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外星人遇见酸汤鱼,全球作家写了本贵州科幻

宇镭 不存在 2022-01-08

未来局“华夏科幻系列”来了!
以西南民俗和苗族神话为灵感的科幻小说




在我们的认知中,科幻小说起源,最直接的原因是科技发展。然而,

地理大发现、民族与文明间的碰撞交流,
也是科幻的起源之一。
 
刘慈欣说,“科幻是关于宇宙星空,人类命运的艺术,但不同地方民族的人类,他们所理解的宇宙星空,所经历的历史命运,其实并不一样。”

科幻不止着眼于科学与未来,还思考我们的历史和来处。

中国地理环境多样,民族众多,曾经在流行文化里留下了经典印记。比如,我们的武侠小说、电子游戏中经常会遇到西南苗族文化的创世神话、风俗节日、手工技艺……

科幻可以从远古神话和少数民族里吸取什么灵感?
 
2018年,未来事务管理局“科幻工作坊”邀请了十几位科幻作家去贵州丹寨采风,希望世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能在风土人情、原始民俗、古老传说的包围下,写出最具创造力的科幻小说,让中国黔东南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

丹寨的梯田和小镇,正值水稻生长,满眼都是绿意(摄影/巽 苏小七)

丹寨有着苗、水、侗等多种民族文化,还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家们在中国西南的山川中,和当地人一起学习采茶、造纸、蜡染,参观古老的民族建筑和特定历史时代留下的汞矿厂遗迹,了解苗族历史,参与“请七姑娘”等仪式……

15个科幻作家,吭哧吭哧采了半小时茶,只采到了3块钱的茶
学习造纸(摄影/巽 苏小七)

最后,15位作家用实地踏访获得的灵感,汇成了两本科幻小说集——《龙的呼吸阀》和《琥珀中的生命》。


他们以亲身体验的民族文化为蓝本,讲述了15个风格迥异的故事,涉及 “稻花魂” “锦鸡舞”传说苗族蜡染、古法造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酸汤鱼、米酒等当地传统食物。
 
这是一次难得的思想实验,让国内外最有想象力的大脑,对中国某个地方的山川、风物、民俗进行集中想。中国文化成为了全球作家的灵感来源。

韩松说,“到了丹寨我们发现,苗族在4000年前就是先进的民族了,他们发明了种水稻、冶金、兵法,还观测天文……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没想过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写科幻。

两本选集共收录了15篇小说,国内和国外作家的篇目大约各占一半——
 
《龙的呼吸阀》聚集了中国科幻小说名家,包括赵垒、梁清散、昼温、靓灵、糖匪、苏莞雯、江波。

《琥珀中的生命》邀请了包含世界科幻星云奖、雨果奖得主在内的十余位科幻作家,包括劳伦斯•M.舍恩、德里克•昆什肯、娜奥米•克雷泽、卡罗琳•艾维斯•吉尔曼、弗兰•怀尔德、阿蕾克斯•德拉莫妮卡、萨曼莎•默里、凯莉•罗伯森。
 
比较一下双方的故事主题、科幻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点,其中的异同非常有趣。



首先,在主题上,多篇作品都出现了“人类以外的文明”。
 
海外科幻作家的作品中,外星人作为一种“文明对照”纷纷出现。

劳伦斯·M·舍恩的《三限律》中,外星使者来到苗寨小镇,用自己的能力改造地球。外星人厌恶流水线制造的现代人类工业品,认为每个人使用的物品,都应该由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制造。外星人赞赏苗寨劳动者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他学习苗人的蜡染、酿酒,并教会主人公神奇的能力,让他能用自己的意念改造周围的一切,拓展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篇小说获得了2019年美国星云奖最佳中短篇小说提名。

又如在萨曼莎·默里的《琥珀中的生命》里,外星飞船降临,通知人类:地球将在数十年后毁于灾难,飞船可以带走8000多个地球人,保存地球的文化记忆。主人公因为对苗族文化的理解,成为了上船人选之一。

L.X.贝克特的《零和博弈》中,外星飞船直接降临在苗寨小镇头上,当地居民和人类派出的精英一起,和外星人进行了激烈的外交谈判。

在海外作家的笔下,象征传统的苗族文化,象征现代的工业化人类,和象征未来的外星文明他者,构成了一个互为映照的三角形。
 
相比之下,国内作家并不把苗族文化视为一个独立的文明,而是将其作为面临挑战的未来人类社会的一分子。

靓灵的《纸闭》中也有外星人的元素,但与中国本土神话相融合,苗人本身就是外星人的后裔,苗家的造纸术中,蕴含着外星人沟通方式的秘密。

本土作品中更多出现的,是人工智能,或其他以数据、意识形态存在的生命。如糖匪的《你的每一句话都是双重编码》赵垒的《它们的诞生》,数据形态的生命正在统治世界,苗人和其他人类一样,都要迎接这种变化,只是他们参与和应对的方式,因为自身历史文化的特色,有所不同。



其次,在时间关注点上,海外作品较为看重当下背景和未来的技术、文明推演。
 
弗兰·怀尔德的《今日镇长》,从苗乡丹寨小镇的轮值镇长制度出发,设计了一个通过找工作app,全世界人人都可能被分配到中国当镇长的幽默故事,其着眼点不在于小镇传统的历史人文,而在于今天中国人开发这一传统的方式。

娜奥米·克雷泽的《怪物》讲述了一名窃取生物配方的高科技窃贼,一路逃亡,在其原本好友的追着下,来到了中国的丹寨小镇,迎接其最后命运的故事。先进的生物技术、可怕的身体变异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奇妙的反应。

卡罗琳·艾维斯·吉尔曼的《流放终结》则将故事背景放到了遥远未来的星际时代,讲述某颗星球上一个失落的民族,向银河文明中心的博物馆索要自己文明的画作的故事。全文未提苗寨,然而这个寻找画作的民族是苗族的镜像,这个故事预言了文明之间沟通的某些问题,在遥远的星际未来依然会存在。
 
本土作品则非常擅长发掘苗寨相关的神话、历史与现实语境成因。

梁清散的《短刀、水银、东湖镇》将故事背景放在了晚清,讲述变革时代中,朝廷与地方之间、启蒙新知与旧有传统之间,洋人、满人与苗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并最终以一个出人意料的克苏鲁故事般的结尾,超越了这些关系间的冲突。

昼温的《遥远的终结》则讲述了一个物理学出身的女孩前往贵州丹寨矿洞,寻找自己当年失踪的父亲的故事。这个矿洞是早年间国家一处秘密的科研基地,而故事最后的真相,同量子物理、以及苗族“七姑娘”神话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在一点上,海内外作家是相同的——他们关注中国当下的“变化”,并且尝试把苗寨之行中收获的对技术文化的理解,融入到对于这种“变化”的讲述中去。
 
“某个地区的文化看上去有些老旧,我们就认为他们活在过去,这是一种误解。他们和我们一样活在现在,走向未来,充满活力。科幻作家需要把这一面展示给读者。”身兼历史学家和科幻作家的凯莉·罗伯森说。
 
德里克·昆什肯的《苗寨县人工具使用源流考》讲述了一个出生于苗乡贫苦家庭的女孩,因为看到了家乡新建的信号塔,决定过不一样的生活,她努力考上大学,战胜歧视,抓住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趋势,把贵州省建设成了高度赛博化的,全球互联网信息中心。

凯莉·罗伯森的《油画练习》讲述的是一个出生在月球殖民地的青年,第一次来到地球,就来到了丹寨苗乡的村庄中,通过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当地文化,重新获得新生的故事。

江波的《魂归丹寨》中,生于苗乡丹寨的主人公在复旦大学读书,他回乡探亲后,尝试利用脑科学成像技术,还原了大脑记忆中昔日苗人祭祀仪式的场景,与已经逝去的长辈们沟通,打破的文明之间、个体人生成长中的隔阂,让民族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

苏莞雯的《龙的呼吸阀》则讲述在不远的未来,人们使用量子计算机对苗寨进行管理,能够操纵当地的水流实现各种功能,直到有一天计算机出了故障,阻止人们离开,当地的孩子们与计算机斗智斗勇,利用手边的一切破解谜题,解开封锁,跟深一步了解了技术与文化的联系。



人类在不同地域形成的差异化的文明形态,一直是科幻创作的富矿。

在科幻进入中国的一百多年历程中,我们关心科幻与科技、社会整体进步的关系,也关心地理人文的复杂性、多元性。
 
科幻如何在本土语境下讲好故事,是创作者们一直在思考的命题。这两本选集召集海内外优秀科幻作家,聚焦于中国特定文化,打造了一批作品。

这些诞生于中国黔东南文化的奇想,必定会在世界科幻史中产生回响。
 
萨曼莎·莫里说,“丹寨给了我很大启发,但很难说清这影响究竟是什么。站在山上看向山下的村子的时候,我在想,我们要如何带着自己的文化进入太空。”

韩松则认为,这套书是“用科幻来描写边远地区人民的独特文化,以及他们摆脱贫穷,并远征星辰大海的历史,无可比拟的作品。”
 
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无尽的可能性。那么这第一步,就从《龙的呼吸阀》和《琥珀中的生命》这两本书开始吧!



华夏科幻系列
未来事务管理局 编
《龙的呼吸阀》58元/册 212页《琥珀中的生命》68元/册 360页
 双册优惠价 
限时7折包邮扫码入手

科幻是关于宇宙星空,人类命运的艺术,但不同地方民族的人类,他们所理解的宇宙星空,所经历的历史命运,其实并不一样。——刘慈欣


用科幻来描写边远地区人民的独特文化,以及他们摆脱贫穷,并远征星辰大海的历史,无可比拟的作品。——韩松


这是历史传统和科幻未来之间的一次碰撞。从神话到未来,从传说到现实,苗族的传统给予作家放飞的灵感,科幻的空灵投射出文明的未来。——江波


他们推荐


实拍图
插画:酒亚光

拓展收听



👇 戳【阅读原文】立刻入手
双册7折包邮《龙的呼吸阀》《琥珀中的生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