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行最 2018-05-25

2017年7月30日,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与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主题为“一五一十,谈谈中国基金会新格局”(“慈善蓝系列沙龙”第二期)上,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王行最以“基金会的经营”为主题,从“术”的层面独家分享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经营之道。

1

经营=挣钱?


王行最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指出:“慈善需要经营,基金会也需要经营,但是,这里的经营不是挣钱的概念,而是以尽可能少的人、财、物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益和产出,扩大受益人规模,提升机构和项目的影响力。”


什么叫经营?


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供、产、销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人、财、物各种要素合理结合,充分利用,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王行最认为,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是基金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就要求基金会更加注重自身的经营,从纯慈善救济转向慈善与发展并重,并且要助力受益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他说:“要管理好一个基金会,经营无处不在。


王行最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

2

中国扶贫基金会经营实践


而经营既可以是机构层面的,也可以是项目层面的。就这两个层面,王行最分享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经营实践:


一、机构层面的经营


在机构层面的经营,王行最重点分享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投资经营方面的经验。


他认为,为了机构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把资金存入银行,应当考虑进行投资,而投资对专业性要求极高,因此既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也要有一套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目前,它已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需要,制定出了专门的投资管理办法;同时,它组建了一支6人(2人专职)的投资团队,专门负责确定资产配置类别、风险级别、配置比例、投后管理、退出和实现收益;而在投资结构方面,把投资分为短期(1年以内)、中期(1-3年)和长期(3年以上),其中,短期投资不做过多投资,主要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中期投资主要购买基金,长期投资则进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


二、项目层面的经营


在项目层面的经营,王行最重点介绍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雪山村案例。



“美丽乡村·雪山村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在4.20雅安芦山地震之后,发起的一个帮助受灾村民重建家园项目。王行最介绍说,在这个项目中,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中在征求村民意愿后,对雪山村进行了整村综合规划,在村中按照星级标准设计和建设起了特色精品民宿,帮助当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地震后的雪山村曾是一片废墟,但是经过重建后,现已变为“群贤毕至”的旅游胜地,不但带动了个体村民致富、吸引了外出村民返乡创业、提升了当地的房产价值、为当地吸引了省旅游局的支持经费,还在整体上提升了村民的素质和参与公共服务的热情。


“在雅安232个在后重建村庄综合评比中,雪山村获得了第一名。”王行最总结,这归功于基金会经营的专业性:“专业性会带来成效,进而提高机构的形象力。这些要素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转载自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


推荐阅读


【报告发布】2016年以来,中国基金会两极分化愈加明显!

贾西津:基金会就应该是给钱的,未来会更纯粹!

高校基金会,可能成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真正的基金会是什么?这里有来自欧洲的13条良治原则!

基金会如何花钱?NGO如何找钱?南都基金会十年经验分享!

基金会在“暗中观察”慈善信托什么?





关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是由具有8年历史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于2016年转型升级而来,论坛坚持开放共享、追求卓越,旨在加强中国基金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中国基金会和公益行业的发展。历年来共有29家知名基金会成为论坛的组委会成员。


愿景:基金会行业成为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良好运转的重要力量。

使命:建设中国基金会行业生态系统。

功能:行业交流、研究倡导,能力建设。


关于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

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2012年由国家民政部批准并担任业务主管单位,以促进慈善、改善民生的“民生慈善”为宗旨,以促进人人都可以参与公益的“平民公益”为己任,致力于联合全国及海外公益慈善机构和人士,共建、共享集信息交流、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国际合作四大目标于一体的开放性公益慈善平台。


目前,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已形成了年度《慈善蓝皮书》、中华慈善百人论坛、为爱行走(大型公益徒步活动)、为爱联合劝募(O2O联合筹款平台)等慈善品牌,并在政策倡导领域积极参与,通过主办“慈善立法民间5版本研讨会”等推动民间各界参与慈善法的开门立法实践。


关于“慈善蓝系列沙龙”


慈善蓝系列沙龙围绕《慈善蓝皮书》历年来持续关注的重大议题和趋势打造,以线下中小型沙龙的形式,邀请各领域研究者、实践者、观察者、报道者、监督者共同参与,开展一系列自由、互动、深度的主题讨论。记录历史并为中国慈善公益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材料,是《慈善蓝皮书》的追求。


我们以为,要持续地实现这一追求,并有所发展,只靠蓝皮书编委会和作者群的努力是不足够的;无论是视角、观点、方法还是材料,都需要更多元群体的碰撞,才能真正有所创新、得以深化、走出局限和实现积累。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慈善蓝系列沙龙,围绕中国现代慈善的重大议题,促进深度讨论,提升慈善研究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论坛微信公众号即将迁移

我们不想因为迁移错过你

也许你也担心迁移后找不到我们

所以

请添加论坛工作人员的微信

备注:加油


(小方)


预计八月份启动迁移

新起点,继续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