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觉得好累?可能是激素在作祟

健康学人 健康学人 2019-07-0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健康学人》


编译 | 何牧

责编 | 王心玥


       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一份报告显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有关。持续慢性疲劳可造成长期无法缓解的疲惫、类似流感症状和低落的精神状态。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什么?


图 | Pixabay


       根据定义,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持续6个月或以上、强度疲劳和身体衰弱病症,可表现为无法通过休息缓解的疲劳、流感样症状和低落的精神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目前的病理学成因仍然不明。


       调查显示,大约有2.6%的全球人口正在受到慢性疲劳综合综合症的困扰。根据上海交大的报道,我国白领、学生中较易出现此类症状,包括科研、金融、媒体、IT等行业的从业人士。最近,一项基于问卷和采访的调查表明慢性疲劳也是存在于我国中学生中的一个潜在健康问题(Shi et al., 2018)。


       慢性疲劳通常被定义为长时间的身体疲劳或不适,由于缺少标志性的症状,慢性疲劳很难用实验检测和物理诊断的方式确诊,通常只有在排除其他疾病后,病患才会被确诊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因一直存在争议,以往的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病患的许多症状与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类似,从产生机理角度,两者存在一些本质的区别,甲减病患的甲状腺无法制造足够的甲状腺激素,身体会通过释放更多促甲状腺素的方式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制造活动,慢性疲劳病患则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慢性疲劳综合症可能与低甲状腺激素有关


图 | Pixabay


       由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疗中心(th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Groninge)Begoña Ruiz-Núñez博士主导的一份新的研究发现, 慢性疲劳综合症可能与和低甲状腺激素有关。


       基于慢性疲劳和甲减患者体内促甲状腺素活动的差异,研究者假设在没有甲状腺疾病的情况下,慢性疲劳是由甲状腺激素活性低造成的。对98名慢性疲劳患者和99名健康志愿者的甲状腺功能和炎症指标进行了对比后发现,慢性疲劳患者血清内,T3和T4等一些主要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而促甲状腺素水平正常。


       研究者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发现慢性疲劳患者的尿碘水平和炎症水平都比较低,这一结果和甲状腺衰退患者的状况一致。然而,这些慢性疲劳的病患体内一种名为反转T3(rT3)的水平则相对比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病患体内激素制造活动的变化,在减少甚至停止制造T3的同时,体内的T4被转化成了rT3。T3水平持续保持较低,加上大量的T4被转化为rT3,最终导致了慢性疲劳患者体内T3水平的严重走低。


建立追踪研究


图 | Unsplash


       Ruiz-Núñez博士认为在所有研究分析中,两项用于检测慢性疲劳综合症和甲状腺参数以及低度炎症关系可靠性的敏感性分析相当重要、进一步巩固了研究结果。


       研究者还建议将患病时长等患者的具体信息纳入研究范围,这将会有助于将慢性疲劳综合症和病患的生物化学资料建立联系,如果该研究的结果能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被确认,针对慢性疲劳的治疗也能够因此进一步发展。


       值得留意的是,这项研究发现了慢性疲惫症状和一些主要甲状腺激素低水平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造成慢性疲劳的直接因素还没有被发现或证明。


参考文献:


[1].Begoña Ruiz-Núñez, Rabab Tarasse, Emar F. Vogelaar, D. A. Janneke Dijck-Brouwer, Frits A. J. Muskiet. Higher Prevalence of “Low T3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Case–Control Study.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2018; 9 DOI: 10.3389/fendo.2018.00097


[2]. Nguyen T, Johnston S, Clarke L, Smith P, Staines D, Marshall‐Gradisnik S. Impaired calcium mobilization in natural killer cells from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3 ion channel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2017;187(2):284-293. doi:10.1111/cei.12882.


[3]. Shi, J., Shen, J., Xie, J., Zhi, J., & Xu, Y. (2018).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Chinese middle-school students. Medicine, 97(4).


[4]. Evengård, B., Schacterle, R. S., & Komaroff, A. L. (1999).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new insights and old ignoranc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46(5), 455-469.


[5]. 《赵玉武教授:谨防“慢性疲劳综合征” 警惕身体的危险信号》。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快讯学者声音。来自http://www.sjtu.edu.cn/info/1267/12528.htm


版权声明:


本文由《健康学人》负责编译。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healthcaresci@hotmail.com,或添加微信号whatever_zlj进行咨询。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


加入我们:


《健康学人》长期招募实习编辑、撰稿人、翻译,有意者请发送简历及个人作品至healthcaresci@hotmail.com。欢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