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主席时期造福千秋万代的世纪工程-兴修水利

我们中华民族从上古传说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到先秦时期大禹治水;从郑国渠、都江堰、灵渠到后来的京杭大运河,几千年来无不跟水有着不解的奇缘。

中国自古是个农耕大国,农业和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几千年的根本,水,不仅滋润着大地,为我们炎黄子孙提供粮食,也给我们带来过深重的灾难:比如长江黄河流域汛期的水患洪灾、夏秋季节内陆的旱灾,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一个工程,那就是:治水!


早在1934年,毛主席就曾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作为一个上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工业也离不开水利这个议题,并将水利建设作为恢复、保障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建国初期,全国经常发生大面积的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当务之急便是治理水患,其次就是解决广大农田的旱季灌溉问题,从此,开始了遍及全国的“兴修水利”的规模浩大历史工程,期间动用民工8000多万人、参加建设的义务劳动大军2000多万人,总人数超1亿人!占当时人口总数的1/8。从1950年到1976年,共修建水库85635座,总蓄水面积超过了数个青海湖的面积,直逼渤海的面积,总灌溉面积达到了8亿亩!

基本上解决了全国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保证了现在13亿人口的粮食生产;三大流域的治理工程彻底解决了每年凌汛期的水患问题,保护了数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又间接的保护和恢复了生态环境、物种栖息。

当时没有现代的挖掘机,没有重载卡车,只有锄头和扁担,靠的是亿万劳动人民的肩膀和汗水、勤劳和智慧;当时没有钉子户,一座大坝的建成,让老百姓举家移民、举村移民,靠的是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才得以完成这项“兴修水利”的千年工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永远牢记这段历史,永远牢记前辈们的付出。“高峡出平湖”,毛主席“兴修水利”造福千秋万代的治国思想仍在进行着,千万继承者仍在三峡工地和南水北调工程战斗。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向那个年代伟大的劳动人民致敬!



往期推荐

...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