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中,公益机构如何用组织文化滋养公益人?| 平行论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爱德传一基金 Author 共建慈善文化平台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度盛会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致力于成为搭建高层次的行业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11月22-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度盛会以“坚守初心、共谋发展”为主题,在榕城福州圆满举行。来自600余家单位的近1500人出席本次年会。
2019年11月23日上午,由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承办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法无定法 道有其道:基金会组织文化建设”平行论坛在福州福建会堂厦门厅举办。
▲平行论坛合影 | 拍摄:益人录
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简称“爱德传一基金”,是由爱德基金会、恩派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等十家基金会联合发起的,设立于爱德基金会的一个专项基金,其使命是“共建慈善文化平台 共享慈善文化价值”。
爱德基金会理事长在平行论坛的开幕致辞中介绍,爱德传一基金是以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传一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朱传一先生生前以促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是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保障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和见证者。他深谙现代慈善的生命力所在,不但著书立说,积极传播慈善文化、弘扬公益精神,同时身体力行,殚精竭虑,深刻影响了包括徐永光、杨团、丘仲辉等在内的一大批公益人。
▲丘仲辉在平行论坛现场 | 拍摄:益人录
丘仲辉在开幕致辞中还对本次平行论坛的主题进行了破题。他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动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对许多问题要重新认识,与此同时,也使得我们在许多方面要进行重新调整。“那么,在这样一种大变局中,公益人如何能够适应变化,并得到心灵的安宁?公益机构如何能够成为公益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他认为,这些是值得公益慈善同仁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他希望公益慈善行业能够就构建以信仰、理念为核心的组织文化而一起努力。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慈济基金会文史处主任何日生非常认同丘仲辉关于组织文化需要以信仰、理念为核心的观点。他在平行论坛的主旨报告中,以捐款会员达1200万、志工超过200万的慈济基金会为案例,深入分析了慈济基金会的核心文化信念、精神源头、思想体系以及相应产生的组织形式。他将该组织形式概括为“圆形组织”。这种圆形组织的特点是以信念为核心,人人平等、信念创造、在地启动和共则德治。何日生认为,慈济基金会的圆形组织兼顾了专业分工,让专业能发展做事能力,也涵融了伦理次序与历史精神的传承。
▲何日生在平行论坛现场 | 拍摄:益人录
在主旨报告之后,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凌春香分享了爱德基金会的组织文化内涵体系。她将组织文化划分为精神理念层、行为制度层与形象物质层,并以此为框架系统总结了爱德基金会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思考。她认为,组织文化建设既需要有纵向历史观,同时兼顾核心价值的传承、稳定与变革、调整,又需要有横向全局观,使组织文化与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物质呈现等能够相互匹配、相互支撑。
🔼 凌春香在平行论坛现场 | 拍摄:益人录
紧接着,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分享了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组织文化的演变与实践。他介绍说,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12年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同组织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由之,他也提出了自己对组织文化及其建设的思考。他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制度的基础,但同时也是组织制度的延伸,而组织文化建设是提炼组织历史经验、价值观,并将它们落地以指导组织运作实践的过程。
▲李弘在平行论坛现场 | 拍摄:益人录
针对慈济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的组织文化建设实践,墨德瑞特咨询管理联合创办人刘晓雪以跨界专家的身份,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基金会组织文化建设的异同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她指出,从案例中可发现,无论是何种类型、何种发展阶段的基金会,其组织文化的根本都是愿景、使命、价值观,而这些也是公益机构之所以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的源头。但是,她认为,目前中国公益机构的组织文化建设普遍面临四大挑战,分别是缺意识、缺时间、缺方法、缺恒心,而在意识、时间、方法、恒心四者中,她又认为恒心是最重要的,因为组织文化建设的成效是积累沉淀而不是立竿见影的。
▲刘晓雪在平行论坛现场 | 拍摄:益人录
随后,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高级新闻官李光的主持下,腾讯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小钢、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劲、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围绕组织文化的本质、组织文化对公益机构发展的意义、组织文化的形成因素、如何看待公益机构向企业学习“高效”组织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
其中,关于组织文化的本质,李劲认为,组织文化是以组织为边界的一个“培养基”,在不同的培养基中生长的人有不同的味道;刘小钢认为,组织文化是真正影响组织关键性选择至关重要的因素;王行最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事规则,它规范、鼓励员工的意识和行为,引导一个机构朝着统一方向发展,是机构全体成员在实践中认真贯彻、遇到挑战时坚决维护的东西;窦瑞刚则认为,组织文化是在特定组织氛围中形成的潜意识,这些潜意识影响着机构的价值观与决策,并最终形成不同机构中的人的不同味道。
▲平行论坛圆桌对话,从左到右为李光、李劲、刘小钢、王行最、窦瑞刚 | 拍摄:益人录
平行论坛上嘉宾们的分享与对话,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反响。这些听众来自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高校、研究机构等不同的组织,但都对公益机构的组织文化建设议题密切关注。其中,一位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分享到,物质待遇、社会地位等是影响高校毕业生是否选择进入公益慈善行业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都是外在的,更加重要的还是公益慈善行业能否提供理念认同与价值感;她认为,如果公益机构的组织文化更加关注在其中工作的人的素质发展,并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和作用,同时能够明确感知自己工作的价值,可能会能够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进入公益慈善行业。
▲ 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现场分享 | 拍摄:益人录
在平行论坛的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慈善蓝皮书》主编杨团进行了闭幕总结。她从五大方面总结了平行论坛的讨论焦点。其中,她首先强调,公益机构不同于企业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公益机构的组织文化就是它所追求的价值本身,而不是或不仅是为提高机构的竞争力,或为了阻止本身规模的扩大和声名远播;公益机构无论大中小,在组织文化和精神追求上本质上是相通的,那就是利他,就是公平正义。
▲杨团在平行论坛现场 | 拍摄:益人录
平行论坛由爱德传一基金项目总监徐会坛主持。在主持的结束语中,她也提出了自己对公益机构组织文化的理解。她认为,公益机构组织文化的基本价值在于创造一个有机的场域,这个场域的空气、水土、味道等是可以滋养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内在的善与自由的,而正是这些内在的善与自由使得这些个体无论何种情境都不至于沦为环境的玩物,而能保有持续的动力去追寻更高的善与自由。
▲点击上图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基金会论坛合作方式,共建共创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