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趁着蝉鸣还未消失的夏天,让我们聊聊关于动物声音,你有所不知的7件事

卡地亚基金会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2024-09-07



图一-图四:伯尼·克劳斯和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动物大乐团》,展览现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16年  ©Bernie Krause / ©UVA, Photo © Luc Boegly



时值大暑,正是动物声音此起彼伏的时节。

清晨的鸟鸣、夜晚的蝉叫、雷雨前的蛙声,

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噪音”,

其实是大自然悉心谱写的“奏鸣曲”。

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加州,

有一位生物音景学家、艺术家:

伯尼·克劳斯(Bernie Krause),

通过50多年录制的15000余种

陆地与海洋物种的声音,

揭示了隐藏在动物声音背后的秘密。

让我们跟随他的作品《动物大乐团》,

一起探索你可能有所不知的

关于动物声音的7件事。




🐅

#1 世界上有一群专门研究

动物声音的科学家,

他们被称为——生物音景学家!


伯尼·克劳斯于美国圣文森特岛, 2001年 图片 © Tim Chapman


你或许知道动物行为学、动物分类学与动物形态学,但你听说过以生物声音为研究对象的“音景生态学” (Soundscape ecology)吗?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伯尼·克劳斯(Bernie Krause)就是音景生态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图一:保罗·比弗与伯尼·克劳斯正在使用他们的第一台穆格III合成器工作,美国洛杉矶,1967年 图二:伯尼·克劳斯,旧金山恩典座堂,1971年 图三:伯尼·克劳斯,1975年 图四:伯尼·克劳斯,圣文森特岛,佛罗里达州,2001年 图片 © Tim Chapman


上世纪60年代,在沉迷于动物声音之前,伯尼曾是著名乐队The Weavers中的一员,还曾与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合作。热爱自然的他多次将自然的声音融入到流行音乐中。1979年,伯尼决心将工作重心从音乐转向科学,集中于生物声学领域。他开始在全球各地旅行,记录关于动物、大自然的声音。


我将世界视为声音的集合,视为整体性的概念,相当于交响乐团。我不想在封闭的录音室里工作,我想走出去、走近动物。我发现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均拥有其独特的声音,我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这些传递给大众,这就是艺术。


伯尼·克劳斯和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动物大乐团》,展览现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16年  ©Bernie Krause / ©UVA, Photo © Luc Boegly


2016年,伯尼与伦敦的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合作,在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带来了装置作品《动物大乐团》(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与用枯燥的科学论文来展示研究成果不同,伯尼选择用艺术语言来呈现科学,鼓励观众用自己的感官来拥抱自然。来自加拿大、美国、巴西、中非共和国、津巴布韦和海洋的七处音景,仿佛是七段各具特色的优美乐章。它们与变幻无穷的流动声谱巧妙结合,带领观众离开城市生活,走上一场身临其境的自然视听之旅。


* 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United Visual Artists)于2003年由克里斯·伯德(Chris Bird)、马修·克拉克(Matthew Clark)和阿什·尼赫鲁(Ash Nehru)在英国伦敦创建,简称UVA。


点击上方视频,沉浸式观赏动物交响乐,

听伯尼与UVA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

#在五感中,人类最先使用视觉,

而动物最先使用听觉


动物听力范围,来自伯尼·克劳斯作品《动物大乐团》官方网站 © Bernie Krause


长期以来,人类的科学研究与美学创造都以视觉为基础。与人类截然不同,在五感之中,动物最先也最常使用的则是听觉。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为20至20000赫兹。许多人类认为“安静”的生物,比如长颈鹿、蝙蝠、飞蛾、蚯蚓,并非不发出声音,而是人类无法用耳朵听见。


“动物大乐团”展览画册内页


动物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比人类更广。青蛙能够通过位于眼睛下方的鼓膜感知低频率的声音。当伯尼试图悄悄接近池塘时,他发现坐在木头上的青蛙能探测出这种移动产生的声音,会迅速消失到水里或是池塘边的草丛里。而在所有动物中,“听力最好”的鲸鱼能听到10至200千赫兹的声音,比人类能听到的最高音调要高出4个八度音阶。




🎻

#3 动物拥有各自独一无二的声音,

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阿伯德尔国家公园Salient水塘,非洲肯尼亚,1983年,纪录片《与动物大乐团共度的人生》片段,2021年 © Fondation Cartier © Vincent Tricon


1983年,伯尼在非洲卢旺达进行动物声音录制。在漫长的一天的工作后,夜晚降临,他聆听着周围的声音,昆虫声、鸟声、哺乳动物声、青蛙声,万籁齐喧。动物们仿佛找到了自己的频率和声部,形成了一种和声。回到家中,伯尼将声音转化为图像,用声谱分析动物的声音。他发现,眼前的声谱无论是节奏还是频率,竟与一张交响乐谱惊人地相似。


每个动物都有着特定的音频。这些音频要么相合,要么相斥——这就像小提琴,木管,小号与打击乐器的声响相互交织,组成特定的声域——交响乐。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栖息地声谱图

图一:Gray Ranch音景 图二:KM4I Amazon音景 图三:伯尼·克劳斯和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动物大乐团》,展览现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16年


实际上,小到单细胞动物,大到鲸鱼,每种生物都会创造出独特的声音标志,它们能够清晰地区别于其他声音,这样动物就可以彼此区分,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比如美洲虎与鳄鱼,常常位于低声部。昆虫、青蛙与鸟类则往往处在高声部。这些声音如同乐器,将大自然变成了巨大的音乐会大厅,上演着一部部浑然天成的自然杰作。




🐘

#4 不同的栖息地有各自的生物音景,

它们是栖息地的“身份证”


纪录片《与动物大乐团共度的人生》片段,2021年 © Fondation Cartier © Vincent Tricon


“生物音景”一词指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声音。由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合各不相同,各处的音景也独具个性。以回声作为例子,在干燥的哥纳瑞州野营地,鸟类与昆虫的叫声没有任何回音;在秋日的黄石国家公园,驼鹿借用森林环境易产生回音这一特点故意发出吼叫,借此产生拓宽地盘的假象;而在阿拉斯加东南部冰河湾地区,封闭的底部轮廓会放大声音效果,因此船只与动物发出的信号听上去比实际声音更大……


如果你知晓这种语言,懂得解密神奇语言的关键之处,每个地方就有了自己的声音,正如你我也有自己的声音。你不会把亚马逊热带雨林和阿拉斯加育空三角洲混淆。


伯尼·克劳斯和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动物大乐团》,展览现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16年  ©Bernie Krause / ©UVA, Photo © Luc Boegly


 在作品《动物大乐团》中,伯尼基于世界各地15000多种陆地和海洋物种5000个小时的自然栖息地音频记录,呈现了来自加拿大、美国、巴西、中非共和国、津巴布韦和海洋的七处生态系统的生物音景。现在,这些音频也被搬到了线上。


伯尼·克劳斯作品《动物大乐团》官方网站 © Bernie Krause


🔗 www.legrandorchestredesanimaux.com/en


欢迎访问上方链接,让我们闭上双眼,

一边聆听大自然的“伟大交响乐”,

一边听伯尼讲述每个声音的出处与背后的故事。




🦫

#5 动物会通过声音表达感情


伯尼·克劳斯在黛安·佛西的研究点收录山地大猩猩的叫声,卡里索克,非洲卢旺达,1997年


动物的声音不仅具备吸引伴侣、保卫领土、群体防御与社会交流的功能,也能帮助动物表达感情。伯尼的研究发现,野生动物的声音总是充满能量,节奏快捷自信,而被捕动物的声音则缓慢且昏昏欲睡。


纪录片《与动物大乐团共度的人生》片段,2021年 © Fondation Cartier © Vincent Tricon


伯尼所听过的最悲伤的动物声音来自海狸。几年前,他的同事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池塘附近工作。某天下午,正当他录音时,突然间冒出几个狩猎监督官,无端端地走到海狸坝上,把一串炸药扔到坝底,炸死了许多雌海狸和年幼婴儿。当天傍晚,同事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幸存的雄海狸组成一个个圈,在水里慢慢游着,为死去的配偶和幼婴悲恸地哭着。


这些素材我听得越多,就越明白它们是在叙事,在讲故事。它们都是这一生生不息的星球上最原始的故事。




🐿️

#6 通过动物的声音,

我们能得知栖息地的健康程度


纪录片《与动物大乐团共度的人生》片段,2021年 © Fondation Cartier © Vincent Tricon


传统评估栖息地的方式是通过视觉清点物种数量,但伯尼的录音结果在经过重重证明后显示,通过声音才能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健康的生态环境通常听上去井井有条,而不健康的生态环境听上去则嘈杂混乱。


有时候肉眼可见的表面景观变化不大,但声音会告诉我们另一个故事。


林肯草场择伐前后对比,分别记录于1988年与1989年,纪录片《与动物大乐团共度的人生》片段,2021年 © Fondation Cartier © Vincent Tricon


1988年,美国一家公司采用新型的“选伐”方式在林肯草甸伐木,并声称这种零星分散地采伐,而不是把整个区域的树木全部砍伐的方式对环境不会有任何影响。令人惊讶的是,在伐木前后,草甸在视觉上毫无差别,而伯尼25年间的15次录音记录却显示,伐木后的生物声密度与多样性大不如从前。




🦌

#7 由于物种灭绝,

动物的声音正在“归于沉寂”


“动物大乐团”展览选册封面


气候变化、砍伐、污染、捕捞、贸易……在无数的威胁之下,据科学家估算,地球上一半的生命体将于本世纪末消失,许多动物声音将成为历史档案。


伯尼·克劳斯,《动物大乐团》专辑


伯尼五十多年来记录的声音的一大部分也正在渐渐消失。据伯尼本人所说,40 多年前当他开始录音时,每录制 10 小时音景,就能截取到 1 小时可用的材料,用于唱片或电影原声或博物馆陈列安置中。现在由于全球变暖、资源榨取、人为噪音及其他许多因素,需要超过 1000 小时的录音才能截取同样的音景。在他的音景档案中,整整50%来自已彻底改变的栖息地它们要么一片寂静,要么大不如从前。


前几年,一场森林大火几乎烧毁了伯尼家中几十年来积累的全部动物录音和观察笔记。这场因气候变化引起的火灾不仅仅是在燃烧物体本身,更是在警醒人类:不要等到动物消失了才开始关注它们。


点击上方视频,

听海洋生物学家讲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困境。

想听地理学家、哲学家解读《动物大乐团》,

欢迎访问我们的Bilibili观看最新视频。



尽管记录的栖息地超过半数已归于沉寂,

如今已83岁的伯尼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既以诗人的视角观察自然,

又如音乐家一般倾听动物的声音、

通过录音进行科学研究。

他的工作为动物的声音世界提供了美妙的出口,

也进而揭示了当今人类活动

对整个世界的生态平衡的影响。


纪录片《与动物大乐团共度的人生》片段,2021年 © Fondation Cartier © Vincent Tricon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巴黎当前展览“米尔迪丁金嘉施·尤瓦达·萨莉·加博里”


 实用信息 

 Practical Information 

开放时间 / Opening hours :  

周三-周日 / Wed-Sun: 11:00-20:00 

周二 / Tue:11:00-22:00


T:+33(0)1 42 18 56  50

M:info.reservation@fondation.cartier.com 

A: 261, boulevard Raspail, 75014 Paris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