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续5年筹款效率比优于国际标准,联劝基金会是如何做到的?

2018-01-31 王志云 CFF2008

这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号

2018年1月17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广州峰会暨广州基金会季度论坛(2018年·春)在广东迎宾馆顺利举行。本次峰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代表共200多人参会,在线直播观看人次达18万。基金会论坛将陆续为你带来嘉宾的精彩演讲。


今天分享的是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志云的主题分享——《 “枢纽共建”:联合公益与基金会的创新发展》。2017年,联劝基金会筹款额达到7500多万,对外支出6000多万,用秘书长自己的话来说是“拼了老命支持民间公益组织发展”。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联劝是上海第一家民间发起的资助型基金会。今天让我们来听听秘书长倾囊相授联劝在“联合公众”上的经验。


王志云,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演讲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42lgssl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流量土豪请忽略~

或可点击以下音频学习


音频分享

本文经嘉宾确认后公开发布,如需转载,请回复公号后台“转载”,如需PPT,请回复“联劝”。


演讲全文

实事求地来讲,我们确实没有什么钱。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成立的时候就是一家公募基金会,但是我们拿到这个牌照非常不容易,拿到牌照之后我们特别紧张,因为钱在哪里?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要自己先筹来。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基金会在过去八年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联劝的使命从成立那天到现在一个字都没有变过:联合劝募,支持民间公益。到目前一共才筹了不到3亿资金。跟大型基金会比起来,可能人家一年就可以筹到这个钱,我们用了八年。但是,我们每年花出去的钱也不少,2017年我们花出去了6000多万,而当年筹到7500万。花钱的速度可以看出来我们是拼命想要支持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


因为我们是一个公募慈善组织,又要做资助,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的身份有点类似于这个图:



我们是桥梁,把捐赠人和公益组织通过这样的平台和桥梁联系在一起。怎么去做呢?换句话说,从哪里找钱呢?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难题。筹款对象,无非就是大家知道的那几类,除了政府之外剩下的那些我们都做了很多的尝试。所以,简单来讲,我们就是联合公众、联合企业、联合公益伙伴去找钱。

 

在联合三方力量过程当中,我今天特别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联合公众”的部分,大家从下面的图可以看到,联劝这几年在做资助的过程中,不论是筹款效率,还是全职员工人均能效都是非常好的,连续五年筹款效率比都优于所谓的国际标准,这一点我们自己非常自豪。



一、“联合公众”背后的理念:理性捐赠


在联合公众上,我们有一些背后的理念作为支持,先看一下我们自己的观察和所得。


凡是做过筹款的都知道,目前中国的公众对公益的认知,用我的话来讲是在海平面之下,是负数,根本不是从0到1,而是要从负极先爬到0再往上走的过程。负数就来自于大家的人云亦云,来自于大家自己根本没有捐过钱,一听说别人出了点事马上就同仇敌忾,觉得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这就是做公众筹款需要面临的大环境。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努力了八年,发现有一些种子开始出现了,是的,这些种子就是我们放在这里的。比如开始有人说我想要参与了,我愿意参与了。联劝这几年在公众筹款中的价值认知是要做理性捐赠,我们要推动中国也许是第一批理性捐赠群体的出现。这个理性捐赠怎么理解?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方式。


(一)把公益和公众的喜欢结合,创造“公益也是快乐的体验”


首先得先找到这些人,然后吸引他们靠近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才有机会去传递你认为好的,你认为正确的对公益组织、对公益行业的认知。我们用的方式就是在大家熟悉的场景当中去接近他们。举个例子,公众喜欢的无非就是运动,吃喝玩乐等等,我们找到了一个切入点——联劝在2011年非常幸运能够找到这样的结合,把公益和公众喜欢、熟悉的场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 “公益也是快乐的体验”。因为大家都有趋利避害的心态,如果让大家感觉到参与这件事怎么这么苦,这么惨,怎么这么心情沉重,他就没有动力持续参与。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希望让公众知道,参与公益是一个很快乐、很放松、很有收获的过程。



我们用的是这样一种方式——“一个鸡蛋暴走”。我们目前非常自豪,如果从“运动型公众筹款活动”这个定位来看,我们可以非常不脸红地站在这里说,我们是最成功的,最多后面加一个“之一”。因为一年的筹款可以达1000万,这些筹款不是所谓的大额个人捐赠人捐的(不是有人非常有钱,所谓的社会中高端的人,一下子掏3万、5万出来),而是和在座各位一样,跟你我一样的城市中的普通人慢慢积累起来的。筹款的中位数在2000多元,每个人可以筹到2800多元,这个是我们做的一种尝试。推荐阅读:2018年一个鸡蛋暴走开始招募



(二)培养种子捐赠者,推动持续、理性参与公益


但是,让公众走近,将一些所谓快乐的理念传递给他们还不够,更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他们对公益产生兴趣,然后用我们觉得比较好的一些理念持续地参与。这些好的理念包括专业的方法、包括怎么认知一个好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我们有这几个尝试和做法。


“一个鸡蛋暴走”走了五年之后,开始出现了一些种子捐赠者,这些人开始比较能够正常的、客观的去看待现在公益组织的发展。大家会觉得:虽然我希望公益组织服务能力在某个比较高的位置,但是我也接受你们现在就只在这里,我也愿意给你们一些机会,甚至一些资源协助,帮你们慢慢提升到这里。这就是联劝现在触摸到的一些公众捐赠人的反馈。


所以,我们搭了一个平台—一众基金,旗帜鲜明地说这是公众捐赠人理性捐赠养成平台。在这,我们践行了刚刚陶传进老师讲到的“共享价值”。这些公众捐赠人大部分不是公益从业者,但是我们相信中国公益未来的发展和理性捐赠人群是密不可分的。



然后,民主氛围。一众基金的民主氛围怎么体现?这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平台,每个人每年捐2200元到这个池子,然后通过投票来共同决定这笔钱应该支持哪个项目(这个过程当中有非常复杂的所谓的议事规则,就不展开了)。阿拉善SEE基金会创造了“企业家如何公共议事”的规则,我们联劝在做的是“城市当中普通人如何公共议事”。


第三,专业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捐赠人仿佛是一个资助型基金会的资助官员,他们自己去看项目、去探访,自己来写探访报告,去评估为什么要选这个项目。这些是我们目前在上海做的尝试,效果还可以。所以,我觉得联劝的价值对行业来说是先做了某些探索。


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想和广州的同行说:无论从城市经济水平还是从居民素质来说,上海和广州相差不多。我们联劝在做小白鼠,在尝试,我想你们也可以去尝试,你们在广州也可以做。


以上是我和大家分享的联劝在“联合公众”方面的做法。



这张图是我们希望能够持续影响公众参与所创设出来的多元参与方式。大家会看到,我们有点放弃专业基金会所谓的专业形象,按理说“你把钱捐给我,是因为我比你专业,我用的比你好”,我们认为这是未来要达到的目标,但是现在,我们先往后退半步,我请你跟我一起来建立信任,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许他们(公众)自己会成为一个非常理性的群体。他们会知道在网络上不是因为看到了惨、穷就冲动捐赠,而是基于这个公益项目背后的价值和组织背后的发展理念来进行捐赠。这就是我们吸引公众持续参与的方式。


二、联劝统筹资助策略分享



钱来了要花出去,我们在花钱的时候用统筹资助的策略,希望通过支持某些公益伙伴项目的执行乃至于机构核心能力的提升,以推动他们可持续的发展。回应一下今天的主题“联合公益”,我们特别特别希望推动小伙伴之间的合作,我们认为合作才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更大的推动。


到目前为止,我们很高兴,除了推动小伙伴合作之外,我们在做资源给予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找联合资助的伙伴,比如去找在某个议题项下面大家都有兴趣的。就像阿拉善SEE基金会建立了环境资助者网络,我们没有建这样的网络,但是我们在某一个具体议题上面找理念相近的基金会,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做资助,今年会有两个这样的合作落地。这是我们在资助方面的做法。


这张图就不展开讲了。我们也追求在资助工作中的专业性,不能光说在筹款端做了很多事情,筹款最终还是为了把这些钱用于支持公益行业发展,所以,在支持的时候我们的专业性如何体现?这是我们的一个循环工作逻辑。



这张图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联劝在2015年形成拐点,原来是新增项目最多,2016年之后持续资助的项目在联劝的资助序列中开始占更高比例。我们希望通过三年、四年甚至五年、十年的长期陪伴,让我们支持的这些公益伙伴真正走上发展的坦途。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人行快,众人行远”,联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是联合就会产生力量。所以,在整个八年的探索当中,联劝一直坚信要把所有能够整合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心态要好,同时想法、信念一定要坚持,没有机会的情况下也要创造机会去做联合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联劝的实践,谢谢大家! 




关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城市峰会

城市峰会是论坛支持区域基金会行业发展的重要形式。通过与当地基金会、社会组织合作,聚合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的思想者、实践者,通过思想对话和实务交流的方式,与峰会所在地的基金会、社会组织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对话,为当地相关机构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活动举办地基金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并带动周边的慈善事业发展的氛围。

详情,复制网页 http://www.cpff.org.cn/csfhcff 至浏览器了解


主办单位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由具有8年历史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于2016年转型升级而来,论坛坚持开放共享、追求卓越,旨在加强中国基金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中国基金会和公益行业的发展。历年来,共有34家具有行业担当和广泛影响力的基金会等机构先后成为论坛组委会成员。



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简称“广州社研院”,英文译名为Guangzhou institut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2014年10月29日,广州社研院在广州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它由中山大学等院校知名专家学者发起成立,是国内首个由政府指导、高校合作、社会参与的社会组织研究院。


研究院因应党中央“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总体部署,旨在整合高校和社会专家资源,实现政府资源与高校资源、社会资源的对接,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产学研融合,促进我市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创新发展,目前主要开展社会组织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学术出版、交流合作、培训评估等方面的业务。


承办单位


广州市社会组织文化传播协会

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基金会委员会


支持机构



基金会中心网由国内35家知名基金会联合发起,于2010年7月8日正式成立。基金会中心网的使命是建立基金会行业信息披露平台,提供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建设服务,促进行业自律机制形成和公信力提升,培育良性、透明的公益文化。



益宝是一家创新性机构,第一个与保险公司、体检机构合作,专注于服务于中国公益人和低收入群体,为他们设计各类所需小额保险产品以提升其保障水平。成立至今,益宝已经与多家著名保险公司联合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包括公益人重疾险、意外险、心智障碍者/乡村儿童/乡村老人保险、公益人/教师家庭险、公益人体检等。累积服务超过全国30个省市3000家公益组织8万余人次。


合作媒体



善达网(http://www.shanda960.com)是专注于公益整合传播的新媒体平台,以扬善传播为核心,旨在搭建公众、政府、非营利组织及企业相交相知、互信互动的信息桥梁。我们立志打造最前沿的公益慈善跨界平台,为从善者寻求广泛传播提供第一入口,为社会组织和企业智慧行善提供公益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公益报道、舆情管理、整合传播、品牌咨询等服务。



益人录


益人录(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秉承“慈善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慈善转型”的理念,对中国公益慈善转型进行多方位关注、记录以及整理工作。聚焦于从更多角度用图像和视频记录中国公益慈善转型。



相关阅读

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战略重磅分享!

从“高大上”的战略到行之有效的行动,基金会应该怎么做?

10组数据带你了解广东省基金会发展全景!

有个地方的基金会不仅数量最多而且还“花样百出”!

6年前,在这座很有钱的城市我们认真地探讨了基金会的“财”!

“新时代下基金会的价值共创与发展战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