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作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AP editorial 建筑实践 2022-04-24


▲ 南侧鸟瞰 ,摄影:战长恒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历代深耕南海的海南琼海潭门镇中心渔港,是以文物展示为主线,突出公共服务功能,体验南海文化、海南文化与中国海洋大国风采的物资载体及滨海文化休闲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是服务“一带一路”和南海文化交流的平台,对宣示南海主权、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意义重大,也为潭门镇、琼海市、海南省提供了一个高品质公益文化设施和旅游目的地。


▲ 北侧鸟瞰,摄影:战长恒



01. 设计理念


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以“丝路逐浪 南海之舟”为意向,以抽象、现代的建筑形态传神再现南海海洋文化及海南本土文化的特性,充分表达了其历史文化意义和时代特征。将文化意蕴和地域特色融入海湾渔港与南海椰林,形成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共生的和谐图景。


▲ 远眺,摄影:战长恒

▲ 渔港远眺,摄影:战长恒


环境响应与气候适应的绿色生态建筑

应对严苛自然环境和场地条件,充分保护场地内的红树林景观湿地并将其作为空间特色,合理承继海南传统民居智慧,利用形体设置和空间组织应对遮阳、通风、隔热、排水、抵御台风等要求。


▲檐廊空间透视,摄影:战长恒

▲ 南北区连接处红树林透视,摄影:姚力



空间体验丰富、高品质的博物馆

简洁洗练的形体下蕴含了从海滨到城市道路的张弛有序、层次丰富的空间格局。与海湾伴生的檐廊灰空间及观海大厅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品质公共空间。空间设置与展陈内容相得益彰。


▲观海长廊,摄影:姚力

▲ 观海长廊,摄影:姚力



02. 设计技术


通过基因算法对26800㎡大型双曲屋面及其面材进行有理化划分和“四点共面”优化;引入了“遗传算法”,解决了屋盖钢结构与支撑Y型柱的形体与结构双重协同问题。


▲ 设计背景


在软基地区成功使用了堆载预压;成功运用了圆钢管混凝土Y型柱;应对抗风和防腐的高要求,实现了曲面钢网架屋面及大跨度焊接钢梁-钢筋混凝土板组合楼盖的协同和优化设计。


 设计理念


通过严密计算以及结构构造协同优化,成功解决了抗震抗风高要求情况下的大跨度、大悬挑以及大面积坡屋顶的结构难题。


▲生态设计


风洞试验与设计优化及深化联动,完成了不规则形体大面积双曲面屋面抗十四级台风的设计优化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2017年10月18日)就成功抵抗了2017年强台风“莎莉嘉”的袭击。


▲ 技术亮点


在项目设计和实践中成功运用BIM设计体系,成为大型公共建筑BIM设计实践的典范。



03. 技术图纸


▲ 总平面

▲ 首层平面

▲ 二层平面

▲北区剖面

▲ 南区剖面



项目名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详细地址: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中心渔港

建筑设计团队:

何镜堂,郭卫宏,向科,何炽立,刘涛,梁玮健,黄翰星,苏朝浩,许喆,徐文娜,谢敏奇,黄文耀,马辰龙等

合作单位

广州市城市组设计有限公司(室内设计)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景观设计)

施工单位

海南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

2015.08 2016.08

建造时间

2016.08 – 2017.05

基地面积

100,196

建筑面积

70,593

结构形式

混凝土框架结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