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发挥基金会的最大效用?我们对200多家基金会做了研究……

基金会论坛 CFF2008 2020-08-20


目前,我国基金会总数已突破7000大关。在中国基金会发展的历程中,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一个重大转折点,在那之后基金会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非公募基金会,它的数量和资产规模迅速增长,日益成为我国民间资源的重要筹集平台和推动我国民间公益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尽管,《慈善法》颁布后不再区分“公募”与“非公募”,但实际上非公募基金会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


在公益生态链中,基金会常被认为处于生态链上游,拥有资源或具有极大的资源优势。从资源角度来看,截止2019年5月底,全国近7400家基金会拥有资产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全国基金会2017年度捐赠总收入581亿元,公益总支出501亿元。具有现代意义的公益基金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在基金会发展中有许多议题值得探讨,其中“资金管理和使用”是非常核心的议题,它甚至关系到基金会的生死存亡。


6月27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首场城市峰会将在山东举行,此次峰会的主题定为“问道孔孟之乡:基金会如何发挥杠杆效应”, 邀请全国包括基金会在内的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一起,共同探寻基金会与资源之间的关系点击此处了解详情和报名



 

2012年,我们针对非公募基金会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向行业发布了报告,尽管时间过去得有些久,但其中提到的许多现实性问题和建议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也可以作为比较使用了解最近几年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变化。本文将核心观点摘录出来,并重点介绍“基金会与受资助对象之间关系”的四种理想类型,与大家分享,回复基金会论坛号(CFF2008)后台:2012报告,即可获得报告全文。

 

报告基本信息


报告主题:财“劲”其用,有效公益

研究方法:定量调查研究和定性案例研究结合。定量调查研究的有效样本量为214家非公募基金会,定性案例研究包括15个境内外基金会。

课题组: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

 

重点内容


非公募基金会公益资源筹集呈现两大核心特征:


1. 公益资源筹集市场相对封闭,境内实体性法人捐赠仍然是当前我国非公募基金会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且大量非公募基金会过度依赖于基金会发起者的持续性支持和追加捐赠;

2. 资金筹集规模相对较小,接近一半的非公募基金会样本年度总收入和捐赠收入均低于200万元,高收入基金会主要以高校教育类非公募基金会为主。

 

以资金投资为核心策略的基金会资金管理运作呈现两大特征:


1. 非公募基金会资金投资市场不甚成熟,只有很小一部分基金会有开展投资运作,且严重缺乏投资专业人才,现有投资模式也过于单一;

2. 基金会投资行为趋于过度谨慎,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为最重要投资模式,缺乏大胆创新的基金会投资操作。

 

非公募基金会整体资金使用状况数据表明:


1. 受限于筹资规模,基金会公益资金支出规模也相对较小,有一半的非公募基金会样本年度总支出低于166万,大部分基金会年度支出少于 500万,高支出基金会以高校教育类非公募基金会为主;

2. 非公募基金会公益资金的使用相对封闭,大部分基金会主要以自我运作形式开展公益项目,真正开展针对草根公益组织资助的非公募基金会仅 8.9%。


此外,定量数据统计模型分析发现,基金会的“社会网络”状况成为影响非公募基金会“公益资金市场”培育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单个非公募基金会的社会资本存量对其在公益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等各个方面表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

 

基金会资助模式的“理想模型”


通过对15个境内外基金会资助型项目的案例分析,报告对当前基金会开展资助性工作的主要模式进行类型学划分。类型的总结基于对基金会项目案例异同点的归纳分析。在不同的资助模式分析中,呈现的核心是基金会与受资助对象之间的整体相互关系属性,共有4种理想模型:


1. 服务购买

基本特点:

基金会为受资助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受助机构按照资助基金会的要求及其规定的标准在特定领域内开展工作、执行项目,并接受基金会的监督与评估。


核心特征:

从基金会与受资助机构之间工作关系的角度,其核心特征是基金会本身有明确的希望开展资助的具体工作领域,整体资助方向由基金会设计和主导;在基金会设计的资助框架内,社会机构则根据自身原有工作领域及机构能力与基金会资助方向的契合程度决定是否申请资助,如果获得资助则进入相关领域开展工作。这类似于“基金会资助受资助机构做基金会想做的事”


公益项目归属:

很多时候,具体的公益服务项目被认为是归基金会所有,基金会往往在具体的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品牌诉求,所以我们称之为“服务购买”。


2. 项目资助

基本特点:

项目资助是与服务购买相对而言的,在项目资助类型中,我们着重强调的是“项目”,指的是社会机构自主开发、开展的公益项目。在项目资助模式中,基金会资助以受资助机构的自有项目为导向。


核心特征:

从基金会与受助机构关系的角度,“项目资助”的核心特征是基金会并不限定民间公益组织及其他社会机构具体要做什么,而是根据对机构自主设计项目在重要性和可行性等维度的判断,决定是否给予资金、物资甚至人力支持。 在“项目资助”这一基金会资助工作模式中,项目从受资助机构而来,项目设计不再完全以基金会为主导。


公益项目归属:

与“服务购买”模式的另一个不同点是,“项目资助”模式中基金会对受助机构的约束和控制相对较低,机构所开展的具体公益项目也并不被认为是基金会所有,当然这并不排除对受资助机构项目财务状况及项目成效的评估。这类似于“基金会资助受助机构做机构想做的事”


3. 伙伴策略

基本特点:

与单纯地对非营利性机构进行公益项目的资助不同,基金会资助的“伙伴策略”模式力图构建基金会与受资助对象之间的长期合作与伙伴关系。如果说在项目资助模式中,基金会只是对民间公益组织所开展的项目感兴趣并愿意提供项目资金资助,那么以伙伴策略进行资助实践的基金会倾向于认为公益组织需要的是更全方位的支持,表现为受资助机构对自身发展与成长的需求。


核心特征:

在基金会伙伴式资助实践中,为草根组织提供行政经费支持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通过机构行政经费的保障提供,达到维持草根机构运营和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与行政经费支持相伴随的是,基金会还会积极帮助推动民间公益组织能力建设。


对于基金会伙伴式资助策略,“陪伴组织成长”是其最重要的理念和信条。


4. 孵化培育

基本特点:

受助对象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很可能只是一个还停留在良好方案阶段的公益行动意向书或一群有公益理想的公益行动者。


核心特征:

此时,基金会要为受助对象提供的并不仅限于资金上的资助,而是包括发展方向指导、发展战略设计、人才培养甚至办公场地提供等全方位的支持。这相对于伙伴式的资助模式又是进一步的深化。


很多时候,对于受资助对象而言,基金会已经不是一个外在的他者,而是一个推动机构形成和发育的母体,为新生公益组织提供成长所需的充分养料。因此,孵化培育的基金会资助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催生公益团队或组织实体的过程。


基金会发展建议


1.基金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规模、项目能力和筹资状况,开展多元化的资助方式。

2.资助过程最关键的是建立资助方和被资助机构之间的信任。而建立信任的基础是价值认同、有效的沟通和项目的效果。

3.通过规范程序和参与式方法,建立有公信力的资助流程。

4.资助不仅仅是给钱,也包含着基金会对被资助机构的技术、人脉和品牌的支持。

5.建立基金会和被资助机构交流、学习和合作的平台,提升基金会的资助能力,建立资助方和民间公益组织之间的联盟。

 

报告剩余内容还包括:基金会资助的动力机制、基金会资助型项目成效。关注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回复:2012报告,即可获得报告全文



内容整理 | 洪峰

编辑 | 家西

封面图 | William Iven on Unsplash


 

近期活动



【6.27 】基金会如何发挥杠杆效应?来孔孟之乡寻找答案!

活动报名 | 16天,4期能力建设成长营,助力脱贫攻坚时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