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5句戳心台词告诉我们:孩子的逆袭,离不开父母的格局!
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会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能开出XYZ的脑洞。
——《银河补习班》
7月18日,影片《银河补习班》上映了,作品将家庭教育搬上荧幕,描述了一段平凡且动人的父子情。
影片上映后,影评人和观众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流着泪走出了影院,也有人说这就是一碗“毒鸡汤”,特立独行的教育方法仿佛是在洗脑。
但毋庸置疑的是,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且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教育问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不要说:“我是为你好”
“天下的父母都会担心孩子被社会淘汰。”
天下的父母都会担心孩子被社会淘汰。家庭教育上最大的误区,莫过于“我是为你好”。
马飞被爸爸接出去走读后,马飞的妈妈得知马飞的成绩依然垫底时,气急败坏地找到父子俩,抱怨马皓文无厘头的赌约时,理直气壮地说“我都是为他好。”
“再也没有比‘我是为他好’更恐怖的借口了。那你也为自己好,怎么不天天对着镜子痛骂自己两小时?孩子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自尊心。”马皓文反驳道。
对于小马飞来说,他的生命中缺乏了父爱,本来应该有两倍的母爱来呵护,可是她却把他扔在了寄宿学校,选择了多挣钱“为他好”。
其实长大的我们中很多人都是听着“我是为你好”长大的,心里下意识地也会十分抵触这句话,也深深的能体会到这句话中带有的控制欲。
更现实的情况,倒更像《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主角之一的法罕一出生,就被父亲指明了人生道路:
“我出生于下午5点15分。5点16分,我爸爸就宣布:我的儿子会是个工程师!我的命运之戳就此盖下,至于我究竟想做什么,从没人问过!”
在遵从父母的意愿学习工程时,他的成绩很差,心情也很低落。最终他还是为了自己喜欢的摄影,放手一搏,获得了梦想与快乐。
家长们应该避免做“权威型父母”,不要执着于掌握亲子关系中的控制权,不要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强行灌输给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为孩子好”的前提,应该是“知道孩子觉得什么好”,而不是“我觉得孩子这样最好”。
要思考,不要“听话”
“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
电影中,马飞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嘲笑、否定,慢慢地,他也接受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就是他们说的那样。可是马皓文却告诉他:“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听什么,你的脑子要一直想。”
有这样一幕,马皓文站在堤坝上,面对凶猛的洪水,不顾一切地用喇叭对不确定是否活着的儿子喊:“看看你的周围有什么!想办法,动你的脑子,你能出来,你能出来!”
这句话在关键时候救了马飞一命,他用门板和床单做了一个木筏,让自己从被洪水所困的屋子里逃了出来。如何制作一个木筏不是任何教科书里的知识,但这确实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可能想到的。
《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对5岁的儿子说:“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去捍卫它;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
缺乏“独立思考”的孩子长大后依赖性强,喜欢人云亦云,随大流,没有自己的观点,更没办法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
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会更加客观的看待事物,理性的进行决策,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跟随老师和家长的想法,他能够自我启发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思考到底为什么要学习?
“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地。”
影片中,马家父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长大之后想做什么?”
“上清华北大啊,妈妈说的。”
这段话听起来好笑,却是很多中国孩子从小受到的学习教育:“好好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渐渐地,在很多孩子心目中,学习只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好的工作。
很少有人告诉我们,我们最后的目标并不是大学,也不是好的工作。马皓文却能够告诉孩子:“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地。”
于是马飞在童年时期就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并积极不断地为之努力。当校长求马飞放弃飞行员面试,参加高考让学校重获昔日荣光时,马飞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最后他成为飞行员,后成为宇航员,从几千人中脱颖而出入选航天计划。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些在专业领域获得非凡成就的大师们,都是先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物,然后在这个领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得以今日的成就。
教育带来人生无限的改变,高考更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没有梦想,没有梦想的学习,是枯燥的也是机械的。
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人生就像是射箭一样,梦想就像箭靶子,失去了箭靶子,每天重复拉弓的动作又有什么意义?”
言传身教比道理强100倍
“爸爸,我像你一样,永远也不会认输!”
言传身教比100个道理强。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马飞躺在床上,看到爸爸在工作,问:“那我也可以不睡觉吗?”
马皓文知道儿子的小心思,他没有拒绝,也没有命令和说教,而是说了一句:“你自己的事情,永远不用问我。”
就接着工作了,马飞获得了意料之外的自由,但看看爸爸,也拿起教材认真翻看起来。
马皓文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了孩子的一举一动,比起说教更加有效。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三观的建立,都直接来源于父母。模仿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来源。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照单全收。
没有孩子是天生的优秀,都是经过父母无形中的熏陶,孩子情不自禁地去模仿父母,从而逐步变得优秀。
每天沉迷手机的家长鲜少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关于言传身教,古代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正面例子:
田母拒金,使田稷严以自律,终成齐国一代贤相;
陶母封鱼,陶侃牢记母训,清廉正直,成为东晋初的重臣;
寇母题诗,寇准勤于政事,亦成一代名相。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信任,是最好的爱
“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信任,是最好的爱。
影片中的儿子马飞被老师定义为“缺根弦”,学习垫底,但马皓文相信儿子一定能够提高成绩,冲进年级前十名。
可马皓文妻子听说后,直白地说:“年级前十,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长什么样!”并且坚持:“马飞他和别家孩子不一样,他就是蠢笨!”
聪明的马飞其实就是看到连妈妈也这样定义自己,慢慢变得厌学、自卑,甚至开始破罐子破摔。难得,他还有一个一直相信他的父亲,即使在最糟糕的处境下,也能给予他鼓励。
诚如电影宣传曲中所唱:你也需要一个相信你的人。
父母都有着一片良苦用心,让孩子少受一点苦,少走一点弯路,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们不断地抨击他们眼中的“不入流”的行为。在父母的眼中,这也是一种“保护”,希望孩子过循规蹈矩的生活,希望他不要因为特别而被排斥。
只是我们的父母满腔热血,望子成龙,接受了来自上一辈的教育,他们很少称赞,很多否定,很少信任,很多干涉。但其实孩子的勇气正是来源于父母的支持,父母的信任能让孩子有底气迈出每一步。
上映之后,邓超微博里写到故事中有一段来源于他的童年,他把他的经历融进了马飞的生命中,带上了荧幕。
而台下的我们,看着一幕幕片段,回想到了我们的童年,有委屈,也有温情。
我们要为我们的孩子,做出什么改变,让我们的家庭成为什么样的“补习班”?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今天的这篇文章,如果觉得写得不错,可以在末尾给我们点亮“好看”,希望引发更多家长的正向思考。
长按下方二维码,欢迎关注“法者心声”
好看你就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