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脉策:用数据解读城市

AP Editorial 建筑实践 2022-04-24


黄积小 HUANG Jixiao

脉策数据科技上海及创新事业部合伙人

Partner of MetroDataTech Shanghai and Innovation Division

采访、编辑:朱倩云、陈居曈

访谈全文刊载于《建筑实践》2020年9月《特辑:数字响应》

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文末二维码


1 /请问您与大数据有怎样的渊源?成立城市数据团及脉策的契机是什么?

A.

我是城市规划背景出身,城市数据的研究一直是本职工作,但起初研究的数据还未达到大数据的量级,能将城市现有的数据分析清楚已经是较复杂的工作了。同时,城市规划行业在增量转存量的过程中,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它可以辅助规划师洞察城市,帮助城市管理者做决策。而当我们从城市这个宏观尺度去研究人的时候,就需要使用大数据去分析人的行为,譬如当我们研究商业业态时,就要研究人的消费行为。这也是最初我们接触城市大数据的切入点。


我们在2015年创立“城市数据团”这一自媒体品牌,开始以自媒体的方式运营——一个数据媒体,通过有趣的文字和丰富的图表分析、分享专业的内容,并受到大众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反思,如果想用数据给行业输出价值,光靠媒体可能远远不够,于是我们创立了脉策科技,以数据科技为主赛道,为行业创新赋能。

 城市空间价值预测

2 /团队通过哪些渠道和手段收集数据,以及如何看待大数据时代下公众的隐私及数据安全问题?

A.

我们作为一个数据分析团队,本身不生产也不采集数据,研究使用的数据大多来自于合作伙伴。例如,基于外卖数据的分析是来自与“饿了么”的合作,基于房价数据的分析是来自与“同策”“点点租”等机构的合作。我们在每篇文章中也会标明数据来源和合作单位,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生态。


目前国家已经非常重视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了,并且这几年一直在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来优化对这方面的监管,各大主流互联网平台也越来越重视对用户数据的保护,总体方向是更加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数据分析图 图源:APCIRCLE活动

3 /与传统的城市管理相比,大数据使城市规划有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我们了解到脉策科技有参与到一些数字政府的项目中,请问大数据是如何赋能城市规划研究和运营管理的?

A.

政府城市大脑类项目都非常复杂,往往需要多方合作,脉策在其中承担的工作从数据分析切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先发现痛点问题和确定可能的解决路径,然后再提供落地的项目级解决方案。而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和我们也并不完全是传统的甲方与乙方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帮政府分析数据、寻找问题、梳理数字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基于我们的方案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甚至发生一些组织变革,所以我们和客户之间往往是一个相互学习、不断迭代的合作关系,一起思考如何用数据科技解决人们的问题和需求。


当然,具体到每个业务,政府不同部门的关注点也不一样。比如,“杭州旅游大脑”的核心思路是智能化提升全面旅游体验,能让市民在杭州多游一小时,而“静安政务大脑”则解决的是城市精准决策和智慧管理方面的问题。


其实,“杭州旅游大脑”“静安政务大脑"都是政府数字化转型下的产物,可以理解成“数字政府”,其最终服务的对象都是大众。人是数字政府的最后一公里,所以“数字政府”是一个名词,但其实更加是一个动词。从杭州、上海乃至全球其他城市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所谓“数字政府”,其本质是通过数据科技,对政府传统工作进行赋能与改革的一整套完整行动。其中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关注:


(1)数据会改变传统的政府工作思维


很多传统政府工作并不特别依赖数据。以“五年规划”为例,“十四五规划”是政府相当重要的指引性纲领性工作,但其编制和决策部门往往更多依赖的是各单位材料、概念性描述以及宏观统计数字等。但在上海的最新实践当中,数据技术已经给十四五规划编制带来了变革,政府部门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原有的城市发展方向、潜力地区、重点落地项目等宏观问题,进行高精细度的数据分析,让城市原有的复杂问题能够落地到具体的空间单元和时间单元,实现真正科学的、可以“干到底”的蓝图。


(2)数据会打破传统的部门工作边界


当政府需要在更复杂的城市中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传统的政府部门边界往往会成为制约,而需要拥有更强数据能力的部门来综合解决。此时,政府传统的部门工作边界将逐渐被打破。以本次疫情为例,各城市纷纷推出了“健康码”。传统而言,公共突发事件应由应急部门负责,但这一重要工作则往往是由数管局

或大数据中心部门牵头。


原因在于:具有公共数据能力的部门才能应对公共复杂事件的挑战。这一趋势正在逐渐扩散,未来公共部门的工作边界将不仅仅由行政规定所决定,还将由该部门的数据能力(并不是仅仅指拥有数据,还包括分析数据、应用数据等能力)进一步重新定义。


(3)数字政府的最后一公里,依靠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人


当数据改变政府工作模式与边界的同时,政府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成为关键,而在其中,“人”是最重要且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案例,以基层治理工作为例,不同的街道均根据自己的特色,利用数据技术提出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如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停车问题、上海花木街道的数字孪生系统等。数字政府的最后一公里是否能够走完,本质在于政府是否能够利用数据科技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在这里,需要的不仅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更需要每一个政府工作者的改变,每一个人的改变。


如果每一个政府工作者都能基于数据,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会迎来一个真正的数字政府。

2020年4月,习近平主席视察杭州城市大脑事业的进程

4 /大数据在规划和建筑领域的应用有何不同?

A.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数据来源和尺度信息上有所不同。规划设计是以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去研究城市,包括相关的产业、人口,而建筑设计研究的范围和尺度更小一些,也会借助一些传感器等智能设施来收集相关数据。


总的来说,在做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时,没有必要特别区分这两者应该使用哪些数据,从研究或设计的需求出发,不同的需求所用的数据也不同。


在未来,我们很难脱离需求去谈大数据,因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但有一点也许是共通的,就是探索需求解决方案的实现路径一定是多方合作的。我们希望用数据、科技为创新赋能,为创新者提供站式数据科技服务平台。这里创新者指的并不是创业公司,而是在各行各业想去实现行业创新的一线人员,他们可以是政府内的决策者,可以是行业、企业内的管理者,也可以是城市运营的工作者。

深圳智能规划模拟平台

(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参展作品)

5 /大数据如何助力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从业人员?

A.

大数据在前几年有比较热烈的讨论,当时指的是海量级别的数据,以及使用这些数据的情况下能产生什么价值?但在城市规划这个行业中缺少成熟的技术方法论去分析海量的原始数据。因此,从大数据层面赋能城市规划,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如何把数据能力赋能到行业从业人员身上”。对城市规划而言,需要赋能的是数据认知及应用能力,我们可以从项目的需求端切入,通过具体的案例,逐渐找到数据应用的切入点。


对建筑师来说,未来不仅可以加强对现有数据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应该参与到数据全流程当中去。无论是研究基地、现场状况、还是模拟推演,我们都可以利用智能传感器去识别和采集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从新的视角去思考方案与设计。


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下,数据是基础,也是原材料。大部分的数据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创新都会基于数据去产生价值,目标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简单、更方便、更智能。大数据可以让规划师和建筑师更好地研究城市的运作情况,更快地找到居民需求痛点,从而做出更合适的设计和更正确的决策。


花木街道市民信息平台

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由脉策提供


新媒体编辑 / Sai

视觉 / Sai


© 建筑实践    

欢迎联系转发,禁止在未授权时以《建筑实践》编辑版本转载。

延伸阅读

对话大界:智造未来建筑

沈育祥:智慧建筑,点燃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项目地址:月球|BIG携手ICON构想人类在月球的家园

新刊介绍

订阅联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