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
作者:金卓资产-刘 律
作者介绍
刘 律
金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广州邦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产融公会] 2021届导师
前广发银行总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具有20多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分别在三大银行总行,即中国银行总行工作12年,其中派驻美国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工作3年,原深圳发展银行总行工作4年,广发银行总行工作7年,专业从事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及不良资产处置清收工作。前言
我本身也是一名商人,从体制内出来下海创业,创立了金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称“金卓资产”),专业从事不良资产管理及处置清收工作。一个体制内的干部带了一个专业团队出来创业,并非易事,虽然对行业足够熟悉且拥有一定的行业资源、人脉,但是真正做起生意来,还是面临很大压力。
转眼间,金卓资产已走过3年多的时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创业公司3年能生存下来,也算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在珠三角地区,作为专业不良资产管理和服务商平台,建立起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和知名度。
我将这3年多的创业经验及20多年体制内的管理经验,再加上对市场的思考总结出来,相信能引起市场上同业人士的共鸣。
一、不良资产行业发展历程
不良资产行业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产物,在资本主义早期就有了,追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几次金融危机。
(一)1636年欧洲荷兰郁金香泡沫
追溯最早的经济危机,就是荷兰郁金香泡沫的破灭。当时荷兰还是王朝时期,还没有股票市场,人们将目光投向郁金香这类名贵、稀有物品,全民炒作,整个荷兰都在追捧郁金香,包括贵族、商人、富豪等等。一块小小的郁金香球茎,翻了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价格,击鼓传花,追到最后,无人接盘,泡沫破灭。而此时,很多钱都砸进去了,很多家产抵押进去了,那些借钱去炒的则会倾家荡产。
当人们倾囊而出,而且还借钱进去的时候,便是资产泡沫即将破灭的前兆。就像股票、房地产一样,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之后,会形成危机,形成一系列的债务。如果人们不借钱,那手头的钱可能全部赔光,从一个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变成穷光蛋,有人受不了这种精神打击而选择自杀。整个不良资产行业便是从金融市场资产泡沫破灭开始发展起来的,最早则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而来。
资本主义300年的历史,以法国大革命保护私有产权作为起点,法国大革命之后形成的第一部《民法典》宣告:“人的自由是至高无上的,人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而人的权利最重要的是保护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财产权利则意味着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发展的最响亮的一句宪法口号。法国大革命创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用宪法和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随之应运而生。
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交易的发生,有了交易就有了市场,有了市场,就会有炒作,有了炒作则会产生泡沫,而泡沫总会破灭,破灭之后便是一地鸡毛,形成危机。
泡沫为什么会破灭呢?交易有人的情感和情绪,人的传言和夸大宣传,还有榜样的力量,但毕竟在资产交易中致富的人是少数,少数人会成为榜样,因此会导致很多穷人、中产阶级和资本家的跟风,而跟风意味着非理性情绪的蓄积,这种非理性累积到一定程度泡沫就会破灭。
(二)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
1929年美国的股市大崩盘,金融市场破灭,历时整整四年的经济衰退被称之为“大萧条”。导致全球19000多家银行倒闭,最后剩下的银行只有5000多家,超过2/3的银行都倒闭了。
银行都倒闭了,何况那些私人资本家、私人投资者、借贷者。各类市场主体的倒闭也催生出大量的违约法律诉讼和破产,此时市场上资产的定价也会随之崩盘,一块农田、一个工厂、一批机器设备、一栋房产等等一系列资产价格都会大幅下跌,形成了一个大规模不良资产市场。市场怎么定价?有估价师去定价,怎么做法律文件?有律师参与诉讼、破产等一系列事务。所以,真正使不良资产成为行业的历史时刻恰恰是从1929年-1930年开始的。
很多投资机构、银行介入这个行业,运用资本组建的基金来收购这些已经折价的廉价资产,通过这些廉价资产,获得套利空间。就像今天的很多投资人一样,买不良资产只买打折的资产,只有打了折,资产重新估值才有上升空间,投资人才有实现套利的可能。
1929年开始的危机,直到1935年以后股市才开始恢复正常,市场才开始出清,那些不良资产才开始真正消化掉。此后,美国又开始走向繁荣,而繁荣过后又会衰退,周而复始。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不像计划经济那么有规划,而且完全是自由交换,自由交换无法避免人性中的贪婪、恐惧等问题,市场就会发生波动。
(三)20世纪末金融危机
20世纪发生过几次比较重大的、有记载的金融危机。一次是1976年的美国经济危机,由石油涨价而引发,而涨价是基于工业的蓬勃发展,石油已成为全世界工业的血液,是现代社会不可缺的燃料和基础能源的必需品。
当石油价格开始猛涨,会造成整个社会生活成本的提高,从而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很多产品的产值以及它的制造成本都跟油价相关,制造成本大幅上升,供应不足时,会带动各类产品的价格上涨,人们生活的成本随之上升,1976年市场再次崩溃,美国又一次出现金融危机,这是历史上第二轮经济衰退。
20世纪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韩国等亚洲的主要经济体、第三世界的经济体,由于借债过多而汇率的大幅波动,再加上贸易赤字,造成外债无法偿还,流动性出现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导致金融市场崩盘、汇率大幅波动、股市大幅波动、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跌。但并没有波及到我们内地市场,因为我们的外汇市场还是相对封闭。亚洲金融危机又带动了一波不良资产的繁荣,一批外国投行资本像大鳄一样扑进了这次不良资产的重灾区东南亚,疯狂攫取便宜的资产。
(四)2001年互联网泡沫
2001年纳斯达克股指从2000点经过一年半的时间上涨到5000点,形成了很多互联网股的泡沫,互联网泡沫危机后,又跌回2000点,此后又慢慢的复苏。
(五)美国次贷危机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市场上又爆发了一次重大的金融危机,即2007-2008年的次贷危机。此次危机中国受到了一些影响,重创了欧洲和日本,受伤最深的则是金融机构。
次贷危机造成了美国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倒闭了三家,老牌的有170年历史的美林银行,被美洲银行接管合并了,第二个是贝尔斯登,第三个是成立了130年的雷曼兄弟,也倒闭了。次贷危机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崩溃,银行损失巨大,亚洲很多主流银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敞口损失。
(六)2010欧洲希腊债务危机
2010年欧洲希腊的债务危机,还伴随着潜在的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外债不能兑付的危机,欧元区发生了局部的、区域性的债务危机,使得全球的股市大幅波动,也导致很多投机资本进入了不良资产行业。
在市场大幅波动下,专门去吞并那些倒闭的企业的资产、低价折让的资产,这正是不良资产的魅力所在。不良资产一定是伴随着危机和坟墓产生的行业,所以不良资产行业从业者,一定具有过人的胆识和高风险的处理能力,良好、敏锐的作战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讲,又有人把不良资产投资称为特殊机会投资。
什么叫特殊机会?就是大家在哭、在崩溃和死亡边缘徘徊时的机会。欧美有一类专门收购违约债券等不良资产的基金叫做秃鹫基金(Vulture hedge fund),将不良资产的投资者比作秃鹫,比喻十分贴切。秃鹫与老鹰类似,老鹰喜欢直接俯冲到地面去抓活的小动物、甚至中等动物,抓到空中去把它肢解吃掉,但秃鹫专门吃死掉的、残留在地面上尸体的腐肉。不良资产行业正带有这种血腥的特点,具有死亡和战斗的特性,异常凶险。
二、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历程
1976年华国锋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邓小平开始执掌中国的政权,他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开始推行全面的市场经济改革和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纪元。
(1)体系重建阶段(1977-1986年)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有金融。最早银行由国务院财政部收编,1978年三月份从财政部分立,成立了中国新中国以后的第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唯一的、大统一的银行的诞生。
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不做银行业务,是中央银行,但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也做金融业务,在各地方设立分支机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
只设立一家银行肯定远远不够,从1979年开始,人民银行将从财政部分离出来的职能,逐渐再划分出去。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1818年大清银行,清王朝被推翻之后被国民党改名为中国银行,成为国民党政府的中央银行,属于印钞票的发钞行,后来1949年新中国接管了中国银行,中国银行被并入了财政部,成了财政部的外汇司,负责外汇管理,属于行政机构(司),1976年人民银行从财政部分立后,则成为人民银行的外汇外贸局。
1979年中国银行从人民银行分立,成为独立的银行,名字依然是中国银行。因当时只做外贸、外汇以及国际结算业务,不做人民币业务,所以最早的中国银行属于专业银行。
建设银行也是1979年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立而来,专门做基建投资和建设开发贷款,当时全称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改成商业银行后才把“人民”二字去掉。
工商银行1984年成立,主管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包括企业存款、个人居民储蓄。
农业银行成立于1979年,从央行分立主管农村金融服务。
(2)扩大发展阶段(1987-1996年)
交通银行早在国民党时期就已成立,成立之初为私人资本家的银行,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并恢复“交通银行”的名字,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逐步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民生银行,还有曾经倒闭过的海南发展银行等等十几家股份制银行,中国主流的排名前20名的银行相继诞生。
政策性银行什么时候成立呢?现在的三家政策银行成立于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补充,专门承担国家政策性的信贷投放任务。
(3)体系建立阶段(1995年—)
1995年,是中国现代金融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95年3月中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同年5月颁布了《中国商业银行法》,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的法律体系和中央银行的央行法律体系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金融业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道路。
在此之前,商业银行还带有计划经济向商业化转型的粗放的模式,他们不是相互竞争,而是各有分工。从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之后,四大商业银行的专业分工开始被打破。工商银行可以做外汇业务;中国银行也可以做人民币业务;建设银行不再只做基建投资,也可以做人民币信贷结算等各类业务;农业银行可以做所有的业务,这意味着四大商业银行开始全面地相互竞争,瓜分市场,互相抢占各自原来的专业领域,形成真正竞争型市场,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体系开始形成,中国金融市场的繁荣起点开始了。
1995年两部银行法的诞生,催生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繁荣。
(二)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早期形成
(1)不良资产市场形成原因
只要有金融市场就有风险市场,只要有风险市场就会形成不良资产,中国最早的不良资产就是这样产生的。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前,即从1979年成立了四大专业银行到1995年,这16年期间银行累积了巨量的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法》颁布之前,财政部只允许各大专业银行每年消化1%的坏账,1%意味着1亿的信贷资产只允许银行提100万的坏账损失准备金。当时(1995年)整个银行的信贷资产规模,四大专业银行加上交行总共也就十来万亿,而不良资产账面上累计达30%,十万亿的信贷资产实际有三万亿的不良资产,但财政部每年给商业银行核定不超过1%的坏账准备金的核销额度,十万亿那就只是一千亿坏账准备,远远不够。
财政部为什么不多给点损失准备金?如果多给坏账准备金,那银行的账面利润就会减少,意味着银行交税减少,财政部为了让银行多交税,不允许多提坏账准备金。显然这不是市场化的行为,这导致银行自己承担了损失,而且还硬着头皮多交了税。
银行账面30%的不良率,如果从资本金自负盈亏的角度上讲,应该倒闭。银行的不良率超过3%,就会亏损,更何况到了30%,资本金早就亏光了。所以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以后,银行开始真正地走市场化道路,各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开始自我消化,开始自由定价。
(2)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坏账核销
1994年,我刚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中国银行总行信贷管理部总部。1996年中行筹建定资产保全处——专门处理不良资产,这是伴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之后的第一个专业管理不良资产的机构,开始真正突破了1%的坏账准备金。因《商业银行法》已经赋予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权,自负盈亏,坏账自提,直到1996年几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管理机构才真正产生。
1996年中国银行成立资产保全处的第一个任务便是专门审批和核销整个银行遍布全中国各个分支机构的每一笔坏账,不论金额大小。而当时,整个资产保全处,包括处长、副处长在内总共九个人,从10月份开始连续加班一直忙到12月31号凌晨1点钟。
当时财政部核销坏账的条例规定每一笔贷款都应追索到底,不仅要追借款人,还要追担保人,需提起诉讼,执行到无财产可供执行,拿到终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的裁定书才能核销这笔呆账。
每一笔呆账都需仔细审核,从发放信贷的原始证、贷款合同、抵押合同、出账凭证,财务报表、司法判决书、执行文书等等。资产保全处九个人,第一年就批准了大概3000多笔坏账,人均每个人审批300到400笔,而我作为团队主力,要批400笔以上。
直到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从四大商业银行剥离出1万多亿不良资产,资产保全处才从繁重的审批工作中解脱出来,这也标志着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有了新的发展。
(三)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第一次政策性剥离(1999年-2004年)
1999年以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信贷会被内部消化,由催收处催收,催收不了的核销消化,没有形成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买卖,“买卖”则是从1999年开始的,不良资产的第一批剥离将近1.4万亿。
1999年,我参与了中国银行组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而组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背后真正的老板是财政部,财政部批给每家资产管理公司100亿资本金,但并没有拿出现金,都是由中行、建行、工行和农行拿自己资产作价组成资本金。东方资产的100亿资本金的筹集,当时由我所在的团队完成,拿出了大概46亿的现金及50多亿的账面不良资产作为资本金剥离给它。
四大成立之后都具备100亿资金,这属于第一次剥离,中国银行剥离了2674亿,工行剥离了4077亿,农行剥离了3458亿,建行剥离了3731亿,总共剥离了13939亿。
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形成的标志性元年。国务院给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十年的早期政策存活期,十年消化这一万多亿资产,消化不了则由国家承担损失。
(2)第二阶段: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2004年-2008年)
2004年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趋于成熟,信贷规模达到25万亿,账面不良资产又累积到了20%。面对天量的不良资产,国家已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损失,计划推动“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但是商业银行在股改上市前账面上存在巨额不良资产,财务上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没有投资者愿意投资。因此,国家就发动不良资产的第二次政策性剥离,甚至还动用了外汇储备,我本人也参与了第二次剥离工作。
不同于第一次政策性剥离,第二次剥离被定位为“商业性剥离”,因为第二次剥离的不良资产形成时间短,贷款决策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农业银行并没有参与第二次政策剥离,而是单独组建了自己的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平台,让该平台负责清收处置其约8,000亿元的不良资产,发动银行内部员工自行清收处置。
(3)第三阶段:第三次不良资产剥离(2008年-2014年)
2010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的相关工作接近尾声,基本完成政策任务,国务院反复开会讨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去留问题。2010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总量已接近50万亿元,如每年正常产生的坏账约三到五个点,每年产生的不良资产体量也十分巨大。因此,有人坚持继续保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原因在于我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与美国的RTC(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公司不同,美国的RTC公司只是阶段性的,只有三年的过渡期。美国成立RTC,把这些RTC的资产卖到市场上,完成了自己消化不良资产的任务就解散。而我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任务虽已基本完结,但因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体量巨大,不良资产体量也随之上升,因此,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消化不良资产的任务依然艰巨,应当继续保留。
2007-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宏观经济衰退,海外市场需求减少,导致我国出口型企业大规模倒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2011年浙江温州发生的中型民企大规模跑路事件,引发金融风波,仅温州一地当地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就达1,900亿。之后以浙江温州为中心,逐渐蔓延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那一时期,仅上海钢贸这个行业的不良资产就有2,000多亿,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成为上海钢贸不良资产的主要受害者,广发银行还特地成立钢贸处置中心,专门处置该类不良资产。我当时正好在广发银行任职,也参与到上海钢贸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工作。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实行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房地产调控、节能减排等政策,导致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大量倒闭,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
因此,国务院基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市场需要,决定继续保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并且大力支持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推行商业化转型改革,除了其开展的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业务之外,还允许其筹措资本金,收购证券、信托、保险、小贷等金融牌照,从事相关金融业务。至今,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拥有金融全牌照。这一轮不良贷款剥离都是分散、静默进行的。在中国经济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这些不良贷款基本以银行核减利润的方式消化掉了。
(4)第四阶段:2015年后
随着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公司的信用风险逐渐暴露,各个实体产业衰退出清等,导致我国不良资产供给来源更加多元化,大量的坏账充斥在市场上。
(四)回顾与总结
综上,不良资产行业有两大规律:一是不良资产行业发展与世界经济衰退史挂钩;二是随着商业银行市场规模扩大和国家GDP总量提高,社会杠杆率提高,金融信贷规模随之提高,必然导致呆坏账产生,进一步扩大不良资产规模。历时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存量不良资产规模逼近20万亿。
三、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参与主体
在第一阶段,我国不良资产行业刚起步,市场参与主体较少,主要是商业银行、1999年相继成立的四大AMC、外资机构和为外资机构提供服务的服务商。
四大AMC:主要扮演者政策性收购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角色,未开始商业化、市场化。
外资机构包括:花旗、高盛、瑞银、橡树资本、艾威等。这些外资机构在1999年后开始进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淘金,但因不了解我国不良资产体系、司法体系等,只有部分机构是赚钱盈利的。
服务商:同时,专门为外资机构提供服务的律所、会计所等服务商也开始投身不良资产行业。但那时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资本实力不足,参与不良资产投资的数量不多。
(二)第二阶段: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
随着不良资产存量规模增多,参与主体逐渐多元化,外资、民间私募基金、服务商、各大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例如:天津资产交易所、北京资产交易所、南方资产交易所等,促进不良资产市场交易越发活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不良资产行业主力军的四大AMC在2004年后纷纷寻求转型,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不良资产主业,甚至异化为影子银行,这就导致四大AMC出现大量内生不良。
(三)第三阶段:第三次不良资产剥离
在第三阶段,四大AMC历经十年完成了政策性收购不良资产任务,开始向商业化、市场化经营转变。四大AMC在接下来的十年开始逐渐成长为金融集团,具有多张金融牌照。四大AMC也将不良资产收购范围扩展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以及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正式进入不良资产商业化新时代。
地方AMC也从政策松绑迎来严监管元年,2012年1月,财政部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第一份提及地方AMC的规范性文件,要求各省可设立一家AMC,且只能参与当地范围内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粤财资产、浙商资产等地方AMC就在该背景下设立并发展壮大。2016年10月,银监局发布放开“二胎”政策,允许各省增设一家,地方AMC政策环境逐步放松。
各大互联网交易平台纷纷设立,例如阿里拍卖平台、京东拍卖平台等,促使不良资产交易更加公开透明化。
民间投资机构更加活跃,市面上出现很多不良资产基金。
(四)第四阶段:2015年后
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大AMC基本上已经成为拥有全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更加方便有效的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金融工具处置不良资产。
2018年因华融“赖小民事件”影响,国家开始对四大AMC进行严监管,并开始实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新一轮的内部调整和整顿,管理层的更换,四大AMC的业务又开始回归,提升四大AMC风控、交易定价等业务能力。
2018年4月,中国对外宣布中国金融开放11条措施,其中包括取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措施。2020年2月18日,橡树资本的全资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册完成,成为首家外资AMC。
2019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地方AMC监管的通知,除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外,还要求地方AMC专注主业,回归本源。至此,地方AMC从政策松绑过渡到严监管,预计2020年进一步趋严。截至2020年,地方AMC数量约6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不良资产持牌机构的第二梯队,成为不良资产市场强有力的主力军,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有浙商资产、粤财资产、国厚资产、广州资产等。广州资产是后起之秀,2017年开始成立,仅通过几年时间就成为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一匹黑马,发展势头迅猛。名单如下:
三、不良资产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一)供给总量不断增长
很多人认为,不良资产市场极具周期性,只有经济衰退时才会存在。但我认为,该观点在中国是不适用的。无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或是衰退,不良资产市场在中国将作为常规市场存在。并且因中国巨大银行信贷体量,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扛风险能力弱于西方发达国家,必然导致不良资产源源不断。
我国银行信贷体量已接近150万亿,加上非银行信贷体量,总规模超200万亿。对于一个金融机构而言,每年产生2%的呆坏账(约4万亿不良资产)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国金融机构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每年最多能承受1%的呆坏账(约2万亿不良资产),还无法逐年消化,不断累积。因此,巨大的不良资产存量和供给量为不良资产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足以使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成为一个独立、专业的巨大市场,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不良资产市场。
(二)供给来源逐渐多元化
除商业银行每年提供2-3万亿元体量外,不良资产供给来源还包括:信托、证券、基金、期货、金融租赁、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私募基金、P2P平台机构、上市公司及其他实体企业、地产公司等。不良资产供给来源逐渐多元化。
(三)个人不良贷款市场正式起步
2021年1月12日,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标志着中国个人不良贷款市场正式起步。
2021年3月1日,首批4个个贷不良资产包遭到多家AMC疯抢,由此可见个人不良贷款得到市场认可。4个个贷不良资产包最终以债权本金的2-5折成交,具体情况如下:
目前多家银行正针对手中个贷不良组包,每家都有数十亿,预计未来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后的规模将超百亿。安徽国厚资产、广西广投资产、海南新创建资产等AMC已陆续获批参与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
(四)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3月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银行业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0年处置不良贷款3.02万亿元。
根据近几年银保监会对外发言内容,2017年至2020年四年期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未来几年需要处置的不良贷款还会增长,这需要整个市场不断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能力。
(五)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多样化
常见的不良处置手段包括:诉讼清收、债务和解、债务重组等。近年来我国加强破产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力度,各地纷纷成立破产法院,通过破产清算加快僵尸企业出清,节约社会资源,通过破产重整挽救流动性暂时出现风险的优质龙头企业。
2021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最高人民法院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和保障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财金规〔2021〕274号)》。意见指出,加强金融机构对破产程序的参与和支持,其中加强重整企业融资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依法设立不良资产处置基金,参与企业重整。
我国还加强对个人破产制度建设。在司法实践上,2019年10月,浙江温州中院审理办结了全国首例具备个人破产性质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在立法实践上,2020年9月正式公布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标志着深圳先行构建了一套有保护有制约、有激励有惩戒的个人破产法律规则。
(六)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
整体而言,不良资产经营机构数量增长迅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将不良资产市场格局由原来的“四大AMC”寡头市场逐步分化为“5+2+银行系+外资系+N”的多元化格局,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行业集中度降低,市场化程度得以进一步加强。
(七)市场定价机制越来越标准化
不良资产属于典型的非标资产,资产类型、处置周期、需求群体均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随着科技发展创新,不良资产可借助“互联网+”模式优化市场定价机制,促使非标产品逐渐标准化。
(八)人才培养机制越来越健全
经过200多年历史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不良资产行业已成为一个成熟、专业、稳定的常规行业,属于高回报行业,因此从业者的工资待遇非常高。而对于中国而言,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历史是比较短,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从业者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但却要求从业者具备多种技能,造成这个行业人才稀缺的局面。不良资产行业涉及专业面比较广,因此不良资产从业者是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人,俗称“特种兵”,不仅要具备法律、金融、税务、财会、房地产、评估、投资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商务谈判、营销、信息搜集分析、间谍侦查等技能。只有从业者具有十八般武艺,才能在不良资产行业长久立足。不良资产行业有很多门道,水很深,即使是资深的不良资产从业者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经常给自己充电,才能披荆斩棘。不良资产行业隐藏着巨大机会,随着行业发展,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健全,我鼓励大家踊跃投身不良资产行业掘金。
启金介绍
秉承“启明财智、产金融合、学研为用”的宗旨,面向金融、企业、法律、财税的相关专业人士,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企业(项目)财税、公司(基金)治理、金融科技等领域,提供培训、论坛、沙龙、咨询服务的智库型企业。
启金官网:www.qijin-fin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