这就是有了“人和”,胜过天时地利。

换言之,时间对了,不如找对地方,地方对了,不如有熟人朋友。在这个社会,有了人脉关系,很多事便可一切 OK !

每当同学聚会时,亲切幽默喜欢开玩笑的吴永健总是大受女同学的欢迎。

2013 年 5 月,吴永健以万隆美声电台总裁名义,参加中国侨办在厦门华侨大学举办的“第十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时,活泼好动的吴永健看到凤凰卫视等媒体采访中国侨办宣传司司长郭锦玲女士,便跑到记者的话筒前抢个镜头,也要听听这位美女官员在说什么。

那么,吴永健经营公司企业的特点或者说秘诀是什么呢?

正是以上所说的两种素质和能力,都被他一直以来超常发挥,乐此不疲。从公司初创到变成庞大的美都集团,基本上是吴永健冲锋在前,一手开辟了成衣产品的营销渠道。为了拿到海外订单,他很早以前便开始周游列国,跑遍了 60 多个国家和几百座城市,联系并紧紧抓住了一大批欧美客户。

吴永健也很喜欢请那些老外到印尼来,他在长期与外商交往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

如果客户来到我们公司,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为什么呢?因为美都的几间成衣工厂占地有几万个平方,我们跟老外说是十几万英尺,他会非常震撼!他们参观我的公司,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规模、品质、服务都是一流的,更主要的是有价格优势,再加上印尼风光又那么美丽,人民又那么有礼貌,万隆的气候又这样凉爽,客户的感觉不可能不爽,与我们的合作就源源不断了。
我们经常和欧美的洋人打交道,所以知道他们各自的特点。比如美国人喜欢边吃边谈,吃早餐时就可以洽谈商务了。同美国人谈生意,不必过多的礼节。但是英国人就不像美国人那样,他们比较讲究礼仪,态度友好,善于交往,不过呢,他们的准备工作做的也不是很充分。那么法国人和德国人呢?法国人不喜欢你提过多的个人问题,特别是私事。谈生意就要尽量避免。德国人做事很严谨,很少和你讨价还价,一经出价,就不喜欢再还价了。他们一般上比较缺乏灵活性,不会做出重大让步。还有澳大利亚商人,他们喜欢和能拍板,有决策权的人会谈,价格一旦确定,也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你要成功,不管交际能力多么强,首先必须讲信誉。有的人做生意不择手段,靠说大话骗人过日子,虽然有时也能发财,但成不了大气候。这种人一开始就是在为自己的公司挖坟墓。无论是做小本生意,还是经营大公司,信用都是企业的生命。

2012 年 7 月,全球基督教组织在台湾举办“世界华人基督徒企业家座谈会”。以高尚道德和清廉作风而享有“圣人”之誉的台湾监察院长王建煊先生,向出席大会的吴永健夫妇颁发纪念证书。

身为知名工商人士,吴永健创业五十年来,有关他搞经营交朋友的故事和体会实在太多,说也说不完,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

做服装这个行当的,都知道当今世界上有一位最了不起的时装大师——皮尔·卡丹。有人说,在法兰西文明中,有四张知名度最高、分量最重的“名片”:埃菲尔铁塔、戴高乐总统、皮尔·卡丹服装和马 克 西 姆 餐 厅。这 其 中, 皮 尔· 卡 丹 一 人 竟 然 占 了 两 项 :服装和餐厅。因此说,皮尔·卡丹已然成为法国文化的突出象征。

早在 80 年代,本书主人公吴永健就有幸认识了皮尔·卡丹先生,而且和这位世界服装业的泰斗有过一段交情。

1990 年吴永健夫妇与皮尔·卡丹先生在一起。

我去法国,也是经朋友介绍与皮尔·卡丹认识的,那时我的工厂已经出口不少,有几千个工人在帮我们做服装加工。那时候印尼有一些时装假冒皮尔·卡丹的牌子在市场上销售,因为当时印尼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很乱嘛!皮尔·卡丹问我 :你说怎么办?我考虑了一下,就给他出了个主意。我说,你可以到雅加达去,办一个时装秀的表演,让印尼有钱的消费者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皮尔·卡丹时装。可以请苏哈托总统的太太婷夫人出来,她一定支持,给你捧场。结果皮尔·卡丹就来了,开了时装秀,婷夫人也到场了,那些仿冒皮尔·卡丹品牌的商家,看到真的皮尔·卡丹出现了,他们的产品当然就不敢出现在这个时装秀的舞台上,消费者自然也就明白谁是假冒的了。

我给皮尔·卡丹看我们加工的服装。我问他:品质怎么样?他说:品质太好了!不过呢,如果是为他的品牌贴牌加工,服装的质地就不必那么好。我说,为什么?他告诉我,皮尔·卡丹牌子的衣服,主要是靠时尚和不断变化的样式取胜,并不需要质地太好,那样生产者的成本会加大。我听他说了,也受到很大的启发。后来我们也为他的公司加工生产了很多皮尔·卡丹系列品牌的服装。到现在皮尔·卡丹先生已经90多岁了,我们还是朋友,关系一直很好,而且随时要见面就可以见面。

在吴永健看来,做事做生意,关键在于怎样做人交朋友?

如果说:“人和”是我们脚下的路,那么朋友就是路上的光。

对吴永健而言,做生意搞事业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不仅要敢打敢拼,还要从容不迫讲究方法和技巧。

从 70 年代末成立,到 80 年代走向兴旺发达,吴氏企业一帆风顺,可谓尽享天时地利人和。对吴永健而言,那是一个值得怀念的,青春和爱情、理想与事业交相辉映的黄金岁月。

兄弟悲欢聚又散

吴永健没有想到,创业时期他和哥哥各占 50巴仙股份,会在数年之后因彼此理念发生分歧而产生矛盾,完全不像当初成立时那么简单!

公元 2000 年的一天,在吴氏“美都集团”任董事长的大哥永嘉,通过中间人,向集团总裁——二弟永健转达了一个重要决定 :他要出售自己在美都公司持有 的股份,退出这个企业。

永嘉之所以选择退出,是因为他感觉到,自从和永健产生矛盾以后,彼此的性格理念、思想观点,就仿佛不同方向行驶的火车,距离越来越远,再也走不到一个交叉点了。永健对此也有同感 :”我们那时已经有了打不开的心结, 很难沟 通, 在许多问题上完全形不成一致的看法。”

看来,在美都集团两位股份持有者之间,必须有其中一个人选择退出,把股份出售给另外一个人,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

除此之外,由于印尼放开了对中国多项产品的进口限额,包括服装在内的大陆商品潮水般冲入印尼市场,给本地企业造成严重威胁,美都集团也感受到同样的压力。以上种种情形,使永嘉对企业的前景感到悲观,加上自己身体欠安,精力不济,便无心过问公司的事务。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道理,天下大事尚且如此,一个兄弟合作的公司如何逃脱得了这个规律呢?

他只有对哥哥永嘉的选择表示同意。

但是后来哥哥又几经反悔,直至闹上法庭,反反复复,难解难分。

老大干脆当了甩手里掌柜,把种种责任和难题推给老二,这期间还有很多与其他兄弟的纷争。2015年5月,永嘉先生因抑郁症发作不幸离世,永健和亲人们悲痛不已。

大哥去世后,吴永健集中精力驾驶”“都集团日益壮大,订单之多,应接不暇,工厂扩建,工友人数也由 8000 名增加1 万 5 千 多 人。吴 永 健 感 叹 :“ 这是神的恩典!”

当我在叙述本文主人公的前世今生,家族历史及创业过程中,在思考分辨,并记录他们兄弟之间的是非恩怨的时候,也仿佛超越了时空与旁观者的角色,与书中的人物休戚与共,在心里和他们一同欢笑,一同焦虑,一同叹息!

感慨之余,我写了下面一首诗:

人生世事几春秋,逝水流,兄弟悲欢,风雨同舟曾相伴。事非恩怨波涛起,聚又散,身经百劫,一声长叹回首看。

“多情却被无情恼”,爱极反变害,骨肉亦相残!成败天注定,生死皆由命。莫道岁月多变幻,爱恨情仇两难断,人成各,今非昨,说不尽,几多愁。

本号这篇连载文章结束,再借用周华健那首《有故事的人》做个总结吧:

走着,忍着,醒着,想着,看目标悄悄近了
冷的 暖的 甜的 苦的 在心里缠绕成河
曲折的心情有人懂 怎么能不感动
几乎忘了昨日的种种 开始又敢作梦
天地辽阔相遇多难得 都是有故事的人才听懂心里的歌

亲爱的读者诸君,如果你也懂了,就按惯例点个在看或转发吧。

(封面图片选自老树漫画:人在江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