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冈恩专栏|风格即作者

2017-05-11 詹姆斯 ·E· 冈恩 不存在


 NON-EXIST DAILY

编者按创作科幻,如果选择小说的形式,就离不开词和句的琢磨。唯有精心安排的词句,才能表达小说的主题,体现作者的思想,并最终成为读者的一部分。所谓风格,必须从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开始定义,从基本的练习开始。

尊重词句,理解文字,是理解这个世界、表达想象力的基础。让我们从这里开始。

阅读时我们最关注的就是故事: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牵涉其中的人物的生活和情感受到了什么冲击?但遭遇和引发事件的人物,同样是故事的核心,因为他们,故事才有了戏剧化的效果。此外,成功的小说中另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地点,因为地点涉及到人物的信仰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对科幻小说而言,还要考虑这个事件如何影响人类,如何影响这个世界以及所有人的未来。

除了故事、人物和地点,小说创作中第四个方面是呈现的风格,即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我练习阅读几乎是从识字开始,至今已经写作近70年,教授小说创作也有57年,在这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关于英语创作风格的看法。但在其他语言,尤其是中文这样有着特殊文字系统的语言中,小说创作有怎样不同的风格,我知之甚少,同时也充满好奇。

▲ 来源:yoast.com

英语有着丰富的同义词词库,因此在谈到写作风格时,首先要考虑词的选择。同一个事物可能有多个描述方式,因此对作者来说,《Roget’s Thesaurus》这样的同义词词典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辅以其他语言专家编纂的工具书,作者们能有效地组织和寻找到同义词。这类工具性词典目前已经是大多数电脑写作程序的标配,但在我看来,仍然不如老式的纸质词典来得全面而实用。

那么,英语里为什么有这么多意思相近的词?原因就在于这门语言——尤其是美式英语——尤为擅长吸收外来词汇和词组,就像一个熔炉,包含不同语言中表达同一事物的方式。这和法语等为了保护其纯正性,而较少引入外来词汇的语言非常不同。同时,英语中的同义词并非完全“同义”,虽然描述的是同一个事物,但每个词都有着不同的涵义,也就是说,每个词都有独特的暗示,存在着或细微或显著的差别。根据读者的个人背景以及上下文的影响,这种涵义上的区别会引发读者的不同反应。

对于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和行为,可能有20、30,甚至更多种词语的选择,每个词都会令读者对某种行为、某个人物、场景或故事的片段产生特定的反应。举例来说,与食物、职业、身体部位等有关的词汇可能就有几十个。我曾在一次写作课上,要求学生们思考用来指代人们用来“坐”的身体部位的单词,并列举出指代同一部位的其他词汇。我们很快就列出了20个同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每一个词都总会引发不同的反应,这通常表明了旁观角色或叙事者的状态和心境,有时还会增强这一场景的感情张力。

词语的选择还会带来其他的影响。美国也存在和中国类似的区域划分,不同州有各自的语言变体和文化差异,这也反映在了词汇、短语、意义和言语模式中。英语作者们有时会把故事设定在不同的地区,要么因为故事源自作者在某一地区的个人经历,要么是故事本身需要特定的地区或文化元素,以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因此,作者对文字的选择和安排,就关系到一个地区和文化中的言语模式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展现。然而许多年前,在我参加的一次作者会议上,一位资深作家却警示道,文章中不应出现过多的区域性方言,因为一字胜过千言。

对英语语言风格造成最主要影响的因素是,两种完备的词汇体系对读者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而非仅仅是外来词汇的加入,或者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经历的年轻人创造的新词新义——尽管标准英语词典每年都在收录新词条和新用法。在英语中,有盎格鲁-撒克逊(或日耳曼词源)体系,以及拉丁体系,即源自古罗马、后来演变为现代罗曼语的词汇体系。它们对文本和读者有着相当不同的影响。盎格鲁-撒克逊词汇描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和互动,通常简短而朴实;拉丁词汇则更长、更复杂、更理论性,让人觉得有距离感,迫使读者考虑当下的处境,而不是作出情感上的回应。

▲ 来源:larawillard.com

但这并不意味着盎格鲁-撒克逊词汇不能引发思考,或拉丁词难以唤起情感共鸣。欧内斯特·海明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文字简洁有力,使用的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面对生死大事时会用到的词。海明威是位自然主义作家,努力“去展示事物本来的面貌”。但他的小说常常留有未尽之言,于是读者就会读出一些文字背后的内容。海明威曾说,“作者在故事里写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却并未直言的东西。”与海明威不同,恐怖小说大师洛夫克拉夫特却喜欢使用衍生自拉丁语的复杂词汇,以及丰富多彩的形容词,通过展现难以理解、难以言喻的危机,给读者营造恐怖和悬疑氛围:这种危机潜伏在被诅咒之地,伺机倾泻于这个世界。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让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独具魅力,并在近些年引发了学界新一轮的研究热潮。

由此可见,两种词汇体系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当我应美国新闻署(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之邀,在丹麦和罗马尼亚介绍科幻文学时,我提到了译者可能遭遇的困难,尤其是在翻译海明威和洛夫克拉夫特这样风格截然不同的作者的作品时,如何用统一的文风和词汇体系,体现出他们的作品给英语读者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这如何影响读者对作品本身的看法。我用一首古老的英语童谣来做范例: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对应的拉丁词汇版本是:

Scintillate, scintillate, asteroid minific.

Fain would I fathom thy nature specific,

Loftily poised in the ether capacious,

Strongly resembling a gem carbonaceous.

这个版本不仅更长,有更复杂的单词,而且相比之下,这些生僻词让读者不得不费脑筋研究它们到底要表达什么。

源自拉丁语的词汇通常用于科学和法律等专业领域,这些内容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相距较远,词汇的选择显示了客观的态度,而且通常采用被动语态,使用“it is”而不是日常会话中更常见的“he/she/I did”。同时,这样的用法还体现了作者和所描述之物之间的距离,即作者只是事件或动作的一个客观报道者。

专业术语,或所谓的“行业黑话”(jargon),通常表现了某一特定领域的特征,为行业内复杂概念的交流提供了便利,而不必把所有相关知识背景或经验都展示出来,对从业者而言,可以说是一种“简写”(shorthand)。但另一方面,这也令行业间的交流变得困难重重,对圈外人来说,专业术语成了障碍,有时甚至会取代深入思考和对基本观点的反思。使用术语的问题在于,读者并不了解这个词所包含的知识和经验。术语本身并不是指代某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与这些事物有关的、长期积累的专业背景,对非从业者来说,必须对此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明白一个词的含义。阿西莫夫的作品之所以能流传开来,就是因为他成功地把科学语言“翻译”成了人们更熟悉的日常用语。

▲ 来源:Ink Tank

这就回到了一开篇所说的文章风格,以及故事中各元素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对叙事语言的选择。出生于保加利亚的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茨维坦·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曾把文章风格形容为“介于故事和读者之间”,依据这一理论,一些评论家认为阿西莫夫的作品没有个人风格,因为他想用简单明了的方法讲故事,消除故事和读者之间的语言障碍。但阿西莫夫坚持认为这种“透明性”正是他的风格,能巧妙地将复杂的科学内容以通俗易懂地方式展现给读者,同时又避免了歪曲或篡改事实。正因为此,阿西莫夫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主要科普者,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科幻大师。

法语中有一句话,大意是文风即解决问题之道。也就是说,作者创作了一个基本符合自我期待的故事,读者和更有经验的评论家根据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评价作者是否借此达到了既定的目标,这些元素是否提供了一种令人愉悦和满足,甚至感人而有意义的阅读体验。

回到最初的问题,对阅读中文作品的读者来说,什么是写作风格?我虽然学习了三门外语,但仍然无法说清楚风格在不同的语言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因此,其他国家的读者如何区分文章中这种细微且必要的差别,将一直是我所好奇的话题。


* 附英文原文:


关键词:#科幻研究# #冈恩#  

🚢 题图:二向箔管理员

📝 责编:Raeka

📝 作者:詹姆斯·E·冈恩(James E. Gunn),美国著名科幻作者、研究者和评论家,科幻黄金时代的见证者,代表作《科幻之路》。

📝  译者:Raeka / 校对:兔子瞧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