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人生,你将与众不同

CUPBCEDA 化工研学社 2023-10-08

一个小编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我们现在进行的设计工作,是为了学业?比赛?还是漫无目的地人云亦云?也许,当你读完本篇由曹睿老师陈述的“心路历程”,心里会有一个答案。

直到今天,我都不觉得自己懂“设计”,顶多也就是个知道点“设计”皮毛的人。从我第一次给现场单位画设备图,到现在已经有十八、九年了,在这些年里,因为上这方面的课,再加上有幸接触了一些专家和有现场经验的老师,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所以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中国石油大学在“塔设备设计”领域是有过辉煌历史的。


提起沈复先生,大家可能会想到F-1型浮阀塔板、负荷性能图、10%雾沫夹带上限……,这些成果当时在世界上也算得上领先,更不用说为分离工程领域所作的巨大贡献了。

后来,刘艳升教授继承了沈先生的衣钵,把塔器技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开发了全塔负荷性能图分析技术,还作了塔设备的放大效应和低限喘振现象的研究,也很有独到之处。我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还记得,沈先生看到我们的6400mm×800mm超大冷模装置时,夸我们“胆子大!”,对“放大效应”的研究提到“抓准数!”。老先生们对课题的前瞻性是我极其佩服的,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极其困难的研究条件下,能领导团队,在分离领域闯出一番天地,几代弟子都成了各个领域的骨干,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里还要提一下“负荷性能图分析技术”。这是一项纯国产化技术,因为国外更习惯用液泛分率表征处理能力上限,但是它确实是实用和科学的。全塔负荷性能图对塔操作限制的分析仅需绘制5~6幅图,可利用办公软件与流程模拟软件对接,而且能将塔板水力学计算和负荷性能图直接联系在一起,便于多方案对比。此分析技术可直接对塔设备工艺模拟结果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容易发现设计瓶颈,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熟练技术人员从精馏塔流程模拟到设计报告仅需要2~4小时。对初学者来说,该方法灵活、简便,“设计能手速成”也不是不可以的。

而且,流程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设计”如虎添翼,一个单位的流程模拟水平往往标志着设计水平。对学生来说,能够在不承担任何设计风险的前提下学习使用流程模拟,设计能力将会得到真正有效的锻炼。学生通过反复调整设计条件,分析装置操作情况及弹性,体会设计变化或生产波动对实际效果的影响,将十分有助于他们向工程实际过渡。


应该说,在普遍提倡学生拓宽知识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如全国大学生《化工原理》竞赛、化工设计大赛,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工艺计算、流程设计、工程设计及厂区选址、环评等一系列内容,我们的培养路线始终是注重理论基础、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潜质,在这个模式下确实培养出了一批集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于一体的未来“设计”人才。咱们拿成果来说话,在华北区、甚至全国,这些年我们的学生拿了那么多特等奖、一等奖…,作为老师,为你们而骄傲。


我想,“设计”到了最高境界,应该不再仅限于完成一个任务,而是一种美。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学生有些很有设计天分,会模拟、会画图、会分析….,这些技能真是少一样都不行啊!我曾经在设计课上夸过学生:“像个老设计人干的活。”真的,设备高径比合理、板上浮阀排布均匀、美观,细节都考虑得面面俱到,在教学成果展示中,我“情不自禁”地把咱们同学画的图纸打开,给其他老师展示,“这可是我的学生画的哎!”


不过,最后还要补充一点,设计是有风险的,设计者是要承担责任的。以前设计院有个老同志曾经跟我说过:“设计图上每条线都是钢铁,慎重、负责。”这也是我要嘱咐的。


俗话说:没有稳定的职业,只有稳定的技能,在这个机会多、风险大的社会里,多学一项技能就让自己更立于不败之地。我只能说,我的水平是有限的,但我愿意把我的知识完全无保留地教授给你们,也许石油有一天会用完,但设计技术是长久的,你,青出于蓝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你,也许就是未来的设计大师。我想告诉你,怀抱理想,“设计”人生,你将与众不同!



本期文章:曹睿老师

本期排版:曾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