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换热器简介——常见换热器的类型

鄂红 化工研学社 2023-10-08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的鄂红老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换热器。对于没有学过化工原理的同学来说,这是一次能够比较简单地系统化认识换热器的好机会,而对于学过化工原理,或者说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鄂老师的这篇短文也一定能带给你新的理解与体会,让你对换热器的认识更加全面。

鄂老师的这篇小短文主要分为“换热器的类型”、“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新型换热器”三部分,限于篇幅,这次只介绍第一部分:换热器的类型。如果对后面的内容感兴趣,还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另外,本公众号后续还会陆续推出化工原理的知识讲解,满满的干货,不容错过哦~

在工业生产中,要实现热量的交换,须采用一定的设备,此种交换热量的设备统称为换热器。换热器作为工艺过程必不可少的单元设备,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动力、轻工、机械、冶金、交通、制药等工程领域中。据统计,在现代石油化工企业中,换热器投资约占装置建设总投资的30%~40%;在合成氨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设备总台数的40%。由此可见,换热器对整个企业的建设投资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化工生产中经常遇到两流体间的换热问题,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按换热面形式又可分为管式、板式、翅片式换热器。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洗涤塔、文氏管及喷射冷凝器等。

蓄热式换热器又称回流式换热器或蓄热器。此类换热器是借助于热容量较大的固体蓄热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当蓄热体与热流体接触时,从热流体处接受热量,蓄热体温度升高后,再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传给冷流体,蓄热体温度下降,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此类换热器结构简单,可耐高温,常用于高温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却。其缺点是设备的体积庞大,且不能完全避免两种流体的混合。

工业上最常见的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

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是单位体积设备所能提供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换热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艺成熟,适应性强及处理能力大,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列管式换热器中,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U形管式等几种类型。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片1-1所示。它由壳体、管束、封头、管板、折流挡板、接管等部件组成。其结构特点是,两块管板分别焊于壳体的两端,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整个换热器分为两部分:换热管内的通道及与其两端相贯通处称为管程;换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处称为壳程。冷、热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中连续流动,流经管程的流体称为管(管程)流体,流经壳程的流体称为壳(壳程)流体。



若管流体一次通过管程,称为单管程。当换热器传热面积较大,所需管子数目较多时,为提高管内流体的流速,常将换热管平均分为若干组,使流体在管内依次往返多次,则称为多管程。管程数Np可为2、4、6、8,Np太大,虽提高了管流体的流速,从而增大了管内对流传热系数,但同时会导致流动阻力增大。因此,管程数不宜过多,通常以2、4管程最为常见。

壳内流体一次通过壳程,称为单壳程。为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也可在与管束轴线平行方向放置纵向隔板使壳程分为多程。壳程数Ns即为壳流体在壳程内沿壳体轴向往、返的次数。分程可使壳流体流速增大,流程增长,扰动加剧,有助于强化传热。但是,壳程分程不仅使流动阻力增大,且制造安装较为困难,故工程上应用较少。为改善壳程换热,通常采用折流挡板,通过设置折流挡板,以达到实现强化传热的目的。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数最多,旁路最少;每根换热管都可以进行更换,且管内清洗方便。其缺点是壳程不能进行机械清洗;当换热管与壳体的温差较大(大于50℃)时产生温差应力,需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因而壳程压力受膨胀节强度的限制不能太高。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用于壳方流体清洁且不易结垢,两流体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

U 型管式换热器


U 型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片1-2所示。其结构特点是只有一个管板,换热管为 U 型,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 U 型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U 型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造价低;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其缺点是管内清洗比较困难;由于管子需要有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最内层管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层管子坏了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U 型管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以及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场合。一般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介质走管内,可使高压空间减小,密封易解决,并可节约材料和减少热损失。



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1-3所示。其结构特点是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壳体固定连接,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该端称为浮头。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当换热管与壳体有温差存在,壳体或换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管内和管间的清洗。其缺点是结构较复杂,用材量大,造价高;浮头盖与浮动管板之间若密封不严,发生内漏,造成两种介质的混合。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壳体和管束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填料函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1-4所示。其结构特点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产生因壳壁与管壁温差而引起的温差应力。填料函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制造方便,耗材少,造价低;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管内、管间均能进行清洗,维修方便。其缺点是填料函耐压不高,一般小于4.0 MPa;壳程介质可能通过填料函外漏,对易燃、易爆、有毒和贵重的介质不适用。填料函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介质易结垢,需经常清理且压力不高的场合。



釜式换热器


釜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1-5所示。其结构特点是在壳体上部设置适当的蒸发空间,同时兼有蒸汽室的作用。管束可以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或 U 型管式。釜式换热器清洗维修方便,可处理不清洁、易结垢的介质,并能承受高温、高压。它适用于液-汽式换热,可作为最简结构的废热锅炉。

管壳式换热器除上述五种外,还有插管式换热器、滑动管板式换热器等其它类型。


结语


关于换热器的类型就介绍到这里啦,后面还有“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新型换热器”两大部分,敬请期待!如果你对化工设计相关知识和化工原理感兴趣,别忘了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本期编辑:鄂红老师

本期排版:柏  文  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