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院士一起割稻子!”
“谢爷爷,您看,您看,我又割了一把!”15日下午,新罗区适中镇蓝田村金灿灿的稻田里,一群戴着草帽、穿着校服的中小学生,在一位戴着眼镜、精神矍铄的老人的带领下,一手紧抓稻秆,一手轻挥镰刀,有模有样地收割稻子。
“我和院士一起割稻子啦!”“我和院士一起割稻子啦!”这群洋溢着兴奋之情的学生,来自适中镇中心小学和适中中学。这位老人,名叫谢华安,今年82岁,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在9月1日《开学第一课》节目里讲述“50年金色种子梦”的科学家。恰逢回到适中老家,谢华安利用间隙,给乡村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生动的劳动课。
站在黄澄澄的水稻旁,谢华安教同学们如何辨别稻谷是否成熟、如何挥动镰刀才会又快又省力,并弯腰示范,动作娴熟且利落。太阳照耀下,谢华安的手显得粗糙,布满着老茧和沟壑。
“你们有饿过肚子吗?”“你们知道一颗好种子关系着什么吗?”“你们体会过粮食大丰收的喜悦吗?”谢华安摸着一串饱满的谷穗,问站在田埂上的同学们。
同学们都笑着摇摇头。
谢华安说,以前粮食产量低,农民辛苦一年都吃不饱饭,小时候自己也经常饿肚子,为此立志报考了农业学校。毕业后,经过无数个艰辛付出的日子,谢华安和团队终于培育出杂交水稻中的优良品种“汕优63”,曾经连续16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实现了“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的梦想。
金风吹起层层稻浪,激荡起农人心中的幸福涟漪。眼前成片的稻田,就是谢华安和团队在上世纪80年代培育出的“福香占”。
依依惜别时,同学们手举水稻,频频挥手,红扑扑的脸上挂满劳动的汗水。
望着眼前充满朝气的同学们,谢华安深情地说,自己一生致力于培育种子,也希望大家都成为一颗健康向上的种子,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在拥抱梦想中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谢爷爷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很质朴又很伟大,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努力作出好成绩,做个有用的人。”站在谢华安身旁,听着老前辈的勉励话语,适中中学八年级学生林静萱心情格外激动,她从小就听家人讲述谢华安为民育种的奋斗故事,今天现场听、现场看,感触更深。
丰收时节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老少传承接力,共织美好未来。“谢院士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明白了梦想与奋斗的意义,相信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会很有帮助!”适中中学八年级老师谢佳雯说到。
秋阳如朝阳,朝阳更胜秋阳。成片的稻田中央,“多种粮,种好粮”六个大字闪闪发亮,正如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这块肥沃的土地里静静发芽生长。
喜欢这篇文章
就给我们“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