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闹民主终于闹成了大国解体……

2017-10-10 北山浮生 北山浮生谈古论今
30 29919 30 8987 0 0 2096 0 0:00:14 0:00:04 0:00:10 2095

本篇讲的不是苏格兰独立公投,而是七百年前的金雀花王朝,怎么因为闹民主搞成国家解体。


俗话说,把历史作为镜子,才知道自己是什么熊样嘛!


上一回说道,爱德华在没有老爹亨利三世的拖累下,终于击败并处死了国会的掌控者蒙德福特。蒙德福特虽然死去,但是各地反叛的迹象并没有停歇。1265年9月,亨利三世宣布所有参与蒙德福特叛乱的人都将被永久剥夺继承权,他们的土地将被分配给证明自己对王室忠诚的人。这位老国王估计是长期被当作傀儡,受了莫大的刺激。


亨利三世的这一命令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立即有人向他提出,他的祖父亨利二世当年为了平息内战创伤,颁布了迥然不同的政策,在1173-1174年大叛乱之后也宽大为怀,对于曾经挑战自己的诸侯,亨利二世用和解之策使得王国迅速平定下来。亨利三世的命令一下子就会毁掉差不多三百个家族,更加激起他们反叛的斗志,而受到鼓励的保王党人也会变得缺乏宽容之心,睚眦必报,使得国家长期陷入动乱之中。


这些人的担心很快变成了现实。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在农业时代,土地就是最可靠的财富,夺人土地简直如同灭人满门!


被剥夺财产和继承权的人们啸聚山林,组成大大小小的游击队来反抗政府。爱德华王子带兵南征北战,去扑灭这些此起彼伏的反叛火焰。与此同时,野心勃勃的威尔士亲王小卢埃林也在虎视眈眈,觊觎英格兰肥沃的土地。


内忧外患之下,爱德华王子渐渐意识到,与血腥镇压相比,和解是更有力的工具。12月,他说服了林肯郡的一伙叛军投降,随后说服五港同盟(英格兰东南沿海的五座城镇)归顺。但是亨利三世缺乏理智的拒绝和解,使得爱德华的行动受到很大掣肘。


最终,在教皇使节奥托布奥诺的调解下,亨利三世政府给出了一个折衷的解决方案:允许“被剥夺继承权者”赎买原属于自己但是已被没收的土地,但是代价非常昂贵,是地价的五到七倍。


这一条件虽然十分苛刻,但对“被剥夺继承权者”来说,至少有了一个可行的出路,他们的反抗意志出现了动摇,反叛浪潮慢慢平息下来,其间也夹杂着一些忿忿不平的人最后绝望的攻击行动。例如,埃塞克斯郡长后来被指控,在1267年密谋,用携带燃烧弹的公鸡对伦敦发动空袭。


这位郡长大人与纳粹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并列,成为历史上唯二对伦敦发动空袭的人物。


也不知道是发起指控的人脑洞开的大,还是这位郡长的脑洞大,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1267年9月,亨利三世颁布了《蒙哥马利条约》,将威尔士人所占据的土地正式授予了小卢埃林,正式承认威尔士亲王与英格兰国王平起平坐的地位,以换取2.5万马克的贡金。这对于英格兰王室来说是极大的代价,爱德华登基后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恢复对威尔士的控制。


蒙德福特擅权引发的内战终于平息了。虽然亨利三世依然健在,全英格兰没有一个人再希望让亨利三世这个大坑王执政了,他也就顺应民意把实权交给了爱德华王子,命其监国。


爱德华获得监国地位后,国内暂时无仗可打,他将国家权力交给国会,于1268年参加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领的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然而路易九世被他的弟弟——西西里国王安茹的查理说服,去帮他解决威胁西西里安全的突尼斯人。路易九世于1270年进攻突尼斯时死于瘟疫,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十字军东征至此寿终正寝。


爱德华王子自己领了一帮人去中东,在那里待了一年多。他来的时间很不巧,正好赶上蒙古帝国的全盛期。他发现这里已经不再是十字军战士建功立业的风水宝地,他们所要面对的是令人心惊胆战的蒙古骑士,能守住最后的据点已经是侥幸了。其间,爱德华还被阿萨辛派(Assassin)的刺客用毒刃刺杀负了重伤,他在重伤之下拼命反抗,将刺客反杀,但是自己也差点挂掉,幸好他的王子妃卡斯蒂里亚的埃莉诺奋不顾身用嘴吸出毒液,才捡回一条命,因此爱德华无比珍爱他的妻子。


蒙古帝国版图

(这种情况下,跑到中东还有什么搞头……)


《倚天屠龙记》中也记载了阿萨辛派刺杀英国国王爱德华的故事:“极西海外有一大国,叫做英格兰,该国国王爱德华得罪了山中老人,被他遣人行刺,国王身中毒刃,幸得王后舍身救夫,吸去伤口中毒液,国王方得不死。”爱德华一世和阿萨辛派的创始人哈桑隔了二百年,而且在1256年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已经带兵剿灭了阿萨辛派,刺杀爱德华一世的人应该是漏网的阿萨辛派余孽。


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英格兰贵族们一致拥护爱德华继位。但爱德华直到第三年才回到国内,于1274年8月加冕为爱德华一世。爱德华因为这次冒失的十字军行动,回来的时候身上背着十万英镑的巨额负债,大概相当于王室两三年的财政收入。债主大部分都是意大利银行家。爱德华一世当上国王的第一件事就是筹钱还债。


为啥贵族们不趁着爱德华不在国内的时候推翻王权,还要让这个负债累累的男人当国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回顾一下英国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自从1170年贝克特之死导致王权瓦解,一百年来,英格兰一直陷入内乱的诅咒之中。无地王约翰被逼签订了《大宪章》,成为英国民主制度的开端,亨利三世在位这50多年实际上一直是贵族掌权。


但是,打倒了王权,架空国王,到底给英格兰带来了什么?传说中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完全没有影子,英格兰人实际看到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权臣独裁,一次又一次的内战,无数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无休止的内战纷争使得贵族们纷纷怀念亨利二世时代,那时候贵族虽然特权受限,但是国家多么强大,国内多么富足!那时候贝克特还能跑到法兰西炫个富,现在英格兰贵族一个个活得灰头土脸,穷酸得要死,国家经济命脉都被意大利商人和圣殿骑士们所掌握。


这一百年折腾下来,到底是图啥?难道就是为了把自己折腾穷么?



为自由民主奋斗了一百年,最后发现纯属吃饱了撑的,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贵族们终于达成共识,国家权力不是那么好玩的,亨利二世掌权时国内安定团结,虽然贵族丧失了自由自在的特权,但是活得比现在滋润多了!贵族们已经受够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还是还政于国王,自己丧失一些特权就丧失吧,大家在王权的保护之下各司其职比较靠谱!


英格兰贵族想得倒挺美,你们闹够了不想打了,但潘多拉魔盒已开,什么时候关上不是你们能做得了主的,英格兰已经坐在了更大规模的内战火山口上!有歌为证: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让我挣开 让我明白 放手你的爱!”


各种各样的人凑在一起组成国家,跟男女恋爱结婚在一起过日子道理其实差不多。结婚就要牺牲个人的一部分独立性,互相迁就对方的缺点,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才有可能构建幸福的家庭;如果处处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日子必然过不下去。更严重的问题是,当尝到自由之苦后,转回头想过原来的日子也已不可能,别人也要追求独立的幸福了!


正如中国历史上的强盛王朝衰落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纷纷独立,并反过来进攻汉族核心区一样,经历了一百年的衰落,英格兰也处于同样的危机之中。


拜大圣人贝克特所赐,王权的形象一落千丈,亨利二世时代征服的各个边缘地区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当地贵族,更是轻视英格兰王权,纷纷产生了裂土封王的想法。


在无地王约翰的时代,这些地方都曾闹过独立,又被约翰带兵征服。自1215年《大宪章》开启的民主化进程,使得这些地方民众的民族意识纷纷觉醒:既然英格兰人不满意他们国王的统治,可以要求自由民主,我们不满意英格兰的统治,为什么不可以要求独立自主?


1258年《牛津条例》之后的国会执政,实在是一个新鲜事物,有关国会的各种情况迅速传遍了英伦三岛。英国国会喊出的“自由民主”的呼声,更是给各地人民好好地上了一课,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真理:没有什么是比自由更重要的了。他们的心思,正像19世纪匈牙利著名爱国诗人裴多菲写下的著名诗篇描述的那样: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贵族的反叛容易消灭,民众产生了独立意识,那就不是一仗两仗能消灭的!

 

威尔士人认为,就算我们的国王要对英格兰效忠,我们也拒绝对外来语言、文化、习惯效忠!

 

爱尔兰人认为,英格兰人都是一群背信弃义的无耻之徒,天天说什么“自由民主”,但是带给我们的都是更为严厉的压迫,我们为了本民族的自由权利,必须与英格兰作战到底!


苏格兰人民说得更好:就算苏格兰只有一百个人存活下来,我们也不对英格兰统治屈服,我们不为荣誉、不为财富,而是为自由而战!

 


好了,现在整个不列颠岛都是放纵不羁爱自由的人们。要知道,边疆独立不是到独立这一步就停止的,他们在获得独立地位之后,会反过来进攻核心地区——英格兰!自此,英国的历史从英格兰贵族内战阶段,过渡到全面民族内战时期。民族内战可不是打一两仗就完事了,在大规模民族内战平息后,边疆地区仍然是一有机会就反叛,甚至与外国势力勾结进攻英格兰,这样的过程贯穿此后几百年的英国历史,直到今天仍有影响。


中国历史上,除了主体民族汉族之外,其他民族的民族意识一直不太明显,汉族与边缘民族的战争中,一切以利益为先,如果汉族统治能给边缘民族带来丰厚利益,即使风俗习惯天差地别,被统治方也不会过于抗拒,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就会被慢慢同化。


在英国,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均有分离倾向,爱尔兰因为不与英格兰接壤,即使独立也不会对英格兰造成巨大影响;与英格兰接壤、又具有相当地缘容量的苏格兰闹独立,问题就严重了。从罗马统治时代以来,南方的英格兰一直要比北方的苏格兰富裕得多。在民族意识开启之前,只要英格兰能给苏格兰输送利益,苏格兰是愿意臣服的。在十三世纪民族意识开启之后,即使统一之后,英格兰给苏格兰输送大量利益,苏格兰仍然一有机会就要独立,因为自由比财富更为重要!


换句话说,“宁要独立的草,不要统一的苗”!


在英格兰人看来,苏格兰人就成了喂不熟的白眼狼。从十三世纪末之后四百多年,苏格兰长期闹独立成为英国挥之不去的梦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上半叶,英格兰通过工业革命迅速致富,而与苏格兰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开。英格兰人开着军舰全世界到处发财,苏格兰人还窝在山沟里继续受穷。在这种情况下,苏格兰人对富裕生活的渴望终于战胜了自由独立的冲动。苏格兰人亚当·斯密写下《国富论》,其中一个重要动机,就是号召他的同胞们放下民族意识争端,跟着英格兰人“一切向钱看”,这才使得苏格兰和英格兰完成实质的统一,英国变成了“大不列颠”。


如今我们看到,随着全球陷入经济停滞,苏格兰独立呼声再次高涨,大不列颠又有变成小英格兰的危险,充分体现出“有福同享,有难你当”的英式处世哲学的精髓。

 

亚当斯密号召苏格兰同胞,小钱钱比自由更重要!

 

英国于十三世纪开启了意识形态为先的民族战争先河,引领了世界潮流。将来英国人殖民到哪里,就把民族意识带到那里,这也是当代民族国家林立,民族纷争遍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亨利三世一生让后来掌握舆论的英国人实在是纠结。他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生活既不腐化,也不荒淫,反而很简朴。他一生侍奉上帝,把国家的财富不当回事,将大把的金钱花在购买圣物和修建教堂,或者将金钱奉献给教皇;这种挥霍国家财富的行为最终激起贵族反抗,用国会将其权限彻底锁起来。


从教会的角度,肯定希望把这一事迹大力弘扬,国王要都跟亨利三世似的,教皇睡觉都得笑醒。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就恭维他是“极其虔诚的国王”。可问题是,宣传这事就得诋毁国会,就会大大得罪民主派;反过来,从宣传民主化的角度宣传亨利三世的事迹,就得诋毁基督教。英国的舆论反正不是基督教控制就是民主派控制,两不得罪的唯一解决之道,就是心照不宣,低调处理。


更关键的是,由于反对国王统治提出的民主自由的政治观念,导致各个地方的自治观念被唤醒,最终导致不列颠四分五裂,这种影响到今天仍然存在。


宣扬亨利三世的事迹,有可能进一步助长这些地区分离主义运动的发展。于是,亨利三世这个英国史上宗教信仰最虔诚并且开启了民主化进程的国王,既不能被封圣大肆宣扬,也不能作为反面教材大肆诋毁,就默默隐藏在历史中,成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


亨利三世的棺材

 

在不列颠岛各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背景之下,爱德华一世第一个要征服的独立地区,是距离英格兰核心区最近的威尔士,具体情形如何,请见下一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