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金会推动公益生态发展的“福建模式”何以成为可能?

游劢 CFF2008 2020-08-20


4月26日下午,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首场“秘书长说”在北京举办,共有60余位来自基金会、公益机构、企业和高校的伙伴参加了本次秘书长说活动。


“秘书长说”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品牌活动。定期邀请处于实践和思想前沿的基金会秘书长,围绕基金会和公益慈善领域的热点话题、焦点问题、发展趋势等,通过主题发言、嘉宾对话、圆桌沙龙等形式,进行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经验分享,促成基金会从业者的交流沟通,探索基金会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文为您分享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游劢的主题分享:基金会推动行业发展的“福建模式”。

演讲视频同步与您分享。




各位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伙伴们大家好,我是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的秘书长游劢。恒申基金会是一家聚焦在福建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企业基金会,有伙伴可能比较好奇:作为企业基金会,你们为什么会关注“行业发展”这个话题,又是如何去做的。


基金会论坛2019年首场“秘书长说”的主题是“‘基’极建设——基金会如何推动行业发展”,主办方给了我一个很大的题目,叫做“福建模式”。我有些诚惶诚恐,因为熟悉福建省的伙伴们也许会知道,这两年福建省的公益生态发展得还不错,有几家基金会开展了一些比较接地气的项目引起了很多在地NGO的共鸣、支持和积极的响应。恒申是其中一家,我很难代表其他几家基金会,所以今天就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谈谈我认为的“福建模式”以及它是如何推动行业发展的。


我的经历:刚入行时,基金会的学习资源太少


我原来在企业工作,2013年底正式进入公益行业,当时对公益并不太了解。后来企业决定成立基金会,我有幸成为秘书长,并且亲自经历了基金会注册、登记成立的全部过程。到基金会工作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学习,当时的资源非常少,我一边上网查一边也在找各种培训的资源,就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李劲老师和“秘书长必修课”。


有天晚上,李劲老师把我们几个来自企业基金会的人聚在了一起,他很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来自企业基金会的会来报这个项目?”因为当时来参加这个项目的主要是国字头的基金会,企业基金会非常少。但对来我来说,这个项目的主题和学习资源正是我当时需要的。也是在这个项目里,我遇到了同样来自福建省的正荣基金会的吴军军,和军军的几次详聊以及在这个项目里的很多学习对我个人和我所在的机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 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游劢


企业基金会选择推动行业发展:发心很关键


恒申基金会由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发起,集团是做纺织面料的原材料起家的,已扎根福建三十年,是集化纤、地产、金融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在纺织化纤化工的圈子里颇有名气和影响力。


作为一家企业基金会,恒申能在行业内获得一定认可和我们的出资人对待公益慈善的理念有很强的关系。首先,恒申集团对于公益慈善的发心相对比较纯正:一般来说,企业成立基金会不仅仅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责任,可能还期望对于企业的生产、产品有一些正面的宣传。但因为恒申集团是一家To B(面向企业用户)的企业,所以在对企业形象宣传上基本没有需求。第二,“充分信任年轻人,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是恒申集团的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在成立基金会后,包括财务、人力等方面全部独立于公司。


从自己做到一起做

恒申如何走上推动行业发展的道路


基金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把福建省内的公益组织尤其是基金会基本了解了一遍,发现很多NGO和基金会都在做儿童、青少年、养老或扶贫相关的工作。出资人认为如果要和其他家一样的话不一定能会做得更好。那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的出资人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他对自己的母亲、妻儿都非常好,他提议关注妇女。当时,我去查了一下,除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外,很少有基金会关注这个群体,也许我们可以在这个领域做一些事情。在一系列调查和论证后,基金会的使命定为:关注福建乡村妇女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主要关注三个领域:女性群体;乡村学校教育;公益行业支持。


2015年,我们开始做贫困母亲的帮扶工作,采取的方法是“发钱”——给贫困妇女发放生活补助金,这在大家看来是最初级的方式了,但我们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阶段1:与县域NGO合作,非定向资助


一开始,我们没有打算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如妇联)合作,我们选择的是县域NGO。



如上图所示,2015年,我们和4家机构合作,2016年8家,2017年12家,2018年14家。为什么会选择和县域NGO合作呢?主要是当时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这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妇女,也没有相关的政府资源。我们接触的很多资深公益人建议我们和县域NGO对接,一方面这些组织发心纯粹,做事情认真负责,另一方面,他们对本地的情况非常了解。



表格中列出的14家机构都是我们的合作机构,它们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存在。其实在全国范围内,很多的NGO都是这样。但《慈善法》出台后,这些组织为了取得法律上的合法性继续开展工作就必须要注册成立机构。


在和这些NGO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非常了解他们的情况,它们有很多在本地开展工作的优势,但要注册成立机构会带给他们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就想:基金会的项目是长期的,这意味着我们与这些NGO的合作也是长期的,我们如何更好、更持续的合作下去呢?




我尝试总结一下NGO存在的一些问题:缺钱这些机构没有钱,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钱”。找基金会?但做资助的基金会太少太少。没有钱会遇到什么问题?招不到人,人员也不稳定。这又使得他们没有很稳定的项目,而且项目做得不专业,基本都是志愿服务类的工作。因为没有很稳定的项目就产生不了一定的影响力,政府就不了解也不信任你(而且就福建而言,有些地区政府购买服务的投入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既不能从政府获取项目资金,又没有基金会愿意资助,如果面向公众筹款,项目可能会筹到资金,但是像行政经费、项目执行经费等就非常难筹。最后这些机构可获取的资源就变得非常稀少,渐渐形成一个闭环,一个死循环。


我们认为,如果没有一家基金会介入,就会这么一直循环下去。虽然很多人说筹款是NGO的宿命,但是如果有基金会愿意支持,就会多一条生路。所以我们在做“传统慈善”的时候(这里指上面提到的“贫困母亲帮扶计划”),会提供非定向的执行经费,首先用于执行我们的项目。根据协议,如果执行经费有结余,第二年就可以变为非定向资金,可以用这笔钱参加学习、培训等对于机构发展有利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最早的想法。因为他们能做得好,对于我们项目的执行,包括我们项目的影响力就会更有帮助,这就是我们最初有非定向资助的原因。


阶段2:资助有共同使命或关注领域相同的NGO


我们还有一个叫做 “巾帼新生”项目。“巾帼”代表妇女,“新生”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资助,让部分女性接受公益慈善服务后能够获得自身或者外在环境上的改变。这个项目才是我们基金会做资助的开始。我们希望找寻和资助一些跟我们关注领域相同的NGO,让他们去开展一些服务女性的公益项目。



这两年我们一共资助了7个项目。说实话,关注妇女的NGO非常少,基本上没有。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有一家基金会有公益项目可以开放申请会是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我记得项目刚开始,第一个月就收到了40几份项目书,着实吓了我一大跳。但是因为很少NGO是专门关注妇女的,所以这里面存在专业性的问题。我们资助的面比较广,有关注城中村流动儿童的妈妈,社区空巢的奶奶,母乳喂养,自闭症儿童的母亲,还有一些反家暴的议题,性别平等的议题,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提升了资助的专业性,也慢慢地了解到基金会对于NGO的重要性。我们资助机构一些钱,资助一个项目的开展,对他们的帮助真的非常大。这里面可能存在项目执行效果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以资助形式先让他们做起项目的话,其他方面就更难改变或提高。


阶段3:资助NGO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基金会开始做资助以后我们发现,只资助那些和我们有共同使命或者关注共同领域的机构还不太够。还有很多申请的项目根本不在我们关注领域的范围内,也就没有办法拿到资助,也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没有经费继续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时,我们就想:是否可以做一些推动行业发展的事情,做一些对于所有民间NGO,包括一些基金会,都能受益的事情。我那时才知道,原来行业支持的意思是什么。后面我们就做了下面这些项目,我就不一一展开了。



推动行业发展的“福建模式”


什么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福建模式”?我想我们可以先了解下福建公益生态的基本情况。如果时间倒回几年前,提起福建公益,大家可能会想到这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机构:河仁慈善基金会(闽籍商人曹德旺股权捐赠,当时在全国反响不小)、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3年,最早在省内做一些微公益,这两年主要面向全国做“禾平台”,关注社区基金会的发展)、绿家园(比较早的环保NGO,主要做环境公益诉讼起家)、还有担当者行动(关注乡村儿童阅读,“班班有个图书角”很有影响力)


现在,当我们提起福建公益时,我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其他更多的机构名称,接下来我会提到。我们再来看下福建省公益行业的基础数据。


1.福建省公益行业基础数据




截至2019年3月,福建省的社会组织有将近3万家,在全国排名第十;基金会有348家(现在应该有350多家了),排在北上广、浙江和江苏之后,位列全国第六。



上表反映了福建省基金会数量随年份的增长情况。表中选取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因为恒申基金会、正荣基金会和同心基金会都是在2013年成立的。可以发现,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基金会的数量基本上翻了一倍,这与当地的经济和闽商文化分不开。



我简单摘取其中339家的分布情况,福州市差不多有99家,第二多的是泉州,第三是厦门,基本上涵盖了福建经济最好的三个区域。这个数据不一定是最准确的,其中企业出资成立的基金会差不多有108家。


2.福建活跃的基金会与当地公益生态


在公益圈内,我们经常说活跃的基金会很少,到底什么是活跃的基金会呢?


我觉得“活跃”的基金会是指那些“针对所关注的领域或议题,有相对稳定的项目常年开展,并被当地的民间公益组织所熟知,还能与之产生互动的基金会”。


这其中很重要的两点,一是要被当地的民间组织所熟知:我们都是社会组织,都是这个行业内的一份子,可是没人知道你,那你要不就是闭门造车,要不就是所谓的“僵尸基金会”。二是要能与民间组织产生互动:这个互动可以是资助,也可以是行业内的培训、交流或者其他。


在福建,活跃的基金会都有哪些?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基金会外,还有几家:


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这是一家2009年由国企成立的基金会,主要关注儿童发展,他们有个项目叫做“兴未来”,就是以资助的形式支持NGO开展社区儿童服务。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也是在2013年成立的,同年就和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一起合作了现在叫“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管理班”。除社管班外,还有像公益传播人才班,针对县域组织的善才种子计划等,它所有的项目都是在做行业支持。而且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之所以会做资助,也是因为他们的秘书长第一年就参加了社管班。


林文镜慈善基金会。刘洲鸿老师原来在南都、敦和做过秘书长,他一来就做了“榕树伙伴”公益领袖人才培养计划,而且又支持了很多行业发展项目,所以对我们整个行业的推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我有推动行业发展的想法,可是因为专业性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做。刘老师来了以后,我们马上就请教他,他个人的格局很大,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们。


厦门泉水基金会。虽然是一家操作型基金会,但和NGO互动还比较紧密,基本上有一些培训、活动都会来参加。他们也是一家企业基金会,这个企业是做灯具的,所以就针对中国贫困地区照明条件不好的学校,帮助他们改善照明设备。


还有官办基金会也比较活跃,比如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由于体制的原因,他们可能没有办法把钱直接给NGO,但是在一些培训、交流和互动层面,和NGO走得比较近。


福建省共有300多家基金会,我认为其中相对活跃的有8家。在这8家里面,做行业支持的只有4家。这4家做行业支持的基金会,在推动福建省这两年的公益生态大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基金会做资助,去关注行业发展,对于当地的公益生态的进步,大有裨益。



上图是这四家基金会所做的推动行业发展的项目,基本上涵盖了诸如为NGO搭建平台、人才培养、和各种能力训练营,以及像束脩计划——支持公益人学习的费用,刘洲鸿老师做的榕树伙伴——福建公益领袖的培养,还有卢玮静老师在2017年做的《福建省基金会发展报告》,包括同心在做的善才种子项目——扶持县域级社会组织的成长,还有正荣和恒申基金会做的一些项目。我粗略列了下,有11个常年在开展的支持行业发展的项目,还有很多像论坛、交流活动等,我这边都没有罗列。


3.什么是福建模式


那么为什么我们这几家愿意去做这么多的事情? “福建模式”到底是什么?我试着以我个人的见解梳理了一下。


所谓“福建模式”,它是在一定区域内由某位或几位经验丰富并具有行业责任感的基金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运用联合资助的手法与若干志同道合的行业行动者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我简单地解释一下。“在一定区域内”,因为我们主要关注点都在福建省,那么需要有行业责任感或者说行业情怀的基金会负责人,比如刘洲鸿老师、同心基金会的广普法师、正荣基金会的吴军军等;接着我们用“联合资助“的方式,基本上很多的项目都是几家基金会一起来做,这有很大的好处,我稍后会讲到。而且光我们做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很多是资助型的项目,需要有机构来承接,又得找到一些愿意跟我们一起推动行业发展的、定位为支持促进型的机构,由他们来执行这些项目,有了这些因素,我认为它就是“福建模式”。


4.促成“福建模式”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认同基金会存在的核心价值。我们几家基金会认为,基金会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是解决社会问题,如果我们几家基金会在价值层面上能达成一致,那合作的机会就会非常大,分歧就会非常小,彼此也不会有竞争,交流就会很频繁,互动就会很有成效。所以我认为这是摆在第一位,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资金稳定、方向灵活的企业基金会大有可为。四家里面有三家都是企业基金会。当然,像现在慢慢发展起来的家族基金会,一些独立的基金会,福建省可能不太多,但是这些基金会也是资金相对稳定,他们关注的领域、方向相对也比较灵活。那这些基金会,将来去做推动行业的事情,是比较有可能的。


第三,几家基金会发起人既开放又包容的格局。我们几家基金会是没有什么竞争关系,基本上现在只要是行业内的事情,我们几家基金会一定会走在一起。所以基金会负责人的格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需要有专业而富有经验、又具有行业责任感的秘书长引领。这个人以目前的“福建经验”来说,就是刘洲鸿老师。


第五,基金会都有资助的行为,采取联合资助达到“花小钱、办大事”“花少钱,做多事”的目的。比如恒申基金会,我们不是一家资助型基金会,我们算一家混合型基金会,因为我们也有开展需要自己操作的项目。刚才看到,很多项目都是我们三家基金会、两家基金会,甚至四、五家基金会去做的,每家基金会其实只要花2、3万块钱,一个10来万的项目能做一年,这对于推动行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六,支促型公益组织的兴起与助力。在福建,我们刚开始做行业推动的时候,也正好有一两家定位支促型的NGO出现,他们的使命也是推动当地公益行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初算一下,福建省有五家机构符合支促型组织的标准。这在无形中间为这些想做资助、想做行业发展的基金会找到了具体做事的土壤。所以支促型这类公益组织,在推动行业发展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我想用何道峰老师去年在基金会论坛年会上的一段发言来总结我今天的分享:


“对于我们来说,做多大的规模,我倒不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做对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做过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我们回头来看,依然认为它是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远见卓识和对未来负责任的事,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何道峰


那么,我认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对基金会来说一定是对的事情,而且是正确的事情。基金会不管关注什么领域,如果它能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推动行业上,也许能发挥出更大的、真正的价值。


感谢中国扶贫基金会为本次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整理 | 家西 洪峰

编辑 | 洪峰



相关推荐

基金会如何推动行业发展——2019年首场秘书长说在京举行

何道峰:社会转型,公益应更关注人的现代性的培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