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等我老了就去寺院”,恐怕你没这个机会!

感恩关注👉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2022-03-16

常听有人说

等我退休了就出家

等我老了再学佛

等我......


阿姜查尊者

劝诫这些学佛的人儿

别再找借口一拖再拖

趁现在

就赶快加把劲用功

也别再前功尽弃了!



文/阿姜查尊者


1

学佛趁现在,别等老了再说


我们与法的正道依然离的相当遥远。所以,现在请赶快加把劲用功,别借口:“等我老了就会去寺院了”。


什么叫老?年轻人跟老年人一样都在老,而且打出生以来就一直在老。


我们总爱说:“等我再老点、等我再老点。”嘿!年轻人可是比过去的自己更老了,这才是“老”的实际意义。


你们大家都好好看看,我们大家都身负一样的担子,而且责无旁贷地必须去承担。


想一想你们的双亲和祖父母,他们自出生、年老到死亡后,我们至今仍不知他们的去向。

  

因此,佛陀希望我们去寻“法”。它是种至高的智慧。任何与佛教相悖的知识学习,都会掺拌了苦。


修学佛法应当让我们能够超越苦,即便无法完全解脱苦,至少当下应有些许超脱。


比如说,有人对我们恶言相向时,若不因而气恼,便是超脱了苦;反之则不然。

  

恶言相向时,只要反观佛法就能视之不过是“地大”而已。好吧!他在批评我,被批评的对象也不过只是“地”,“地”正在批评世上另一个“地”。或只是水批评水,风批评风,火批评火罢了。



2

别在意他人的看法

只管体证真理


可是,这果真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时,别人大概会说我们疯了:“他什么都不在乎、完全麻木了”。


有人过世时,如果我们没有伤心落泪,他们又会说我们是疯子。


到底何处可容我们安身?

  

事情终究得如此。我们必须自身作,因为超脱苦所凭靠的绝不是他人对我们的看法,而是关乎我们个人的内在心境。


别在意他人的说法,只管个人真理的体证。如是,我们安住于寂静。

  

只可惜,我们一般都无法坚持到底。


年轻人只要去寺院一、两次,回家路上就会被朋友取笑:“喂!学佛的!”他们因此感到尴尬,不愿再进寺里一步。


他们当中有人告诉我,他们来听闻佛法,得善知见,停止和伙伴饮酒作乐的活动。可是他们的朋友竟蔑视他们:“你到寺院去就不跟我们一起喝酒了,怎么搞的你?”


结果他们因怕丢脸而恢复旧习性。要人们坚持到底真是困难。


因此期望过高,不如实际修习耐心和毅力,能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中练习耐心、毅力就已相当不错了。


别跟他人争论,如果你能与大家融洽相处,当下就算是已超脱苦,那就不错了。


有状况发生时,要心系佛法,回想你们的精神导师曾教导的内容。他们教你们要放下、舍离、收摄并依此道理去努力、奋斗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3

别再前功尽弃了

 

我们是在谈什么问题?关于你的家人呢?你在子女、配偶、朋友、工作和其他事情上有无任何的问题?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一直让我们头疼,对不?


这才是我们所谓的问题,而种种的教法无非是在告诉你,佛法是可以解除你日常生活问题的。

  

我们既然已生而为人,理应以快乐的心情生活。我们尽忠职守地工作。逆境来时,藉以训练耐力。以正当的方式谋生也是一种法的修习——道德生活的修习。能这样快乐、和谐的生活已经很不错。

  

然而,我们通常都前功尽弃。


别前功尽弃了!如果你们在布萨日来此受戒,回家后却与人争执,就前功尽弃了。


在座各位,是否听清楚我的话?


这么做就叫功亏一篑,表示你对佛法没有丝毫领悟,完全不受益,这点请大家好自地琢磨。

  

今天,各位听的法已经足够了。

  


文摘自《倾听弦外之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健康环保的高科技 超氧纳米微气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