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介绍 |《建筑实践》029期特辑:国际设计机构在中国
国际设计机构在中国
International Design Firms in China
<<< 编者的话
《建筑实践》编辑部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建筑实践的地域局限性被逐渐打破。最早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实践,可追溯至19世纪初,而这股外来力量对中国建筑形成一定影响是从中国改革开放起——它给当时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先进的设计理念在持续涌入,本土的建造技术亦在快速提升,在二者的共同加持之下,创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精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师开始进入中国,我们看到了全球的设计在此绽放。而与此同时,大量外形奇特、造价昂贵的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着中国城市的形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了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外国建筑师为中国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拥抱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创作热情吗?
本期首先纵览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建筑师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呈现了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代表性项目;而后,我们邀请了多家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建筑设计机构,回顾各自不同的中国故事,阐述了在此过程中的困惑、挑战与惊喜;在实践板块中,我们试图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建筑新作,展现外国建筑师的创新、选择与坚持,以及中外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建筑无国界,而之于中国,如何在全球化大浪冲击下,让建筑、城市的样貌不千篇一律、不背离中华文化的根源、不脱离中国城市的语境,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议题。
<<< 建筑评论
Architectural Review
海外建筑设计:落地中国四十年
薛 求理、丁 光辉、陈 颖婷
在合作中成长,在竞争中前行
汪 孝安
从角色博弈到合作共生——
境外建筑事务所在中国的实践观察
艾 侠、田 婧慧
做直面现实的“未来派”
胡 倩
<<< 中外合作项目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Projects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这些变化强烈地表现在城市的天际线上。外国建筑师纷纷进入中国,不仅创造了许多标志性建筑,也参与到一些城镇的规划设计中,这对中国的建筑市场、城市发展乃至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外国建筑设计事务所
Fore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Firms
日建设计
陆 钟骁
HPP建筑事务所
彦思·库、余 炜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
斯科特·邓肯、迈克尔·邓肯、傅 萱
恩比建
艾瑞克·菲利普斯
查普门泰勒
蒋 毅、迈基礼
萨夫迪建筑事务所
克里斯托弗·穆尔维
Gensler建筑事务所
李 晓梅
日本设计
富永 直树
蓝天组
蓝天组建筑事务所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克里斯·范杜恩
DS+R建筑事务所
查尔斯·伦弗洛
威尔金森·艾尔建筑事务所
马修·波特
UNStudio
本·范·贝克尔、向 展鹏
奥雷·舍人事务所
张 启民
<<< 实践
Practice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阿尔瓦罗·西扎 + 卡洛斯·卡斯塔涅拉
持续“在场”,打磨细节
刘 纯一
天目里
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
苏州湾大剧院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深圳湾1号
KPF建筑设计事务所
亚洲金融大厦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
永久办公场所
gmp + THAD
<<< 人物:吴蔚
FIGURE:WU Wei
吴蔚,建筑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建筑学硕士,瑞士工程师建筑师协会会员。2001年起任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事务所(gmp)北京、上海分部首席代表,2004年起任gmp事务所项目合伙人,2009年成为gmp中国区合伙人,2019年成为gmp合伙人,也是历史上gmp合伙人群体中第一位非德国人。
本期编辑团队>>>
编辑:朱倩云、罗靖琳
在此感谢以所有形式参与本期特辑的事务所、建筑师、学者及伙伴们。后续还将陆续推送精选文章及项目,敬请期待。
如若购买纸刊,请关注“建筑实践”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官方微店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你对“国际设计机构在中国”有什么想说的吗?
请拉到文章最下方发表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从中抽取一位朋友赠送《建筑实践》029期特辑一本。
新媒体编辑 / claudia
视觉 / Sai
© 建筑实践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