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威廉•哈特
录音朗诵:萧集智
译者: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翻译小组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2015.3
内观(V i p a s s a n a)是印度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广对佛陀教导的了解,以及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 ”的了解。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整个宇宙及其运作的自然法则
就在这具有心识的六尺之躯,揭示了宇宙,宇宙的生起、寂灭,以及走向寂灭之道。整个宇宙及其运作的自然法则,都必须在我们自身体验。也唯有在自身内部,才能体验。
“没有真正的众生,只是不断流动”
我们或许可以给一条河取个(固定的)名字,但事实上,它只是不断流动的水,从未在河道中稍作停留。我们可能会视烛火为持续不变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细看就会了解,事实上它只是灯芯燃烧的瞬间火焰,然后立刻就会被新的火焰所取代,片刻不停。我们谈及电灯的光,却从来没有停下来想想,它实在就像河流一样不停地流动,一股能量因极高频率的热振动,而流过灯丝。没有真正的“众生”,只是不断流动、不断形成的过程。
自己的行为是自己的皈依处
我们过去的行为,影响我们的生命之流,流向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但是现在的行为也同样重要。大自然赋予我们能力,让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当下的行为。有了这种自主性,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未来。
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生起习性反应的这个事实
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生起习性反应的这个事实,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对象生起反应。我们对存在的无常、无我的性质完全无知:我们也同样不知道,对存在的执着就会带来痛苦。
戒的训练
我们都希望能深入观察自己,培养洞察力,以照见自身的实相,这有赖一颗非常清明平静的心。“戒”的字义就是“增强训练的步骤”,是确保正语和正业,不伤人伤己的实际方法。
完全专注于呼吸时,心就远离了贪嗔痴
当你察觉自己的心在胡思乱想时,就接受它:“看!心又在胡思乱想了” 这样,你的心会自动回到呼吸。不要让贪恋或妄想带来紧张不安,如果那样,你会生出新的嗔恨。只要接受,接受就够了。
我们只去观察感受
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深入内心,铲除贪、瞋、痴的病根。这方法就是佛陀发现的:智慧的训练。这引导他开悟,他称之为内观,是培养洞察力,以观察自身的本质。借着这种洞察力,一个人可以辨识并止息痛苦的原因。
让心从各种束缚中解脱
为了让心从各种束缚中解脱,我们必须学习不经由过去的习性反应来判断事情,而只是保持觉知,不作价值判断,不起习性反应。
我们练习内观并不以体验某种特殊感受为目的
我们练习内观并不以体验某种特殊感受为目的,而是要从习性反应中解脱。如果我们对感受起习性反应,就增长痛苦。反之如果我们保持平稳,使某些旧习性消失,如此感受变成一种解脱痛苦的工具。观察不愉快的感受而不起习性反应,我们就能根除瞋恨;因为感受或经验没有所谓好与坏,对它保持平衡心就是好的,失去平等心就是坏的。无论内在或外在发生什么事,都保持平等心,此时此刻我们就达到解脱。
事实上沉默平等心的行动是很大声的
如果我们可以持续观察呼吸和感受,我们很容易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如果我们都不做增加这世界紧张不安气氛的事情,就已经是做有益的行为了。
事实上沉默平等心的行动是很大声的,它具有深远的回响,对许多人事物都会有正面的影响。
《内观》附录
我们的内在,刹那刹那都在改变,以感受这出戏来显示无常。不愉悦的感受当然是苦,但是我们只想拥有愉悦的感受也是一种十分细微的苦扰形式。任何感受都是无常的。如果我们只想拥有愉悦的感受,当愉悦消失后,就只会留下苦。我们是对内在的感受做习性反应,而不是对外在的事物做反应。心上只要有任何念头生起,必定就有感受伴随而生。因此,观察感受其实是了解个人身心整体的最佳方法。
了解更多关于内观禅修
·点击这里·
中国内观报名网 http://ng.81355.net
国内少儿观息报名网 http://ctc.81355.net
国际内观中文网 http://www.dhamma.org
点击下方图片
即可查看以往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国内观报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