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为了做这本科幻MOOK,我们是如何跟自己死磕的

不存在 不存在 2019-10-23


现在你们都知道,不存在出MOOK了,今年开始,之后还有好几本。

16年底我们就打算做自己的书,17年选定第一本主题是“时间”,开始组稿和编辑,去年底反复校对和送审,直到上周拿到样书,想了一年,又做了一年。

做书难,做一本完全体现自己想法的书,就不只是难的问题了。


01 我们是怎么把自己逼上绝路的

为什么要把“时间”定为第一本的主题,大家都不太记得,大约是因为道格拉斯·亚当斯那句被用烂了的名句:

“时间是一种幻觉。”

或者,身处未来事务管理局,不谈时间有点说不过去。

又或者只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么难做的主题,才有挑战性。

毕竟,要把一个前人玩剩下的东西玩出新意,还要和大师们同台竞技,确实是在自虐。 

自从开始做这本书,每天都能感受到霍金、H.G.威尔斯、胡博士、哆啦A梦等时间领主在背后微笑地看着我们。

我们当然知道,做这种书,最容易的办法是再版几篇所有人都看过的经典(最好是公版),不好买版权的名作,就借用概念仿写一下,或者找一些红人段子手写些“接地气”的脑洞故事。

毕竟就算是经典,大部分读者也都没看过,只要开心有趣就好。

这些都是不同的选择:让更多的新读者喜欢科幻是好的,让更多的新作者加入进来是好的,让科幻书更好卖也是好的,虽然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我们想要选择的是现在最难的东西。

什么是最难的东西?让自己满意是最难的,让已经远离科幻的人们重新获得满意感是最难的,让这本书重现我们阅读科幻时最可贵的那种感觉是最难的。

科幻最可贵的,是拓展我们的思想空间:讲述闻所未闻之事,去往前人未至之境。

想要做这样一本书,就有了这样一个选稿标准:

1.  拼命找到从未被正式引进过的海外经典

2.  穷尽所能写出体验全新的原创作品

这个标准,确实是在挑战极限了。

 

02 时间是一个过气了的话题吗?不。

只要足够努力,你的坚持总会得到结果。

30多年来,中国已经引进了非常大量的海外经典科幻,尤其是重要作家的作品,几次再版几乎穷尽了他们的创作生涯。

一开始选题就遇到了障碍,除了名气和奖项,如何在作品中找到“时间”这个关键词呢? 

科幻百科全书、历史主题选集、论坛专题总结,甚至兔子已经打开了他40G的科幻文本库,用100美元买来的全文搜索软件去一篇篇搜了(当然这个方法失败了)。

最终,解决问题的,并不是哪个特定的方法,而是这个过程中偶尔发现的一个个线索,化为来自不同方向和时间的作品。 

西尔弗伯格以大师级的手法,在《时海捞针》的俗套爱情故事中嵌入了一个时间线随时都会被改变的设定,人物不只是未来难以确定,连过去都面临危机。 

擅长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异化情感的刘宇昆,这次在《七个生日》中透过一对母女的关系,触及了关于人类未来的宏大主题,这也是他“后人类太空歌剧”系列的惊鸿一瞥。

除了大师级的技巧展示,更多的是寻求突破的选择。 

用光速实现时间旅行的作品,如新海诚《星之声》、诺兰《星际穿越》,都在描述被时间拆散的人:“天上一日、人间十年”。

韩松《冷战与信使》却在关注那个无法进入时间旅行的普通人,毕竟那才是我们的命运。

另一种常见的“时间停止”设定,全世界的作品都在假设某个人得到了控制时间的能力,然后很快就圆不上了。而万象峰年《点亮时间的人》中,将时间的流动变为一种客观状态,当时间凝固时,没有人能免于被封印的状态。只有在一盏时间之灯的周围,时间才能流动。

这个小小的变化,让提灯人的命运变得充满悬念,而在灯之外凝固的场景,在故事中形成各种神奇的科幻奇观。

马森《途中小憩》用另一种方法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时间感——这是个在不同区域时间流速不同的世界,当你从快速的地区一点点进入缓慢的地区,从情节到叙事,所有的一切都出现了明显而渐进的变化。

如此一个简单甚至称不上故事的小说,读完全文的体验将会让你毕生难忘。

兔子说,马森是做这本书中最大的发现,一颗在历史中划过的闪耀流星。他说这话的时候,在旁边功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 

历史是时间一个重要的侧面,而最有历史感的领域无疑是地质学,薄薄一层山体,就是几十万年的变迁。基于地质学的思考,滕野这位追随大刘科幻观的作者,这次更换了一个全新的方法。他在《时间之梯》中以具象化的时间之梯展开了的貌似是个普通的穿越者故事,最终却提出了是否要为探索而牺牲的终极问题。 

探讨终极哲学问题,永远是科幻要承担的任务,伊恩·沃森《超慢时间机器》这个“没用发明”的设定,在描述使用者和观察者互相沟通的漫长过程中,写出了哲学的味道。

库巴《纪念品》则是兔子当年珍藏的私货,作者是个默默无闻的作者,却将一个玻璃杯历尽宇宙沧桑的宏大叙事,结合在收拾亲人杂物的短暂一瞬。 

在方寸之间展现宏大之美,这是科幻的最爽体验之一,也同样出现在双翅目《智慧之柱》威廉·泰恩《布鲁克林工程》中。

另外还有慕明《时间之心》普里斯特《孤独地徘徊》,这两篇从严谨的技术设定和浪漫的幻想情感两个极端分别尝试了科幻的拓展极限,寄希望于获得读者最不同的感想。 

这些作品,每一篇都体现了我们对科幻的理解,除了力求拓展时间这个主题,也希望重新找到科幻的边界和内核。 

不去重炒经典,也不能让选题成为空中楼阁。为了让新读者们同样能在这本书中一步到位,我们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的名家,他们在文章中书写了“时间科幻的发展历史”,提及了上百篇历史经典,阐述了科幻对时间的不同看法。 

在我们一一确认的大量资料脚注中,希望能让最挑剔的读者也能找到这本书的价值。


03 做一本最“好看”的书

本书的封面/内文排版/摄影/插图由设计师阿巽一个人全包,在巨大的压力下,有限的预算和严苛的出版规则下,她找到了自己放飞自己的空间。

制作之初,所有主创统一了两个共识:

1. 要做便于携带和阅读的小开本

2. 要阅读友好

超多字符量、小开本和阅读友好这三个前提给排版带来了颇为艰巨的挑战,设计师需要统筹开本大小、实物厚度、装订方式寻找到折中的最优选,反复实验,最终确定出让大家最舒服的字号、字间距、行间距、段间距、单排字符量和单页行数。

因为是无线胶装,在阅读的时候很难完全打开,设计师最终选择了更加费时费力的非对称版心,每页文字靠近书脊一端的边距,大于靠近开口端的边距13mm,这样既节省单页的空间,不会导致靠近书脊的文字难以阅读,并且在视觉上会更加对称舒适。

20万字的小说、杂文,如果毫无调剂地读下去,既枯燥,在视觉上也不符合MOOK的定位。所以,虽然编辑们没有提出插画的需求,但考虑到读者的舒适度,设计师还是决定为本书制作插画,在排版中增加零碎的图像细节作为点缀,使整本书在视觉上更加灵动轻松,使全书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叙事节奏。

阅读《时间不存在》,就像一段奇妙旅程,排版是路标,插画是供大家途中小憩的休息点。

封面的主体图案是“时间”二字的变形,连接两个“日”字形成一个悖论矩形,类似“克莱因瓶”和“超立方体”,代表“虫洞”的变形。

翻开封面,内文各处印满了“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是个彩蛋,相信我,数出来你会很惊喜。

“兔子”的意象来自《爱丽丝梦游仙境》,本书的第一章章名就叫“掉进兔子洞(Down The Rabbit Hole)”。

故事开始于一只古怪的白兔:闷闷不乐的爱丽丝看到穿戴衣冠的兔子拿着怀表慌慌张张地跑过去,一边跑一边念叨“没时间了,没时间了”。

好奇的爱丽丝跟着兔子跳进兔子洞,从而进入仙境,开始了不可思议的历险。

△ White Rabbit checks his watch - Alice the wonderland - John Tenniel

后面几乎每一页都埋了这样的梗,因为实在太多,所以设计师说,下次单独扒给你们听。


04 在时间的尽头等你来

杂志是前电子时代的产物,它的任务是提供信息,编辑将各种不相关的内容汇总在一起,呈现给不能自主选择信息的读者。

我们将它做成一本书,而不是一本杂志,因为这是我们对“科幻”这一理想的第一次实践,因为我们希望你是这个时代愿意买书的人,希望书能够反复阅读,而不是阅后即扔。

而书意味着选择、意味着观念、意味着留下印记的自信。

一本书被印出来,是因为它能够展现一种特定的观念,代表一种个性化的审美。

祝你阅读愉快。科幻与你同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