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验基金会的基本功:必须更有能力方可回应诸多不确定性!
导读:
北上广基金会复工复产情况及变化观察?基金会秘书长如何在疫情中“以不变应万变”?秘书长们决策背后有哪些思考?
4月22日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秘书长说”系列主题活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基金会第一期正式上线,邀请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机构代表、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琳,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蔡文方,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崔澜馨,以及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晨共同探讨基金会复工复产的变与不变。
▲现将活动中嘉宾的精彩观点分享如下,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完整录音(提取密码:tjka)或
添加工作人员微信(18911224664),加入“一起做好秘书长” 专享交流群,获取相关资料。
整理|卢晓琪 排版|胡葵玉
精彩摘录
陈琳(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疫情发生初期,紫江基金会员工基本以云端线上办公为主,回到办公室复工后主要进行内部讨论、学习。基金会也第一时间联系了解了合作伙伴的复工情况,尊重合作伙伴对疫情的判断,并且提供相关支持,一起讨论下一步的方案。
1月底开始,我陆续收到一些想要参与疫情救助或捐赠的意向,希望紫江基金会提供路径和服务。但我深知,这不是我们的首要业务,也不是我们最熟悉、最擅长的领域,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思考和选择。所以我们当时做了很多资源对接工作,帮助希望奉献爱心的朋友们对接到合适的机构。而紫江基金会的重要捐赠方——紫江集团的各企业都是直接捐赠到医院或当地需要帮助的组织。
就我个人的观察,疫情带来了三大变化:一是“被迫”学习使用线上平台,我们不得不走出舒适圈,做出改变,收获创新。二是人心的聚集,危难是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比较好的时机,很多联合行动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三是工作的优先顺序发生变动,但在变动之中,唯一不变的是基金会的基本功,包括工作效率、对行业的认识、是否善于聚焦事务背后的本质等等。
从正向的角度来看,疫情是块试金石,奖励了工作扎实、运作有效、目标深远的基金会。无论是政策倡导、媒体交流、还是机构运营效率,这些都应该是基金会平时就应当承载的功能和秘书长天然的责任。每个机构具有其独特性,平时就认真审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并把满腔热血化成未来前行的动力付诸到项目里面,这是我认为回应瞬息万变的世界最好的方式。
蔡文方(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由于办公大楼有确诊病例,所以线下复工比较晚,但日常工作已经在线上进行。复工第一件事是对农村妇女进行调研,她们的配合支持给了基金会很大的力量。我们调查发现,疫情导致农村大部分的年轻人不能外出打工,在生态种植、农产品售卖、幼儿教育等方面有更为强烈的需求。反过来看,这也是农村发展的契机。
疫情带给基金会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无法进行线下活动,绿芽基金会在线上开展了抗疫资料分享、诗朗诵等活动,也有意识地引导捐赠人适度捐赠、多样化捐赠,帮助捐赠人调整方向。同时,基金会有更多时间梳理、反省、厘清方向,这是学习提升的好机会,我们需要重新构思,配备资源,也需要更加接近行业,一起抱团向好发展。
目前整个公益行业状况并不太“友好”,资金较少,资源不够丰富。面对资金可能无法到位的情况,绿芽基金会也有一些对策,比如用最低的成本做线上活动,组织妇女之间的培训和互动,对儿童的性教育通过卡通片、课件在线上推广等等。
公益组织的初心是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连接,只有达到心与心的连接,基金会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同事之间的“透明度”高,更有利于工作的高效展开。
崔澜馨(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疫情期间,春苗几乎没有停工停产,春苗儿童成长基地还正常运营,员工正常倒班照顾孩子们,也有孩子在医院住院,有护理人员在医院陪护,孩子们状态都很好。其他基金会员工在2月3日全面线上复工,医务社工开始远程的救助服务。4月20日完成线下复工。
1月27日开始参与抗击疫情,春苗定位为合作伙伴提供平台及服务,在疫情中主要做了四个方向的事情:医院的医用防疫物资、生命救援检测及医疗设备、援鄂医疗队的生活用品及个人补贴、社区防疫物资。
就机构内部而言,我们做了很多梳理的工作,包括整理基金会成立十年以来的大事记,还进行了基金会的财务清算,讨论如何筹款以及如何节省成本、开源节流等等。未来的愿景以月捐用户对象为主,加强开展小额月捐,并且通过申请希望看到其他基金会愿意支持类似的资金。
春苗基金会一直“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基金会需要不断创新,根据社会的变化去适应变化,才能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一直“不变”的是初心、使命、原则、价值观,不管是在儿童救助领域还是医务社工领域,除了自己做事情,更希望和大家一起保持初心做事情;“变”的是方式、方法,从过去做救助单个孩子的项目慢慢变成和小伙伴一起做,到最后变成支持别人做,而且对孩子的救助服务质量要求很高,用专业的儿童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去做救助。
不管是春苗基金会,还是其他基金会,我相信大家都有一个“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希望世界更美好的初心。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我们还会继续调整和明确战略,结合当下的资源,明确哪些是要做的和不做的,通过创新产生更多人和人之间的连接,用实际行动让他人感受到温暖。
专家观察与点评
魏晨(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五大变化】
第一,生存方面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现在传导到企业、一线社会组织、国际领域,会对基金会未来有一定影响,但目前对于基金会的生存并没有太大威胁,基金会还是可以自给自足,只是未来生态会有变化。
第二,运营方面变化。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对新工具、新场景的广泛应用,网络办公、网络筹款逐步成为主要运营手段,对未来有很大的影响,决定了组织的边界和工作效率。新工具会影响到基金会后期的工作和生存,尤其是网络价值共同体的建立非常重要。
第三,技术迭代变化。明显感受到春苗基金会筹款的三次变化、迭代。从儿童救助领域,到具有枢纽型基金会的网络,再到后面有传播影响力的筹款。
第四,第二曲线变化。2003年非典时期,如新东方、淘宝开始走向市场的主导地位,是因为危机中衍生出第二曲线的产品,同样危机状况下,提醒我们外部环境不仅是“危”的问题,还是“机”的问题,谁抓住了新变化的规律,谁就会脱颖而出。
第五,模型画像变化。不同时期基金会运作典型画像不同,有不同的模型。基金会从刚开始面对危机的无力所表现出的慌乱,到后期展现出自身的优势,可以对做得好的基金会作一个画像:1、有责任、定位、内功,长期以来形成的优势的发挥;2、有对待疫情的协同体系,基于资金、制度、价值、技术的杠杆形成多重网络;3、有技术、产品研发优势的基金会,技术与产品的有效结合;4、影响力体系完善,涉及到机构传播体系、品牌、价值网络。
【三个不变】
第一,基金会的社会金融的本质不变。金融的本质是增值,基金会是一种增值体系的社会组织,运用金融杠杆达到社会价值的增值,实现社会目标,这是不变的。疫情期间依然如此,放大筹款筹物的效应,实现救助救济,是根本目标。
第二,大陆基金会特质依然和大陆地区国情与属性有关,这一特点也不会变。大陆基金会未必是头部组织,大陆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基金会不太可能成为其他社会组织的头部组织,比如社工机构和基金会的关系不太紧密,它的头部组织恐怕还是政府组织,基金会的下游也未必一定是一线组织,也可以是社区、企业等组织。
第三,基金会的道德属性与示范属性不变。基金会本身具有社会道德和社会网络的引领性,具有道德属性,这一特点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有共同的目标、导向、属性,这次疫情感受尤为明显,这也是形成国际合作的基础。
本期问答
Q1:秘书长和理事长、理事会的沟通,有没有好的方法和技巧?
Q2:在大家普遍认为艰难时刻即将来临,机构可能面临裁员的情况下,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大面积招聘?
Q3:面对公益机构“如果有钱就拿出来办事,没钱就散了”这种消极观点怎么看?如何因应可能的资源危机?
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期活动完整录音
(提取密码:tjka)
若您是基金会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负责人,可微信搜索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联系人小方(18911224664),我们将邀您进入“一起做好秘书长”专享交流群。
群内我们将分享系列活动信息(包括相关阅读材料、活动提醒、要点精华记录等),同时供所有伙伴交流学习、资源合作。
下期预告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基金会”系列之
基金会与政府的协同
4月29日(星期三)19:00-21:00
特别嘉宾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李劲
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潘江雪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王振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 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CFF2008微信公众号)
支持媒体
关于秘书长说
“秘书长说”活动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品牌活动之一,2020年度升级为“秘书长成长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处于思想和实践前沿的基金会秘书长或领导人的经验分享与智慧探讨,提升新任基金会秘书长等核心负责人的素质能力。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于4月中旬正式推出 2020年“秘书长说”系列活动,聚焦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自4月22日起,每周三晚举办一期线上活动。分别探讨基金会如何有效推进复工复产、政社协同、企社合作、公共沟通以及国际合作等话题,邀请资深基金会秘书长或领导者分享经验思考和方法建议。
-End-
— 近期热文 —
—更多精彩 —
为响应中央最新形势研判和工作要求,回应基金会行业推动联合行动的集体呼声,展现基金会行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发起“中国基金会行业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共同倡议”,自4月22日起正式向行业开放响应。倡议全文内容如下:(>>>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在家” 点 “在看” ,抗击病毒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