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群展「纪念毕加索:无限的现代主义」@ 阿尔敏·莱希 - 伦敦
彼得·哈雷《条纹毛巾》1980
在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逝世50周年之际,阿尔敏·莱希 - 伦敦荣幸呈现群展「纪念毕加索:无限的现代主义」,以彰显毕加索对当代艺术产生的广泛影响。展览已于2023年10月10日开幕,并将展至11月11日。
本次展览呈现精选新锐、中生代以及知名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参展艺术家包括:
法拉·阿塔斯(Farah Atassi)
陶德·比恩维努(Todd Bienvenu)
布莱恩·加尔文(Brian Calvin)
亚力山卓·卡德纳斯(Alejandro Cardenas)
金妮·凯西(Ginny Casey)
蒂莫西·柯蒂斯(Timothy Curtis)
何塞·达维拉(Jose Dávila)
⽇内瓦·费吉斯(Genieve Figgis)
奥雷莉·格拉瓦(Aurélie Gravas)
詹姆逊·格林(Jameson Green)
彼得·哈雷(Peter Halley)
艾莉·赫利尔(Aly Helyer)
肖恩·兰德斯(Sean Landers)
特西奇与米尔(Tursic & Mille)
塞萨尔·皮耶特(César Piette)
米莫·罗特利亚(Mimmo Rotella)
瑞安·施奈德(Ryan Schneider)
皮特·斯库沃斯(Pieter Schoolwerth)
田名网敬一(Keiichi Tanaami)
弗朗西斯科·维佐里(Francesco Vezzoli)
珍妮特·沃纳(Janet Werner)
史蒂芬·扎克(Stéphane Zaech)
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当代艺术家或间接或直接地向巴勃罗·毕加索致敬。他们重新解读、创作和诠释毕加索的作品,或者从毕加索的身上汲取艺术灵感——包括他对世界的认知、充满激情的浪漫关系以及他坚持不懈的艺术手法革新。
群展「纪念毕加索:无限的现代主义」 @ 阿尔敏·莱希 - 伦敦 展期:2023年10月10日至11月11日 Grosvenor Hill, Broadbent House London, W1K 3JH 周二至周六:早10点至晚6点
正在展出 | 阿尔敏·莱希 - 伦敦
「纪念毕加索:无限的现代主义」
2023年10月10日 — 11月11日
历史中的一席之地(A place in history)
受到毕加索影响并创作了十几幅画作的四十多年后,彼得·哈雷(生于1953年,美国纽约市)在此次展览中呈现一系列存放在其工作室中、从未公开展出的作品。1979年,彼得·哈雷在欧洲旅行返美后,决定重返画布,当时他主要在纸上创作拼贴画。他解释道:“我想重新找回并理解似乎成为一种全球现象的西方文化,而我属于再次拿起画笔重新找回与绘画联系的一代艺术家,像是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一样,并追随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脚步。我在这波文化浪潮中的灵感参考正好就是毕加索。”对毕加索的着迷使他开始对几何和构图线条,以及人物的构成自行进行研究。他特别关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作品,其中包括玛丽·泰瑞斯·沃尔特(Marie-Thérèse Walter)的画作,或者让人想起布列塔尼度夏日时光的沐浴者。除了绘画的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情绪之外,哈雷这位美国艺术家还非常钦佩毕加索的分析能力。“毕加索尽可能真诚地接受了20世纪的生活。他的绘画与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装饰性完全相反,这些作品见证了同时代人所经历的所有恐惧和残酷。”当时的美国也正经历越南战争以及一个快速转型的世界,哈雷的80年代绘画作品可说是他恢复到极简、抽象的艺术研究之前的一段中断。借用经常提到现代主义历史的何塞·达维拉的话来说,《无题(格尔尼卡)》是与毕加索同名的重要画作的直接见证,揭示了1937年大屠杀的残酷本质,同样出现发出无声呐喊的嘴巴和扭曲的四肢。自学成才的艺术家蒂莫西·柯蒂斯在年轻时曾经入狱,并在狱中期间发现自己迫切需要找到自我表达的方式,因此发展出融合涂鸦和的锐利几何形状的标志性风格,很大一部分源于他在狱中书籍上所认识到的立体主义。
女性与激情所扮演的角色(The role of women and passion )
毕加索一生中的激情引发了许多艺术家对他产生一种既温和又持久的着迷。以艺术家艾莉·赫利尔为例,她在即将毕业时参观了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接着她开始在素描本中随笔创作,在同一时期又特别痴迷于1925年的画作《法式吻》(Le Baiser)。她说道:“我实在是喜欢到最近已经开始把这个主题引入我的作品中。我被毕加索如何在他的作品中表达激情、本能和人性深深吸引。他的作品不断被重新发现,就好像他还活着,躲藏在某个地方……”回忆起毕加索2018年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所举办的展览——展览聚焦于其艺术生涯中1932那年,以及他与玛丽·泰瑞斯之间的关系——在当时男性主导的社会之下,艾莉·赫利尔再一次钦佩毕加索对绘画和女性的双重痴迷。
“他敏锐地挖掘了人类各式情感,从极致的温柔到侵略性……”事实上,接吻的主题——即是与另一个自我相遇,已经以一种几乎无意识的方式、弥漫各式作品中并确立脉络,这是将个人经验与艺术史上的经典联系起来。以⽇内瓦·费吉斯为例,她自由奔放地重新诠释了毕加索1907年的《阿维尼翁的少女》,这幅画描绘了巴塞罗那一个社区的“青楼女子”,后来成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之作。费吉斯画中近乎滑稽的人物——也反映了她其他作品中的幽默——可以被解读是带有女权主义色彩的反抗。珍妮特·沃纳的作品也是如此,她涉及经典的肖像画类型,并质疑肖像所传达的内容,尤其是对诱惑和美丽的寻求可能让女性遭受的暴力。这一点在肖恩·兰德斯的画作中也尤为显著,画中错位的女性身体既充满欲望,又处于痛苦状态。而我们怎么能漏掉弗朗切斯科·维佐将舞动的人物与苦乐参半的泪水混合在一起的奥尔加·毕加索(Olga Picasso)肖像?深刻的人性再次成为许多艺术家研究的焦点,这个主题再次被拆解和解构......在之中便重新激活了毕加索的无限现代主义。
正在展出 | 阿尔敏·莱希 - 伦敦
「纪念毕加索:无限的现代主义」
2023年10月10日 — 11月11日
不间断的形式研究(Uninterrupted formal research)
事实上,正是通过关注人体,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裸体,法拉·阿塔西回归到巴勃罗·毕加索的绘画语言之中。她解释道:“在绘画中,我喜欢形状的功能性和表达可能……我喜欢让它们游走在成为符号的边界上,像是改变现实的一道撇号、线条或笔划。这种融合多样的绘画手势与纯粹反应视网膜的描述性绘画相反。而实现了这些基于形式的艺术手法,最重要画家之一就是毕加索。”立体派时期尤其令她着迷,促使她不断追求与立体派运动的深入交流,“这带给我呈现物体和给人物带来悲喜或感受力的双重可能性。”
也就像布莱恩·卡尔文一样,他以发展经典主题为乐,但毫不回避自己源自这位西班牙大师的影响,但同时也打造出被解放、自由的女性。更不用说斯蒂芬·扎克了,他用充满玩趣的扭曲形态来庆祝绘画所承载的乐趣,也同时是坦率自豪的致敬。对詹姆逊·格林来说,挑战甚至存在于颜料的应用中,在层层堆叠的薄油彩中,再置入对他这位前辈艺术家画中构图线条的缜密观察。超现实主义时期也有大量的艺术研究,在该运动正式创建一个世纪后(《超现实主义宣言》由安德烈·布雷顿于1924年起草)。
在亚力山卓·卡德纳斯和金妮·凯西两人的作品中,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形态和形象都被柔化、扭曲、交织或瓦解。它们似乎要从逃避过于精确的定义,也确立了一种不安和陌生感。另一个例子,可能是塞萨尔·皮耶特和皮特·斯库沃斯跳脱任何艺术先例的灵感参考,重新建构自身艺术风格,并将数字创作植入用以打造带有波普艺术氛围的作品。巴勃罗·毕加索虽然于1973年去世,但很明显看来其艺术生涯的后期将逐渐被重新审视,不同时期也分别都在将在不同时代被探索着。
文/Marie Maertens
正在展出 | 阿尔敏·莱希 - 伦敦
「纪念毕加索:无限的现代主义」
2023年10月10日 — 11月11日
阿尔敏·莱希(巴黎 | 布鲁塞尔 | 伦敦 | 纽约 | 上海 | 摩纳哥)
于1997年创立,现代理众多国际上重要的著名和新晋艺术家,并致力于探索现代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同时,阿尔敏·莱希也是阿尔敏与伯纳德·毕加索基金会(FABA)的两位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