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海外投资大揭秘!“一带一路”国家表现抢眼,这个国家居然取代美国跃居第一?!

经济学人智库 ERR能研微讯 2022-04-23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中国海外投资大揭秘!“一带一路”国家表现抢眼,这个国家居然取代美国跃居第一?!

  ◆  ◆  ◆  

导语:在中国海外投资中,新兴市场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 国海外投资增长的最佳标的。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不再是中国海外投资第一大国。

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发布报告《中国海外投资指数2017》,本公众号对报告主要内容进行了摘录和概述并在此分享与大家,也希望本订阅号关注者踊跃转发扩散,在此对各位的厚爱表示感谢。

主要结论
  1. 新加坡取代美国成为对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得益于其卓越的商业环境,与中国密切的经贸往来,和便利的地理位置(可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美国排名下降可部分归因于美中贸易摩擦升级。中国香港排名第三。

  2. 尽管排名靠前的仍多为发达经济体,但新兴市场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以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前景向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投资沿线各国提供了额外的激励。排名显著上升的国家包括马来西亚(第四名)和哈萨克斯坦(第12名)。另有几个发达国家排名大幅下降,尤其是英国,排名下降28位至第40名,主要由于英国退欧导致的经济增长前景恶化。

  3. 六大产业排名中稳居前列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印度和伊朗。美国和日本为中国企业并购提供了技术和品牌,而印度和伊朗经济高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企业更具竞争力。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1

各国总体排名

“中国海外投资指数”排名前十的多为发达经济体,但新兴市场排名显著上升。新加坡超越美国排名第一,而2013年和2015年两次排名中美国都位居首位。香港升至第三位。美国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摩擦升温,表现为美国向世贸组织提出了更多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同时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否决了多宗中方投资交易。从奥巴马政府后期开始,美国对华经济政策已明显趋紧,现在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势头更有增无减。尽管如此,从并购目标和市场机遇上看,美国仍极具吸引力。

金砖国家的表现则两极分化。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俄罗斯的经济前景有所改善,其排名随之上升14位至第10位。南非的排名也上升了七位至第43位。但巴西的排名下滑了18位至第52位,主要因为国内政经领域的矛盾加剧了研发投入不足等结构性问题。随着中印政治关系趋于紧张,印度的排名也下降了八位至第36位。但在主要经济体中,印度的增长前景仍最为强劲,包括华为(电信企业)和小米(家电企业)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在当地发展都取得了成功。


2015年以来的ODI趋势

由于担心部分ODI是为了规避资本管制,同时企业(尤其是国企)对回报率低的项目投资过大,因此政府从2016年底开始收紧审批程序,一直延续至2017年。政府在抑制“非理性”ODI的同时,也对战略性或“一带一路”相关投资予以政策倾斜。2017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相关指导意见以促进ODI的“健康增长”,将投资划为“鼓励”、“限制”、“禁止”三大类。房地产、酒店、影业公司、娱乐业和体育俱乐部等被列为“限制”类投资领域,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才可投资(而非仅仅需要备案)。

随着政策的收紧,中国的ODI大幅下降,同时投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2017年在政府重点管控的领域,如房地产、体育、娱乐业等没有批准任何新的并购交易。因此2017年服务业投资占比下降,相应的传统领域的投资占比则出现反弹:2016年大宗商品和能源领域的ODI在总量中的占比不足三分之一,而2017年这一比例大大上升了。

战略性和科技类投资依然受到政府鼓励。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投资也采取了鼓励态度,但大部分此类投资(主要是基建)都是以中国的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并以对外承包工程的形式进行,因此并不包括在中国ODI的统计中。


2

六大产业排名

>>>>

汽车

汽车产业对中国ODI最具吸引力的国家是日本和美国。两国拥有为数众多的世界级品牌和最高数量的汽车相关专利。不过日本的汽车市场相对封闭,对于寻求并购的中国企业难度更大。而美国对中国投资其汽车产业历来持有更开放的态度。

伊朗是最具潜力的绿地投资目的地(排名第三)。中国企业开拓当地市场也有一定优势,因为伊朗是中国品牌汽车最大的进口国。

技术收购:美国和日本高居榜首反映出中国汽车企业对技术收购的重视。近五年来中国对汽车产业的ODI达到了273亿美元,其中并购投资占比超过了80%。在汽车产业中,中国对欧洲投资最多,占汽车ODI总量的60%;而非洲占比最低,仅为5%。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企业估值偏低,是中国买家的首选投资目标。德国家族经营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尤其受欢迎。不过,尽管德国汽车工业优势明显,但由于当地市场增长前景较弱,因此德国未能取得更高的排名。


开拓新兴市场: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努力开拓新市场。在国内市场中,外国汽车品牌占据了主导优势,这促使本土汽车厂商把眼光投向海外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市场中的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购买顶级品牌汽车的经济能力,因此给中国相对低价的品牌创造了机会。2016年中国品牌小轿车的三大进口国分别是伊朗、智利和墨西哥。非洲也成了中国车企的一大目的地。在非洲地区由中国主导的基建项目为中国车企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中国车企在东欧国家大有可为,尽管会面临来自全球领先品牌的激烈竞争。

行业趋势:从技术收购角度看,电动车(中国国内将其并入了新能源汽车范畴)和无人驾驶汽车可能成为未来ODI的投资重点。“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保证了对这些行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些努力相应地会为中国企业创造市场机遇,包括在那些它们尚未站稳脚跟的发达市场。这些企业在小轿车市场无法与老牌车企匹敌,但在新兴电动汽车领域却大有可为。


>>>>

消费品

在消费品行业,最受中国投资者青睐的十大目的地既有发达市场,也有新兴市场。美国位列第一,得益于其一流的零售品牌、物流体系和广阔的零售市场。排名第三的韩国零售市场发达,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其智能手机拥有率全球第一,直接推动了电子商务(中方的一大优势)的繁荣。东盟几个成员国也跻身排行榜前十名,这些国家高速增长的人口和收入为消费品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我们预计印度和伊朗的消费市场需求将会出现强劲增长。

满足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是消费品行业ODI的一大驱动力。目前中国约10%的人口是“中高收入”消费者(我们的定义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万美元以上的人口),我们预计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5%。2 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生产国,但本土产品的质量和品种还不能完全满足中产阶层的需求。因此,中国消费品企业通过收购海外食品、化妆品、服装和家电等领域的知名品牌来提升产品线。


进军新市场: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是推动消费品行业ODI的另一大驱动力。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拉低了一些消费品企业的边际利润,迫使它们走出去寻找出路。其他中国消费品公司将新兴市场视为理想的投资目的地,它们认为可以将发展国内市场的经验应用于此。

行业趋势: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提升品牌和国际知名度,它们拓展市场的步伐也在加快。电子商务是中国企业的一大优势,投资新兴市场对中国消费品企业来说可能更具前景。


>>>>

能源

在金融服务业ODI上,美国对中方最具吸引力。美国的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且发展成熟,银行业经营风险低,宏观经济健康,货币和利率波动性较低,其一流金融公司的数量也居全球第一。亚洲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分列二三位,二者同属“一带一路”国家,且都在寻求成为相关中方投资的中介方。其他进入排名前十位的多为西欧国家。东欧的波兰和斯洛伐克是其中的例外(这或许出人意料),这两个国家拥有稳定的经济、金融体系和欧盟市场准入,但金融服务业规模较小则是两国的短板。

市场机遇更好但风险高的国家在榜单上的排名较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高速增长的亚洲国家排名靠前,得益于较低的金融风险和不错的资产回报。但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市场的一大缺陷是缺乏金融风险对冲工具。多数拉美国家排名靠后,其中委内瑞拉和阿根廷排名最低。而非洲前沿市场国家则在榜单倒数,由于其金融体系缺乏监管、资产负债表状况糟糕,因此金融行业风险很高。

焦点转移:近年来,中国金融服务业ODI的地理分布和投资者构成日趋多元。之前,国有商业银行主导海外投资,但有些投资并不成功。国内金融行业自2014年起日趋成熟,ODI出现了新动向。投资主体不再仅限于大型银行,一批金融服务公司也成了主力军,这得益于它们在保险和理财业务上的丰厚回报。它们希望通过全球资产配置来对冲国内风险,同时海外资产较低的估值也极具吸引力。这些新兴金融服务公司也在尝试开拓新的海外市场。这些交易规模之大引起了中国监管部门的注意,后者主要担心部分投资是在为资本外逃打掩护。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金融投资都流向了基本面稳健的国家,应被视为投资机构资产多元化的自然选择。


行业趋势:加强监管意味着金融ODI可能会降温, 除非政府放宽对人民币汇率的管控并开放资本账户。人民币国际化(近年陷入停摆)可能会为国内银行创造更多的海外投资机遇。国家会继续鼓励国有银行将“一带一路”沿线作为ODI和资金放贷的重点。而这些银行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开发风险管理和分析工具对投资企业加以评估。缺乏经验和相关人才是另一大挑战。中国大多数金融公司只会设立一个统管海外业务的部门,而没有针对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分别成立业务管理机构。金融科技是值得关注的新兴领域。国内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独立于国家银行体系,而民营公司在其中发挥了领头作用。


>>>>

医疗

中国医疗行业ODI排名前十的均为发达国家,因为它们优质的医药产品和技术。在现阶段,中国制药和医疗企业主要着眼于并购以提升其在国内的竞争力,而非开拓新的市场。排名前三的是美国、日本和瑞士。得益于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的雄厚实力,以色列也位居榜单前列。

国内医疗领域支出的上升带动了医疗ODI。据我们估算,以美元计算,国内人均医疗支出从2008年的161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469美元。政府扩大社保覆盖面的努力提高了国民在医疗上的整体消费;中国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导致医疗支出水涨船高。国内对于优质医疗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也在提高,促使本土企业通过收购海外公司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在医疗设备和技术领域,美国和德国是中国企业的首选,制药公司是另一大收购目标。收购外国私立医院是新的趋势,这也符合中国政策,因为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提高医疗机构质量并引入民营资本。中国企业主要着眼于海外中高端医院,重点关注癌症治疗、心脑血管疗法、眼科和美容整形等领域。

行业趋势:未来,中国医疗ODI将不再满足于旨在提升国内市场地位的并购交易,抢占全球市场份额也将是一大动机。发展中国家可能存在最大的机遇,因为中国公司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相比更具成本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会逐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会更具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医疗服务列为重点发展行业,这意味着该领域将获得充足的研发融资。在医疗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中国企业也将更具国际竞争力。


>>>>

电信

电信ODI的前十名榜单体现了中国投资者对发达市场科技收购的需求以及新兴市场对电信基础设施的需求潜力。日本和美国名列前两名,受益于其通信技术创新能力、在半导体行业的主导地位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整体实力。位列第九位的巴基斯坦则是南亚地区最大的电信市场之一。我们预测巴基斯坦对宽带、互联网服务和移动电话的需求在2018-2022年将高速增长。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表国家,巴基斯坦在吸引中国投资方面有着更大的政策优势。

国家政策扶持:中国的电信ODI已呈井喷增长态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2016年实施了109宗信息通信ODI,涉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投资额猛增214%至264亿美元。从地理分布上看,2016年信息通信技术ODI主要投向了美国,占总额的29%,其次是欧盟和东盟国家。国家政策为中国信息通信ODI提供了更多支持,尤其在发达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集成电路、软件和智能制造设定了本土化和市场份额目标。中国由此在全球掀起相关行业的收购热潮,以获取技术和工艺。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以便国内企业和产品能在第三国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在海外推广中国标准将帮助中国信息通信企业占得先机,抢占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5G网络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市场份额。为此,中国加强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机构的合作。这些努力已得到回报:2017年11月,ISO采纳了中国国内两个商业加密标准SM2和SM9,并将其纳入了国际加密标准体系。

海外挑战:由于国家安全和保护主义等原因,信息通信公司向外扩张的努力阻力重重。这是因为中国通信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导致外界认为两者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信息通信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与发达国家明显不同,无论是在项目的接受度还是投资目的等方面。中国往往将电信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援助投资计划的一部分,以换取大宗商品和能源领域的贸易交易。“一带一路”倡议对此起到了推动作用。除陆上和海上贸易线路外,该倡议还涉及建设一条“数字丝绸之路”。国务院鼓励电信公司把互联网接入服务、宽带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及其它电信相关领域及研发等增值服务作为海外投资的重点。

行业趋势:以上战略将产生深远影响。一旦基建到位,随着市场发展成熟,在中国国内或发达市场提供运营和增值服务的中国公司(如移动设备销售商、提供云计算、物联网或移动支付服务的公司等)就有机会开拓这些已然熟悉中国品牌、行业标准和服务的消费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开始向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市场扩张。投资重点由基础设施转向增值服务将是未来中国信息通信ODI的一个发展趋势。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3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项目集中在基建领域,主要形式是利用中方提供的贴息贷款支持对外承包工程。此类贷款一般直接提供给接受国政府,条件是后者将贷款用于有中国企业参与的特定基建项目,有时接受国可以用自然资源偿还贷款。此外,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也会直接向承担“一带一路”的国内企业提供贷款。

优惠贷款的相关数据缺乏透明度,但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的主要政策性银行之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其优惠贷款余额达到了2,522亿元人民币。中国媒体报道称,2014-2017年约有50家国有企业参与了1,700个“一带一路”项目,这些数字说明中国的优惠贷款在过去两年可能出现了大幅增长。

“一带一路”投资不尽如人意:尽管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外承包工程迅速增长,但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并没有显著上升。中方的确完成了一些颇受瞩目的并购交易,但主要集中在“安全”的国家。ODI审批自2016年以来收紧,这可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有遏制作用,但中央政府表示,收紧审批是为了遏制“非理性”投资而不是针对“一带一路”投资,后者仍具有政治优先级。由此看来,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下滑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的犹豫,因为沿线国家的经营风险较高。此外,尽管政府可以借助优惠贷款鼓励国企投资“一带一路”,民营企业的反响却不甚热烈,而后者在中国近年的ODI中起主导作用。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投资风险认识更为透彻,并且由于不能享受国企专享的相关政府保障,它们对相关投资的态度更加谨慎。

加强风险管理:已有初步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正试图降低“一带一路”项目的相关风险以提振投资。不少服务业公司表示,包括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多家政策性银行在内的放贷或保险机构目前都针对“一带一路”项目申请采取了更严格的审批标准。中国政府也通过强调“一带一路”的政策重要性来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其中。民营公司可能会认为,从政府公关的角度看,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国内信贷环境的收紧可能会限制项目的政府融资,因此提高私营部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至关重要。。迄今为止,其他国家的企业对“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大都持观望态度。但随着时间推移及倡议影响力的扩大,“一带一路”也会为这些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监管并不能确保“一带一路”项目的成功,但它的确表明中国正在寻求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一带一路”也将有助于中国实现若干政策目标。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之一是在机遇和风险达成一定平衡的国家寻找投资机会。基于中国海外投资指数,图中右下象限是我们定义的“高机遇、低风险”国家。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脱颖而出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具有突出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具备高机遇、低风险的投资环境。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属于“高机遇、高风险”。想投资当地市场,企业必须采取措施管控投资风险。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4

结束语

中国ODI在2017年的大幅下滑不大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2016年,ODI仅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9%,远低于美国(28.9%)、日本(27.6%)和德国(57%)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未来中国ODI还有充分的增长空间,而且近年来推动中国ODI增长的因素(包括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收购技术、品牌和资源的愿望)并未改变。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ODI(按国际收支法计算)将恢复增长。

不过,我们恐怕也很难看到ODI重现2016年的繁荣景象。中国政府已经加强了对于ODI的监管,未来几年会继续高度关注资本大量外流引发的风险。我们预期中国信贷环境的收紧会加大企业融资难度,从而影响ODI。这将促使企业转向融资仍相对便利的行业(如“中国制造2025”或“一带一路”倡导的领域)制定相应投资计划。

对ODI监管的加强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很明显的,政府给了“一带一路”项目政策上的优先级。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策略规避风险。“一带一路”提供了重大机遇,但企业针对相关地区、国家和产业开展投资时应更加审慎。

国有企业仍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但民营企业在推进海外投资上会发挥重要作用。归根到底,从固守国内市场到打造国际品牌的转变需要像阿里巴巴、华为和腾讯这样的民营企业。而中国企业在电动车、金融科技和可再生能源的世界领先优势预示着它们能够完成这样的转型。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欢迎转载    版权说明

ERR能研微讯 微信号:Energy-report

聚焦世界能源行业热点资讯,发布最新能源研究报告,提供能源行业咨询。


本订阅号原创内容包含能源行业最新动态、趋势、深度调查、科技发现等内容,同时为读者带来国内外高端能源报告主要内容的提炼、摘要、翻译、编辑和综述,内容版权遵循Creative Commons协议。

可免费拷贝、分享、散发,但须明确注明作者与来源,不得改写,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报告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zHJN-IQ_Yvj8wInwJwG7Q  密码:78w3
ERR能研微讯关注世界能源热点资讯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