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共读丨《简明校史》11--校史厚积成书,纸笔记录来路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激励全校本科生认真学习四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工在线开设“与你共读”栏目,记录并分享本科生正在阅读的“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红色书籍”。本期,我们将推出学校2020年10月正式出版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明校史》,该书记录了我校1948年在革命炮火中诞生,一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发展和壮大,是一部讲述中南大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的教育史,也是一部中南大自立自强、改革创新的发展史。同时,该书也是一本写给全体中南大学子的入学教育读本,是一本“与你共读”的好书。
本期学习心得作者简介:任文,金融学院2020级本科生,现任金融2003班学习委员。积极参与“博文杯”、“明理杯”等创新活动,曾获语文报杯全国三等奖、外研社杯省级三等奖、创新英语作文大赛省级三等奖、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遇到问题喜爱刨根问底,知难而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也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享受阅读过程的宁静。
校史厚积成书,纸笔记录来路
金融学院 任文
苏子曾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中南大走过的七十余载光阴里,变化在于瞬息之间,时代塑造着她,她亦描绘着时代。
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她在战火硝烟中艰苦建校,托起中原地区革命教育的“红色之舟”,她是革命的大学,人民的大学,她与时代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忆起中原大学办学初期,“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是全体师生的信念,“支前”是他们牵挂于心的关键词。他们应济时需,丹心为国,随军爬过高山,越过沼泽,饱尝千辛万苦,成为英勇善战的解放军战士。如今革命战火虽熄,但中南大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熔炉长烧不灭,一届届学子擦亮一颗心,铆足一身劲,在各个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七十二载春秋,她见过大漠残阳,亦见过燕月如钩;见过江河入海,亦见过小江宛流。学校的成长史正所谓是一部举步维艰的奋斗史:建校之初,学校一穷二白,在农舍办学,禾场上讲课,砖石为桌椅,曾被降格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也曾脱离“国家队”的怀抱。她饱经风霜,但从未言弃,文革时期人才培养中断时,学校创新开办费用省,时间短,见效快的“财经干部短期训练班”,起到沙漠饮泉,雪中送炭的作用,扶中华大厦于将倾。
她囊五湖有志之士,揽四海有识之人,云集俊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汇入中南大的教师学者为她插上奋飞的翅膀。有发扬“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的“二冷”精神的范文澜先生,有让“革命熔炉,建国津梁”之名响彻荆楚的潘梓年先生,有燃烛继晷,赶译出《会计的基本方法》使得中国的会计事业迅速跟上国际步伐的刘炳炎先生,有历时六年呕心沥血编写《中国会计史稿》的郭道扬先生,有为了资助学生而将不舍得扔的白色衬衫染成深灰色继续穿、一支烟分两次抽的李贤沛先生,有一生志在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中国化,“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理论的开拓者”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周骏教授。……为民请命者,为国赴难者,临危授命者,中南大从来不缺英雄榜样,那些震古烁今的名字,那点点滴滴的凡人善举,都是中南大的脊梁,他们佳作留世,桃李天下,功绩卓著,风范永存。
吾辈将在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攀登,在风景旖旎的南湖畔求索,虽历史已被尘封入档案,但我们不会忘记播下火种的人,我们将禀着“博文明礼,厚德济世”的精神,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中,怀蹈厉之志,持长剑纵马,执妙笔生花!
作者:任 文
摄影:崔桢桢 张 亚 彭 杨
编排:苏正民
审核:张雨舟 赵 晓
往期推荐
与你共读丨《简明校史》08--花开中原别样红,继往开来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