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白入围作品特辑】摩登时代,城市之殇

Kelly BlancdeChine 2024-04-01

BLANC DE CHINE

中 国 白

国 际 陶 瓷 艺 术 大 奖 赛

【中国白入围作品特辑】系列微信,分专题收录前两届中国白国际陶瓷大奖赛150余件入围精品,旨在为更多对艺术、文化和陶瓷感兴趣的人,敞开一个异想天开、感官丰富、妙趣横生的白瓷艺术空间。


■ 【中国白入围作品特辑】  第 4 期



这是一个充满纸醉金迷却又让人焦虑迷失的地方,遍地娱乐却又令人空虚,满是幸福却也叫人疲于奔波;这是一片思维的绿洲却又是心灵的荒漠,人们绞尽脑汁地互相启发、计划和思考,却也不知不觉丢失了淳朴与天真;这是熙熙攘攘却又孤独疏离的神奇领域,到处都是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识的路人,比邻而居却从未讲过话的邻居,人们对自己变得敏感多疑,对他人却又麻木不仁;这是个遍地机遇的人生擂台同时也是残酷的名利场,有人坐享其成,有人拼搏晋升,有人却沦为漂泊的流浪者......

 

这是人类抛弃了原始农耕的田园和自然,以欲望和发展之名共同打造的精密而复杂的巨型机器,动力十足且无法停歇。

 

这就是我们向往的城市,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想逃离的城市。


《城市的兴起》翁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


《舞蹈》亨利·马蒂斯



曾与一位陶艺专业的学生聊天,她打趣着说相较于一台电脑或一块画布就能完成作品的艺术专业,每天与泥土打交道的生活就好像当了个农民,不仅需要付出大量体力,无法灵活地转移地点,而且多半只能在城郊或乡下才能找到合适的空间。

 

的确,陶艺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形式,可以说伴随了人类的整个农耕文明时期,从泥料的开采到烧制的完成,整个制作流程与自然都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与农人的田园生活也可谓相得益彰,并无冲突。但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和城市的建立,人的生活方式与自然逐渐割裂。农业成为了底层和边缘化的产业,农民想要进入城市谋生,就要放下土地和镰刀;同理,陶艺人要进入城市,也要与城市生活的节奏、空间和要求妥协。

 

在工作室中劳作的陶艺家


尽管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多陶瓷制作的设备和工艺都摆脱了原始的人力和明火,让艺术家在城市里置办个人工作室成为可能,但稳定、可控和精准的设备与工艺也带来了同质与僵化,限制了诸多自然的可能性。毕竟泥土材料和烧成之中那些由自然属性所带来的浑然天成与感性之浪漫,还并未被技术所替代,这也是很多今天的陶艺家依然选择接近自然的郊区和乡下制作及烧成陶瓷作品,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因。

 

可以说,今天的陶艺家是依靠着对泥土与火的感知,自然而然地穿梭于传统与现代,田园与城市之间的人,无论他们本人是否察觉到这一点。


本期选取的作品均与“城市”相关。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艺术家无论在表现形式上采取的是何种风格,都在借助这个话题,试图反映或探讨传统与现代、自然与工业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的问题。他们既具有现代人的野心,倾心于全新的工艺和样式,大胆进行突破和探索;又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惋惜着自然与传统之中的人文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有如机车重金属机械外壳一般充满“未来主义”的力量与动能感的外表之下,是泥土在拉坯过程中的手工切割痕迹和烧成所带来的柔软变形;方格与秩序重复构成的现代结构,构建的却是古韵悠长的传统建筑和山水画卷;残破的墙壁、裸露的钢筋与瓷土、锋利的瓷板无言地控诉着城市的冷漠、颓败与更迭;而当我们跳出这些爱恨之情,以宇宙的视角俯瞰,终归发现莫大的事件也不过是地图上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变化。


人类发明了伟大的工业和现代文明,构建了一座又一座钢铁和信息的城市,不断用现代科技、医疗保护我们的身体、生命和财产,我们的肉体已无法适应原始的自然生活,然而我们的灵魂似乎仍有留恋与不舍,无法与其断绝。包裹在钢筋混凝土之下的城市人,我们将何去何从?


陶艺家们用他们的双手来回答这个问题。







蒋颜泽

中国    1975



首届“中国白”大奖赛一等奖



《残山剩水》

60cm*50cm*39.5cm

2017年 


“ 该系列作品以有着特殊视觉形态的蜂窝陶瓷废料为创作材料,以解构、拼贴的手法演绎不断被消解在城市景观中的山水意趣。在工业化时代,城市是文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人与自然不断分裂的产物。人类每向文明迈进一步,自然的完整性就减少一分。在城市中,人们努力营造着自然中的山水意向,逝去的山水终将逝去,留下的只是暂未被消除的山水残余。”






Barnabás Máder 

匈牙利    1979




第二届“中国白” 大奖赛一等奖



《Lace》

113cm*176cm*4cm

2019年 



“ 这件作品是自我的映射,寓意着我是谁及我的存在。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它背后的所有意义,简单解释的话,这就是我的家乡……它由590个4厘米的薄脆穿孔的瓷立方组成,也是匈牙利的地图。”







杨莎莎

中国    1990




第二届“中国白” 大奖赛优秀奖



《故城草木深》

32cm*24cm*42cm

2019年 



“ 城市,曾是一代人梦寐以求渴望融入的归宿,如今却也成为很多人记忆和希望毁灭伤心离开的地方。我成长于此早已经习惯了她的“变脸”,直到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也被列为“改造”区域才忽然意识到自己仿佛失去了与过去的联结,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也不断在失去。钢筋格子是建筑内在基本组成元素,泥土则是附着其表的一件外衣,它不带任何感情的站立在那里也逐渐消失在那里,我作品想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消亡的过程。作品中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由于火的参与,它直接改变了钢铁和泥土的特性,刚劲的东西变得脆弱不堪,柔软无形的东西变得坚硬锋利,这种转换也是我们个人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的。”






Ryan LaBar

美国  1975年生







《Pushing Limits》

125cm*50cm*21cm

2018年 


“ LaBar将拉坯和手工雕刻元素融合进独特和动态的雕塑形式。他别出心裁地从传统陶瓷的工艺入手,但通过在窑内的精心组合带来不同效果,让最后阶段的烧成决定最终作品的结果。艺术家用陶瓷制作的传统工艺寓意容易为人忽略但日常而又普通的瓷器。泥土从高温下的可延展性转变为冷却时的刚性和强度。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力量较量体现于最终形态,为抒情与动态形式提供了无限可能,揭示了当代陶瓷雕塑的可能性。”






谭丹武

中国    1986






《“古景”系列》

210cm*198cm*15cm

2019年 



“ 作品的灵感主要是来自于陶艺印坯制作工艺里面的“筋”——用来支撑陶瓷外部型体的内在的骨架结构。通过浮雕的形式与简单的透视规律,但是又不限于严谨的线条透视,更希望在这种不规则之下找寻一种手工的制作感。再结合素胎黑彩的一种表现方法,来探索类似于建筑感所传达的作品本身的理性情绪,“古建筑”作为材料与形式的载体,从而使得观者能在线条的张弛与形体的变化中体验传统的思考。”






Ahmed Mohamed ELHOSAINY

埃及    1987







《Portoro》


2017年 








Kouzo Takeuchi

日本   1977







《Modern Remains Frontier》

45cm*50cm*70cm

瓷、木、金属、胶

2019年 


“ 许多人看到破败建筑的废墟,都会产生怀旧感伤之情。我们的文明建立在不断毁灭和创造的循环中,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无数令人惊叹的东西,也都被我们亲手毁灭了。虽然这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但对我来说,仍是一件悲哀的事。但如果能在废墟中找到存在与消亡的微妙平衡,就能创造出一种具有动态的美。这正是我想在作品中传达的。”

“ 另一方面,在陶瓷的世界里,破碎的作品往往意味着失败和无用。但是,有意破碎的作品能否被认可和欣赏,获得新的审美价值?于是,当我通过打碎的方式去创作一件雕塑时,我总是努力追寻秩序形态和破碎之间的完美平衡。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致力于将玻璃、金属、木材和漆器等不同材料的结合。我想表达的不仅仅是材料之间有趣的对比,还有陶瓷与其他材料结合时所产生的透明、厚重、温暖、光滑。”






张爱青

中国    1989






《孤城》

120cm*40cm*60cm

2019年 



“该作品以陶瓷锋利、易碎的特有语言结合传统陶瓷镶器的制作手法使用形状似刀锋的瓷板制作而成,来表达作者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感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可是城市就像迷宫,在这里他们却很难找到方向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城市于他们而言是苍白无色的、冷酷无情的、锋利的。”






艺术家是伟大的创造者

欣赏者亦是


让我们与创造者同行

捕捉真实世界之上那有趣而独特的灵魂




文 | Kelly

图 | 艺术家、大奖赛组委会






   第三届“中国白” 

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

报名火热进行中

欢迎各位艺术家踊跃参赛



BLANC DE CHINE

"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

 左侧二维码官网报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