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京东和阿里不约而同强攻线下,“收编”乡村地区的“夫妻店”,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渠道下沉。虽然两大巨头豪言不断,但通过加盟店形式夺取乡村市场,似乎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文/时代财经  徐冰倩

近日,刘强东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到,今年年底,京东每天要新开1000家“京东便利店”。据了解,“京东便利店”目前以加盟店形式为主,“收编”对象主要为乡村地区的“夫妻店”。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从去年也开始在搭建线下“天猫小店”,其“收编”对象与京东相似。

阿里的“新零售”和京东的“无界零售”;阿里的“盒马鲜生”和京东的“7FRESH”;阿里的“天猫小店”和京东的“京东便利店”,两大电商巨头在零售领域频频交手,“战火”在线下愈烧愈旺。

近年来,随着线上红利日益稀薄,电商巨头们纷纷将目光转向线下。京东、阿里改造乡村地区“夫妻店”的做法,无疑为他们开拓低线级城市市场提供了省时省力的进入方式。

在这些市场里,“夫妻店”几乎是周边消费者购买日用品及食物的唯一选择。但这些小店一直存在着假货泛滥的问题。如今两大巨头瞄准“夫妻店”进行渠道下沉,能否解决这些痛点?其执行难易程度是否如想象中乐观?

线下零售再交手

据了解,京东便利店目前的开店速度为每周1000家左右。刘强东曾宣布,在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地区。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也曾在去年8月阿里的战略发布会上宣布过,到2018年底,天猫小店全国预计要开10000家,阿里将在未来合作超过600万间小店。

且不论两大巨头所定目标的可行性,这样急切的扩张速度显示出京东和阿里将战略重心由B2C转向B2B,以及下沉渠道、寻求新的流量入口的决心。而所有动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借助线下市场进行战略转移。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诉时代财经:“京东、阿里的这些小店,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他们转移平台现有存量,而不是再创造存量。京东阿里过去都是做零售,主攻B2C,现在这个市场获客成本太高了,那就只能往上游的批发端走了。”

的确,近年来,电商巨头们在城市所能夺取的流量趋近饱和,消费端增速逐渐放缓。特别是京东,其GMV(成交总额)增速从2015年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根据京东历史财报显示,2014年GMV增速为107%,2015年下滑至84%,2016年则跌至47%。倘若京东在未来一直处于这条下行曲线上,其GMV的增长甚至会出现停滞的可能。

因此,京东为了不让核心业务陷入增长瓶颈,渠道下沉就势在必行。 虽然都是看上了“夫妻店”,但京东和阿里在这场B2B的较量中玩法还是略有不同。

据了解,京东与品牌商直接合作,依托其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仓储能力,品牌商将指定货品配送至京东的中央仓,再由中央仓配送至地方服务站。京东便利店的老板们通过“掌柜宝”app,直接在线下单进货,由京东配送。

相比于京东,天猫秉持其一贯风格,主要是搭建平台召集品牌商入驻。品牌商将商品送到阿里的区域仓库,然后指定经销商入驻。对于某些本土品牌,品牌商或经销商可以入驻地方仓进行操作。

换言之,京东保持其自营做法,对于旗下加盟便利店的掌控欲远大于阿里,其中很大原因是由于京东希望借助便利店的渠道,来检验其投入巨大的供应链体系实力,从而进一步扩大供应链规模,提高供应链效率。

重重难题亟待解

无论是“京东便利店”还是“天猫小店”,从上述的操作模式可知,经销商是这场线下争夺战的关键环节。

据了解,“京东便利店”和“天猫小店”中很大一部分“收编”的“夫妻店”位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京东,便利店的一半市场都位于农村地区。这些小店由于信息相对闭塞,资源不如城市丰富,都有相对固定的合作经销商。这些经销商经过多年的市场积累,早已有固定的分销渠道。

但如今,这些“夫妻店”如果想要加盟京东便利店或是天猫小店,首要条件之一就是需遵守京东和阿里对进货比例的规定,换言之,这些小店老板需要放弃一部分原有的进货渠道。

时代财经查阅京东便利店招商手册,进货要求一栏注明了“京东掌柜宝进货量占全店50%”;阿里的零售通公众号上,明确规定天猫小店每月从阿里零售通平台的采购额“不得低于1万元”。

这意味着,京东和阿里直接与源头品牌商合作,从而瓜分掉相当大部分的本地经销商市场。因此,如何化解与经销商之间的利益纠纷,将会成为巨头们攻入线下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会否损害部分经销商利益的问题,负责“天猫小店”招商事项以及进货事宜的BD(商务拓展)陈先生告诉时代财经:“阿里和京东模式差不多,这样的模式下,对品牌商来说是好事,他们能知道自己的货在终端的销售情况,但对经销商就不一定了。”陈先生还透露,虽然他是第三方角色,并不属于阿里员工,但在工作中,有些经销商还是会找他的麻烦,阻止他物色合适的“夫妻店”与阿里合作。

除了经销商,如何保证这些加盟小店的货品质量,也是京东和阿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陈先生告诉时代财经,加盟小店的老板们从平台上的进货,他们会严格把控品质防止出现假货。“监管这方面还是比较严格的,一经发现售假会扣保证金以及终止合作。”但对于平台以外的进货,陈先生坦白地表示:“暂时不负责,也管不了。”

据了解,部分中西部地区及偏远乡村地区,日常消费品不但价格比周边城镇高,而且过期产品、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其中很大原因是这些地区物流水平低,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多,给了假货趁虚而入的机会。

对于假货问题,陈先生告诉时代财经:“乡镇上假货多,品牌商把货卖出去,很多经销商就在中间做假售假。”

时代财经发现,京东便利店的招商手册中要求“店内100%无假货”,阿里的天猫小店也明确答复申请者“小店需承诺店内所售卖商品100%是正品”,而这两条规定中的“商品”都没有明确解释是否包括非平台渠道进货的商品。

对于可能售假的问题,曹磊认为:“这些薄利的乡村小店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如果有足够低的进货价,他们是有可能掺假售假的。”

如此看来,京东和阿里在强攻线下的同时,要如何做好品控,并且平衡与外部经销商的关系,此题解答难度颇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