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会说谎的交易员(续篇)

2017-07-10 马赛客 交易门



2015年夏天的采访中,我听到关于波特最尖锐的评价,来自一位交易科技的朋友:“他这半年挣的钱,是傻子都能挣的钱。接下来这几个月才是真正考验他能力的时候。”

谁也没有想到,考验来得这么快。

整个2015年四季度,波特没有再从期货市场挣到一分钱(倒也没亏损)。当时他的团队一共四人,一个合伙人,两位员工。我2016年年中拜访波特时,他们的商品期货策略已经开始盈利,正尝试股票策略。波特备感压力,有些忧虑。团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他需要给年轻人一个可期的未来。

在这个行业,仅仅生存下来是不够的。时间会耗散团队的凝聚力。

“压力来自不确定性。”波特说,“这个市场到处都是聪明人,特别是高频交易这一块。今年没有去年好赚钱了,接下来几个月会怎样?明年会怎样?不知道。”



资金成本是硬成本

股指期货受限后,波特还掉部分借的钱。在不挣钱的2015年第四季度,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资金成本问题。以他2015年的收益率,20%的利息根本不是事儿。但股指期货的疯狂过去,一年做出超过20%的收益率变成了考验。

私募行业优先资金的收益率紧随银行利率,目前上海的优先资金预期收益大概在7%左右。波特是纯粹的个人信用借贷,利率高于优先资金的收益率是正常的,但是20%可能只有P2P才给得出来。2016年再借钱时,波特把利息降到12%。前一年还是20%,他觉得相差太多也不合适。他思考的依然是如何挣钱,不是如何省钱。

整个2016年,波特的收益率在20%左右。抛开部分借来资金12%的成本、人员工资、办公室支出,他跟合伙人基本上没有分到钱。只是用于交易的本金,他自己的部分,也算了10%的利息。

有了2015年的盈利,波特在财务上没什么压力。他有车有房有存款,还有自己的事业。但2016年波特状态并不从容,“很难描述”。以前的业余爱好,遥控车、滑雪、钢琴,在这一年全没有了。他没有心情玩。

这一年的波特总是在想,下个月的钱从哪里去挣回来。



崩溃中前行

今年,量化交易行业迎来空前挑战,商品期货在震荡,股票裸多策略、阿尔法策略都苦不堪言。上半年的采访接触中,偶有主观交易的私募基金正卯着劲创股灾以来的新高,量化交易大多面临回撤,规模缩减。监管和市场环境影响下的机构资金退出,也使一些表现不俗的团队规模缩减。

波特商品期货的策略今年还不错。2月份挂到三方网站的三个策略,一个排进了管理期货近一年收益的前10。他们还通过了一家FOF机构的投决会。不过他们目前仍然主打自营,除了借的钱,没有外部资金。而他的搭档们,有些等不及了。

6月的一天我看到波特的朋友圈:“继续吧,迎接……下一个崩溃。”两天后我见到他,得知他的合伙人从全职变成了兼职,90后的IT辞职,另一个小伙子也很诚实地告诉他,自己打算辞职了。

波特的合伙人名 46 32055 46 14939 0 0 1557 0 0:00:20 0:00:09 0:00:11 3453毕业后留学美国,混过华尔街。合伙人的出现,让波特面临重大选择时有人共同决策,共同承担风险,不至于心里打鼓。2015年市场很好,一切堪称完美。

只是一时表现,不足以留住未来。

股指期货市场萎缩后,波特的团队在市场中没有表现出足够强大的盈利能力。他们的自营交易不温不火,似乎没有乐观的未来。合伙人人到中年,有家庭有小孩,熬不住了。90后的IT同事在上海打拼,有结婚买房的压力。“我给得还不错。去年应该是29万到手。他周围的同学可能薪资进步更快。”波特说,“也可能不全是钱的问题,期望引导、公司内部职业发展规划等,还是做得不到位。”

眼看团队成员一个个离开,自己马上要单打独斗,波特有一种众叛亲离的感觉。

“我对其他人也不薄,他们为什么这么对我。”最难熬的5月,波特有点想不通。慢慢释怀后,波特选择相信,这是公司向前走必须经历的,以后类似的坑不会少。

股权纷争,团队重组,两年的采访中,我看到了太多团队类似的画面。一个团队长时间不挣钱,短时间挣大钱,都可能出问题。有时候出资人要股权太狠,最后也会扯皮。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又不一致,难免出现分歧。

波特现在要干两个半人的活,如果另一个伙伴离开,他也得先把工作扛下来。“崩溃完没被KO,就再来呗。”



高频交易依赖

至少在今年年初,波特不认为自己的团队有什么问题。

2月份在上海见波特时, 他觉得自己团队2017年前景“肯定不错”。他们元旦节刚引入两位知名大学的教授进行策略合作。我们见面那天波特穿着他那件“顺丰快递工作服”,盘算着2017年的团队收益。他已经将资金成本降到10%,2016年赚到的钱,他坚信今年还会赚。

团队5月份闪崩,波特怪自己迟钝,管理经验不足,应该早有察觉。他和合伙人话都比较少,沟通不够多。他也不知道如何管理团队,只在期货公司短暂地管过两个人。

造成公司目前的窘境,市场环境是客观原因。但波特也承认自己在战略上也有错误。“太依赖高频的自营交易,太单一了。”波特说。市场上涌现过不少自营的高频大鳄,波特想像大鳄一样,通过高频交易把自营盘做大。

2015年的经历给波特一些错觉,以为未来可期。两年下来,他发现自己不够强大,做不了大鳄,才在今年初重新审视高频之外的策略,决定做大管理规模。

波特现在用的商品策略三年前已有雏形,当时他看不上,觉得收益回撤比不够吸引人。如果早点实盘,现在应该有所积累。

两年前我跟业内前辈聊天,他就提到交易员对高频交易的依赖。他说,很多品尝过高频交易暴利滋味的人,都看不上收益率较低的交易策略,也无法理解靠做大管理规模挣管理费和分成的思维。国外一些高频交易公司到处寻找新兴市场,而不是开发其它风格的交易策略,这也是原因之一。

两年前做交易,波特的主要驱动是实现所谓华尔街交易员的生活方式:“弹指间数千万上亿美元的交易,随随便便赚几百万美元,开着跑车四处兜风,玩各种高大上的东西。”现在做交易,近半动力来自于他对团队的责任,他希望带团队成员实现不错的收入,不用为自己的物质生活担心。

虽然目前团队处在重建中,波特做好一家私募基金的信心没有动摇。“前一阵看看网上的排名,我们其实挺牛逼的。”波特说,“只要我们足够努力足够聪明,应该不会跌到水平线以下。”

他要做好自己,等待行情回暖的那一天。



多看一眼:

不会说谎的交易员

从业十年,芝加哥交易员王辰解码高频交易

“我所经历的08年经济危机”

“交易让我感觉思想是有力量的”


*波特系主角化名,往期主角回顾:

徐宁 | 韩超 | 向勇 | 关工 | 宗旺 | 张展 | 比歌 | 查尔斯 | 墨有鱼 |曾盛敏 | 谢飞 | 麦克 | 夏淼 | 文波 | 杨朱 | 佩里 | 迪恩 | 陈达 | 柯安迪 | 魏嘉 | 王磊 | 克劳德 | 晚枫 | 杨春 | 婷姐 | 周密 | 曹晋波 | Alan | 刘夏 | YY | 韦哥 | Samuel | 李奥 | 汤隆 | 思凯 | 董可人 | 慧哥 | 索超 | 石枫 | 罗烜 | 邹志峰 | 陈旭飞 | 无谓君 | 萧雳 | 裘慧明 | MC | 李云 | 艾伦 | 李佐凡 | 峰哥 | 杜迁 | 王轩 | 蔡庆 | 王啸 | 小萨 | 童威 | 樊瑞 | Sky | 虎哥 | 薛永 | 胖虎 | 陆挺 | 许韬  | 巍子 | 土匀 | 闫安 | 张文 | 章友 | 马麟  | 马文亚 | 李轶睿 | 朱武 | 蒋敬 | 王辰 | 波特


交易门第一本非虚构作品《快钱游戏》已上市,目前在京东、亚马逊、当当、天猫均有售,Kindle电子版已出。

戳原文,直接购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