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线回答:科幻读得好有什么用?

宇镭 不存在 2019-10-22


这两天未来局的暑期科幻写作班上线,收到不少疑问。

尤其是对于【科幻编辑班】,大家不约而同提了一些问题:


科幻编辑也能报班学?

我感兴趣,但学这个有啥用?

编辑好当吗?

......


以下是一份针对【科幻编辑班】热门问题的回答


Q:

和别人一样,我也是从小看科幻的科幻迷,能买到的经典我都看了,原文甚至也看了不少,各种大师生平如数家珍,写书评真情实感,可为什么我的评论支持者寥寥,别人的评论就能发表卖钱,甚至还能把读科幻变成了一份工作?

 

A:

读书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但把阅读的体验变成有价值的想法,然后清晰地传递给别人,是一件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事。

学会有效地阅读和评论,是进入一个文化行业的必要能力。

如果你的志向是写作,那么这个能力可以帮你找到自己在行业历史中的精神之源;如果你希望理解这个类型,那么这个能力是你建立自己行业逻辑的前提;更别说如果你想成为天才捕手,这个能力就是你踏上职业生涯的起点。

表达感受、评价情节是否流畅、对文字的感受、主题和设定是不是合理……这种反馈,其实是读后感,是你在描述自己阅读时的主观感受。这只能让别人了解你,无法做到你想要在这个行业里追求的目标。

有些人说,专业的反馈不是编辑的工作吗?

没有错,常年以来,职业编辑确实在做着这些工作,他们与作者不断进行沟通和反馈,力图让作者能够通过评论意见,在创作方面获得进步,这与编辑的职业利益息息相关的。

另一方面,编辑往往受限于自己的立场和发表限制,慢慢地困于自己的固有逻辑,反而成了制约行业创新的节点。

因此,我们认为这种阅读和反馈的能力,应该是行业各个环节都具有的能力,其本质,是鼓励大家建立自己的、不同的、各有优点的行业标准。如此发展竞争下去,一个行业才能繁荣健壮。

所以,这次的课程,虽然叫做“科幻编辑之路”,但我们希望每个有志于加入科幻领域的人,都应该来了解和学习这样的技能。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和自己的编辑。

在欧美多年来的实践中,已经证明,小组形式的有效评论,早就超越编辑与作者的范畴,成为美国写作培训的基本操作,是行业社群提高水平的必要配置。正如之前所说,编辑和作者的沟通,是站在发表的角度,而作者自我的训练,需要更多不同的角度。

这些互相评价的小组成员,也许写作能力差异很大,但大家只要可以基于一样的理念和规则,一样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小组之间的互相了解,也有助于对方明白这种评价的侧重点,而不会出现误读导致争吵。

那么,这种给出专业评论的编辑技巧,是可以被学习的吗?还是像科幻创作一样,很大程度上要看天赋?

没有任何事情不需要天赋,但是正如那句话所说:“大部分人的差异,还谈不到拼天赋的成都”。

学习这种能力,其本质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了解科幻历史,毕竟要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

第二,了解大师的价值,是他们一次次尝试出科幻的边界,知道他们的突破和失败,才能知道科幻本身的规律。

第三,了解评论的方法,如何做到有的放矢,达成高效的沟通。

美国科幻大师詹姆斯·冈恩不但著作等身,更是一位重要的科幻研究者和教育者,创办了美国堪萨斯大学冈恩科幻研究中心,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

关于这件事,他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在此作为我们3天后开课的预告,分享给大家:

 

怎样成为一个好的科幻评论者

——选自《科幻小说写作中的科学》(已引进待出版)

 

对于你们这些科幻小说评论的新手,有一些简短的建议:

只有能为作者提供一些反馈,评论才有价值;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出能同样用在你自己作品的评论技巧。考虑到他人对自己创作物的感情,也就不存在什么有用的金科玉律——比如,如果你对别人手下留情,别人也许会礼尚往来——练习着评价你自己作品的时候做到公平,不要过分褒贬。

评论应该从评价意图开始。新批评派认为这是个谬论——有意的谬论——但除非你明白作者要做什么,否则就不能评价作品是否成功。每一个故事都有其所针对的意识形态——这也被叫做小说理论的柏拉图主义——评论者的终极目标是辨别这种意识形态,并且帮助作者看清,让他明白怎样达到目的。有时评论者和作者面临同样的困难,但是这对于帮助作者、提高评论者的技巧和理解能力来说是重要的一部分。

在给出修改建议之前,评论者应该先指出作品的优点所在。但是这两步并不意味着评论者应该因为作者的业余而降低标准。海明威曾说写作小说是与托尔斯泰同台竞技,而写作科幻小说是与所有发表过作品的作家们相较。对一篇作品来说,唯一有意义的成功就是发表,所有的作品都该拿来与这一准则相比:什么使得这篇作品发表?考虑到作者的情感,机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作者更能接受那些委婉的批评。但是对作者的最大侮辱,是不严肃对待和用过高的标准要求作品。

作者应该理解阅读并不相同。每一个人都带着不同的经验进入阅读,而对这一过程的期望也不同。这就导致产生很多不同的解读,互不关联地对作品自身构成冲击——这就是被称作“读者反应理论”的一部分。作者的工作是将不同的观点放入背景中——如果理念跑得太快,就要收紧一些;期待被唤醒了,要更注意细节。至于其他,作者应该找到并运用有用的部分,把剩下的存起来留待以后。最后,作者要最终决定作品的形式和主旨。

一般来说,评论者应避免对技术错误作出评价——标点、拼写甚至措辞和句子结构,除非妨碍理解,一个一般说明(例如,“技术问题把我从故事中赶出来了”)就足够了。关注主要的反应。

所有人都可以对任何故事发表评论,但是要简洁。有分析;不要漫谈。直接写出你的意图,因为你应该为你自己的作品培养这种技巧——迅速找出什么适合、和不适合你。你可以对单独的句子甚至段落提出问题,如果它们提出了文章没有回答的问题,但是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整体印象上。这种整体印象是你的理解,对作者打算做什么和做得如何的理解,应该以发表作为指导的方向。

最后,记住作者最难的工作是了解自己何时写得好,何时写得不好。大部分作者具有创造的欲望和能力,不然也就不算作者了;但是他们一般不是好评论者,这需要另一套天分。这就是我们在课上所学,既通过评论他人的作品也让自己的作品被评论。

歌德对评论者的建议是一个不错的标准:

作者打算做什么?

他或她做得如何?

(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

这件事值得作否?


钻进作者和读者的大脑

未来局科幻写作营6月班 · 科幻编辑之路

6月15日开启,3周课程

以科幻类型的发展历史为脉络,讲述科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展示不同作者的发展脉络,帮你建立自己的科幻选材体系。

建议有志于从事科幻行业的爱好者、或现从事和创作相关的工作者、或对科幻类型理论有兴趣的研究者,都可以报名。


报名方式

6月编辑班:1099元,6月15、22、29,3周,每周六下午PM1:00-PM5:00

扫码报名


注意事项

 ⚠️不限报名条件,有条件的学员可在北京线下参加,其他学员可以同步线上收听课程实况,不提供官方录音和文档


课程地点

3门课程皆在北京本地,地点预计在南二环右安门桥附近,报名即可收到详细通知,如有变更将在开课前通知。


退款说明

本课程不接受退款。由于本活动各项资源需提前采购,一经售出不接受退款,请确认后购买。


作者 | 宇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