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后5年,基金会行业该抓住哪些发展机遇?

基金会论坛 CFF2008 2021-10-10

   导读: 


3月24日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说”2021年第1期活动围绕“‘十四五’规划与基金会行业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三位嘉宾分享了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心得体会。本文为大家带来这场讨论的精彩文字摘录。全文约1万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建议收藏后阅读。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回顾“秘书长说”往期精彩内容。

 

▲本文内容经嘉宾确认发布,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对话嘉宾


罗璇

北京水滴汇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吴悦

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史成斌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总监


引谈人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


对话内容


谭红波:《规划纲要》是指导我们国家今后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行各业都在学习,从中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空间。我们基金会行业也一样,我们需要从国家宏观政策里找到我们所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未来的机会在哪里。首先请成斌对《规划纲要》及其与基金会行业相关的要点内容作分享。


史成斌:《规划纲要》信息量非常大,涵盖14亿人口的方方面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1、概述“十四五”期间国家的整体布局和重点工作;2、社会组织与公益慈善的位置;3、基金会行业的发展机遇。

 

首先,介绍第一部分我们看任何问题,都要有一个宏观的视野。我用4张图说明国家整体布局。


*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


第一张图是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图中呈现“两横三纵”布局,一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清晰可见,包括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


第二张图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按照2021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我国将构建6条交通主轴、7条交通走廊和8条交通通道,基本建成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之间联系。


*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


第三张图是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电力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动力,未来5年,水力发电、火电、陆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主要集中在广袤的西部地区;海上风力发电、核电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总的电力输送格局还是西电东送。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


第四张图是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呈现“三区四带”格局,分别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带、东北森林带、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长约2万公里的大陆海岸带。


>>>详情点击:这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


关于“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引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的观察。他认为,未来5年,中国要办好五件大事。前三件是推动传统意义上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另外两件大事:一个是避免被卡脖子的科技自主创新,一个是避免爆发经济危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详情点击: 未来五年,中国要办这五件大事


以上是国家整体布局和重点工作的一个概述。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搞社会事业,不能脱离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经济形势的了解。

 

第二部分,回归《规划纲要》文本,看清我们的位置。

 

《规划纲要》全文6.3万字,从一些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可见端倪。其中,“社会”出现205次(相比“经济”只出现162次)。其中,社会治理17次,社会力量10次,社会组织5次,社会责任3次,社会工作2次。


关于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我想强调两点,第一点,社会组织只是社会力量的一小部分,不要过分夸大我们社会组织的作用;第二点,凡是提到社会力量的方面,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空间,包括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等。


“公益”出现14次。由此看出,党和政府眼中的公益,范围是非常广的。我们更加关注其中的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培育规范化公益慈善组织”以及“加强彩票公益金管理”等。


“慈善”出现6次,并且都与我们社会组织和基金会息息相关,包括“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优化慈善制度”,“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完善财税等激励政策”,“规范发展网络慈善平台”等。

 

很有意思的是,“捐赠”出现1次。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方面明确提出,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


以上是《规划纲要》中有关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政策表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党和政府眼中的我们,以及我们在国家整体规划中的位置。


最后一部分,“十四五”期间基金会行业的发展机会。

 

《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民生工程,不同的基金会针对适合自己的领域可以重点关注。比如,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提出培育现代社区,包括完善社区养老托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服务网络,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等,社区基金会可以重点关注。

 

实施文化繁荣发展工程,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旅游目的地质量提升等,文化旅游类的基金会可以重点关注。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程,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保护自然海岸线、垃圾分类等,环保类基金会可以重点关注。

 

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以人口集中流入地、农村地区和“三区三州”为重点新建、改扩建2万所幼儿园,以人口流入地和教育基础薄弱县为重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00所以上,在边境县建设100所“国门学校”,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类的基金会可以重点关注;提升100所中西部本科高校办学条件,各类高校基金会可以重点关注。

 

实施全面健康保障工程,未病防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医药传承设施等内容,医疗类基金会可以重点关注。



实施“一老一小”服务项目,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等,养老类基金会可以重点关注;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致力于儿童优先、儿童安全的基金会可以重点关注。



实施社会关爱服务行动,残疾人服务、困难儿童关爱(孤儿、事实孤儿、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留守妇女关爱以及公益性殡葬服务等,也是各类基金会可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规划纲要》还提出,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民间组织往来。中国的基金会应当在“走出去”和“请进来”方面加大力度,发挥作用。


我这轮分享的最后,引用几位前辈的数据和观点。


2016年,原国家行政学院马庆钰教授团队对当时全国70万家社会组织经济规模进行抽样测算,得出的结果是,当年全国社会组织总支出约6373亿元(占GDP的0.86%,占服务业总值的1.66%),创造的经济价值约2789亿元(占GDP的0.37%,占服务业总值的0.73%)。

 

同年,徐永光和杨平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公益的需要,13亿人的公益慈善行业市场,我们怎么就做不好、做不大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业者思考。


谭红波:成斌的介绍让我们对《规划纲要》有了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接下来请北京水滴汇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罗璇谈一谈他对《规划纲要》的认识和体会。


罗璇:水滴基金会由水滴公司发起,两者有一些业务合作,但关注领域有别,比如水滴基金会更关注扶贫,也关注公益慈善的行业建设。水滴公司还有一个水滴公益平台,是目前20家互联网公募平台之一,帮助基金会等慈善组织进行互联网公开筹款。当然,更多的人应该知道水滴筹,但水滴筹其实只是水滴公司的业务之一。总的来说,水滴公司关注整个大健康领域。


我对《规划纲要》的总体印象有三点,第一个是“全面”,囊括了整个国家和政府所有的工作方向,突出全面发展;第二个是“细节”,多数都有规划、有指标、可衡量、看得见、摸得着;第三个也是我感受最深的点是“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个80后,对高质量发展,我的感受非常明显。我应该是最后一批需要用粮票打酱油的孩子。但是现在我的女儿可能完全不知道打酱油是什么概念,她在家里会看到很多种酱油,有生抽、有老抽,在不同的场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我觉得这就是生活高质量发展的表现之一。在《规划纲要》里面,“高质量发展”体现到了每一个章节、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我过往工作的经历主要集中在社会救助和扶贫方面。就扶贫而言,我的感受同样也有三点。

 

第一点,扶贫工作队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很多扶贫项目都是对接当地的扶贫工作队,他们跟我们交流当地的情况和需求,帮我们一一落实项目推进和保证质量。正是有了大量扶贫工作队下到一线,才有今天战役的胜利。


第二点,我们参与扶贫,不再像以前只是单纯的资金捐赠,我们每一次捐赠背后都有很多考量,比如我们的捐赠更多偏向基础建设。在四川大凉山的山区,学校整体安全形势比城市更加严峻,那里缺乏监控设备这样的基础建设。我们给学校捐赠了监控设备,他们可以保护孩子们免受其他伤害,长大后可以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


最后一点,我想引用一位扶贫工作队队长的话,他跟我说,我们为什么要在大凉山的村子里建路灯?原因特别简单。是因为每当天黑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路灯,人也不出来,自然就没有在夜间生活或交流的可能。当我们建起路灯,其实是给到孩子、村民更多的可能。工程验收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有路灯的小广场,村民们已经在那里在聚集、交流,我相信在未来那里可能会变成一个小集市,让村民可以在夜间有更多生活的空间和维度。


我的另外一个工作方向是社会救助,这方面感受也非常深,国家医疗水平整体前进的同时,医疗费用在逐年降低。我记得刚刚踏入公益领域的时候,我做先天性心脏病救助。举一个例子,那时法洛四联症是非常常见的心脏病,在我刚接触的时候,它属于重症心脏病,一个比较复杂的手术费用将近20万元。但是当我在工作四五年后,法洛四联症已经不算是重症了,它已经属于比较轻的症状,任何一个省级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都可以完成这样的手术,手术整体费用也已经降到10万元以下。

 

科学的进步、医疗的变化不仅给大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同时让他们承担的医疗费用减少了,让他们今后也可以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谭红波:罗璇秘书长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讲了一些具体的案例,看得出来确实体会真切。接下来请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吴悦作分享。


吴悦: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由杭州锦江集团2018年出资2000万元成立。杭州锦江集团,与大家可能熟知的上海锦江不是同一家。杭州锦江集团主要从事三个产业:环保能源(垃圾焚烧发电),有色金属(氧化铝、电解铝、铝产品加工),化工新材料(光学膜)。从1983年创建到现在,杭州锦江集团打造了一个循环经济样本,致力于做绿色能源产业领跑者、铝产业推动者、光学膜产业整合者。在“十四五”规划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的大格局下,锦江集团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我结合《规划纲要》,分享几点学习体会。


第一,《规划纲要》不再预设具体的GDP增长目标,强调GDP增速在合理区间,视年度情况而定的。背后的逻辑是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未来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发展。第二,民生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共20个,民生福祉类的指标超过了1/3,涵盖就业、医疗、教育、养老、收入等领域。第三,数字经济单独成篇章,这项在浙江感受特别深。


在20个主要指标当中,有几个变化很大: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1.8个增长到4.5个,这跟人口相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6.3件提升到12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7.8%提升到10%,这两项跟科技相关;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这两项跟绿色相关。

 

这些指标让我们看到推动中国质量变革的三个底层变量:人口、绿色和科技。这几个变量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规划纲要》所坚持的新发展理念。


不管是浙江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努力打造“四地两区一家园”,还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我们从中都可以看到未来工作的方向。不管怎么样,在大变局中,我们要顺势而为,变中求进,善于抓住发展的机遇,这对我们至关重要。


谭红波:三位嘉宾各自工作的领域不一样,学习思考和关注的点也很不一样。下一个环节,我们请三位嘉宾从所在机构的角度,着重谈一谈机构在今年和整个“十四五”期间践行公益慈善的工作思考和展望。接下来请罗璇秘书长分享。


罗璇:详细阅读《规划纲要》,有8项内容是我非常感兴趣也是接下来会重点关注的。结合我们基金会计划做的事情,我作一些分享。


第一,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很多公益基金会的从业者学习过美国的捐赠历史,之所以美国现在有这么高额的捐赠规模,是因为美国的中等收入群体非常多。经过疫情、脱贫以及最近发生的灾害等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整个中国的捐赠基础和捐赠意愿是非常强的。到2035年,如果中国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慈善组织的捐赠收入将大幅增加,届时中国的慈善捐赠收入一定会排在全球首位,我们慈善组织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第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提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这点跟水滴公司和我们基金会关注的领域都比较相关。水滴公司、水滴基金会以及很多其他基金会都在进行一种多方支付模式探索,让大病救助领域个人承担的费用越来越少。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三,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国外有很多基金会支持科学研究,但是在中国民间公益里面,支持科学研究的基金会数量非常少,甚至关注这个领域的人也很少。希望今后成立更多这样的基金会,通过资助让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可以持续致力于核心科技能力的提升。如果我们在青年科学家最艰难或者最关键的阶段支持一把,可能就会看到一些核心的基础应用科技的出现。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捐赠去关注核心科技的产生。


第四,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在这里面,我看到未来公益组织和公益服务机构大量可以做的事情。我们即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今天线上的伙伴们都可以非常熟练地使用电脑、手机和在线视频软件,但很多老人没有办法适应高科技生活,如何回应这些真实需求,正是我们公益组织接下来要面临的转型。从我们做的扶贫工作、大病救助工作,转型到如何让我们的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在这里面下工夫,去寻找社会组织的价值。


第五,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这里面有个浅显的道理:只有民营企业发展得更好,才会有更多的企业家参与到慈善事业里面,也就意味着慈善组织的捐赠收入会变得更高。


第六,推进县域内教师医生交流轮岗,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比如我们在东北一个地方资助了当地的厕所建设,改变了当地人的厕所行为,只有从点点滴滴的生活习惯做起,才能让我们整体的乡村变得更好。


第七,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条件。我们基金会希望未来能在全国建设至少200个校园医务室,完成从无到有的过程,帮助我们的孩子遇到轻微伤可以在学校进行有效的处理。


第八,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刚才讲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的方式,这也是整个水滴公司比较关注的领域。


最后,水滴基金会未来希望能更多地支持整个行业的发展,包括我们整体慈善行业,也包括中小机构的持续发展,同时我们还希望支持一些行业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好、更清晰地看到我们的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


谭红波:罗璇秘书长特别全面地分享了自己对《规划纲要》的体会,一面紧贴国家战略,一面也契合真实需求,找准两头之后,再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设计好的项目,更好地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同时,罗璇秘书长还积极思考参与行业建设,赋能行业的相关机构,非常难得。下面请锦江公益基金会吴悦秘书长介绍她的工作思考。


吴悦:首先,作为一家企业基金会,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讲政治。我们必须着眼和结合国家大局,科学谋划工作,向国家鼓励和政府支持的方向着力推动。

 

第二,要打造我们的特色品牌。我希望在未来,大家提到锦江公益基金会,首先有个印象,我们是做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另外一块,我们是做大健康领域的未病防治的。

 

在教育助学领域,锦江基金会目前在浙江省内捐赠近4000万元,协助浙江省教育厅做城乡同步课堂,由先进的学校向浙江省内乡村小规模学校输送优质资源,同步上课。我们基金会主要负责硬件建设,教育局制定政策和支持软件建设。这两年,我们在浙江省打造了100个城乡同步课堂。

 

2021年,锦江基金会将结合浙江省实施希望工程30周年的契机,联合浙江团省委、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实施“希望工程·数智电教室”项目,帮助希望小学建立数字课堂、数字课程,打造希望工程2.0版。此外,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特殊儿童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和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康复云课堂”助残公益项目,要在浙江省内打造100个“康复云课堂”示范点。


在大健康领域,我们探索推进“顶梁柱健康千人计划”未病防治项目,主要依托基因检测技术,做癌症、中风的预防。项目先以杭州为试点,然后在整个浙江省推广。我们目前主要针对社工、护工、特殊教育工作者等群体,展开未病防治工作,保障基层“顶梁柱”们的身体健康,让他们无忧无虑投入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群众。这是我们接下来重点打造的一个品牌项目。


第三,我们也在探索推动行业发展。2021年是浙江省打造“重要窗口”一周年,省里提出必须拿出一批有标志性、开创性、突破性的成果。我们锦江集团和杭州市民政局合作,拿出位于杭州市区的锦江大厦3楼1000多平米的空间,建设杭州市慈善基地。我们计划把这个慈善的“小窗口”放到全省的“大窗口”里面来谋划,把它打造成一道“重要窗口的靓丽风景”。

 

希望未来省外乃至国外的基金会和公益伙伴来杭州交流的时候,能通过我们慈善基地,了解整个杭州有哪些基金会,在哪些地方,各自做什么,以及怎么和它们联络。另外,慈善基地还提供入驻孵化服务,包括协助注册、提供注册场地、办公场地,提供开放空间供会议、交流和培训。希望通过实体的慈善窗口,产出一些理论成果,比如浙江、杭州慈善方面的好做法、好项目,等等。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打造的一块。


无论是锦江集团还是锦江基金会,我们都有着非常开放的氛围。我们的理念之一就是价值共享、发展共存。锦江基金会目前所有的项目,从一开始就不是锦江基金会一个团队在做,而是联合好几家机构一起行动。过去3年,基金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浙江,从今年起,我们会向省外扩展。如果有省外的公益伙伴,同样关注教育信息化,或是关注大健康和未病防治,可以跟我们一起来合作,共同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


谭红波:从吴悦秘书长的介绍中,可以发现锦江基金会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有着很好的工作设计,并且非常务实,对我来说也很有启发。下面请成斌介绍基金会论坛推动政社协同方面的工作思考。


史成斌:我结合个人思考,谈一谈基金会论坛可能在“十四五”期间参与政社协同方面的工作重点。简单来说有三项:一是密切关注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二是主动服务“第三次分配与慈善事业促进”政策制定;三是积极开展基金会领域“放管服”改革研讨。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更加积极有为”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意思是在脱贫攻坚之后,必须拿出更大、更为强有力的政策举措。


具体来说,促进共同富裕就是既要做大经济蛋糕,又要切好社会蛋糕,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这里的“自觉主动”也是很有意思的政策表述。


比如,针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战略或政策,以及坚持东西部协作机制,这是先富带后富的直接表现形式之一。比如,国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看中的是浙江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做得不错,以及浙江自身有很好的自下而上发展的底蕴,希望浙江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这份纲要会明确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路径方法和政策措施,目前正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我们会密切关注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的出台。

 

为什么要关注这个事?因为我们的事业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业,也是促进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事业。这一点很明确,这是第一个工作重点。


第二个重点,基金会论坛2021年要积极参与、主动服务民政部门关于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的政策制定。

《规划纲要》先后提出“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优化慈善制度”,“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完善财税等激励政策”。


2021年民政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研究制定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民政部分管慈善的王爱文副部长亲自带队,先后考察了多家慈善社工领域社会组织,明确要求“慈善社工领域社会组织要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关于慈善事业在发挥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的相关政策研究和研讨,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我们没有理由不积极响应这一号召。


基金会论坛在这方面,今年具体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利用平台优势,对如何更好发挥基金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尤其搜集更多实务界的心声。二是计划举办线上系列研讨会,形成务实可行的决策咨询报告。三是以中国基金会行业发展40周年为契机,组织召开座谈会,集中汇聚各方声音。

 

在此,我们也呼吁有行业担当的基金会和慈善会,不管是理事长、秘书长还是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来。


第三个重点,在“十四五”期间,我们会坚持关注基金会领域的“放管服”改革研讨。

 

“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降低准入门槛、营造便利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以此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释放。可以说,在基金会领域,特别需要“放管服”。


在“放”的方面,我们有必要研讨哪些是关着门的、筑高墙的、卡脖子的、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旧政策,把“放”的可能性打开。比如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基金会注册额度过高的问题,注册基金会仍需找婆家的问题,财税政策对慈善捐赠和兴办基金会不友好的问题,行业薪酬歧视性管制的问题,基金会保值增值限制过多的问题,等等。

 

在“管”的方面,我们要去理解哪些是应该严格加强管理和进行科学管理的。比如基金会加强党建工作,以及最近力度比较大的非法社会组织清理的问题,基金会财务和薪酬透明的问题,加大对基金会资金流向综合监管的问题,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靶向惩处而非殃及池鱼的做法,等等。

在“服”的方面,我们也要发现哪些是可以促进优化行业服务的。小到捐赠票据的开具问题,大到培育行业组织来提供专业服务,并且鼓励行业服务提供者进行公平竞争的问题,等等。


对于基金会领域“放管服”的研讨,目的是为《基金会管理条例》的修订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制定做好充分准备,这是特别重要的。


当然,所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基金会行业成员的积极参与。我们应当像之前行业成员积极推动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过渡政策出台一样,积极参与推动政社协同,为了行业发展更好的未来。


谭红波:今天的分享,三位嘉宾结合各自机构关注的重点,做了很好的分享。我之前在有些场合讲过,我们做基金会,既要埋头做事,也要低头找路,还要抬头看天。埋头做事是说,作为以公益为目的的组织,我们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低头找路是说,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摸到真的需求,找到对的方法;抬头看天是说,我们要看清整个大的宏观政策环境。


今天安排《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分享,一个初衷就是,希望我们在埋头做事和低头找路的同时,要经常抬头看天。不然,你会发现大环境在变化,我们依然只是在沉浸在我们自己的那个领域里面,往往会做很多无用功。从这个角度来讲,了解最新的政策环境和方向,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行业伙伴们和我们一起,为行业建设做更多积极正向的工作。



“秘书长说”活动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品牌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基金会秘书长和行业专家的经验分享与思想探讨,提升基金会从业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


2021年,“秘书长说”系列活动将举办10期左右,围绕政社关系、政策倡导、行业建设、资产增值、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议题,邀请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进行观点碰撞,共同进步成长。


▼点击下图回顾往期“秘书长说”精彩




END


排版 | 陈晨






-近期热文-


105部基金会息息相关的法律政策

近期基金会招聘信息汇总

超大一波基金会岗位招聘来袭

2020年度基金会行业好文精选

2020年度基金会行业报告盘点

2020年度基金会行业实用工具盘点

2020年度基金会行业大事记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赞”和“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