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开花结果的梧桐
看到这个标题,你想到的是什么?早春紫花满树的泡桐?会悬挂果球的法国梧桐?不不不,我今天所说的梧桐可是正宗的“中国梧桐”哦,它隶属于梧桐科梧桐属,学名Firmiana simplex,也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它既不在春季开花,花也不是紫色的,更结不出会飞絮的球形果实。这种原产中国的梧桐,因树皮呈青绿色,于是有了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名字:青桐。
梧桐是我关注了很久的树木,在我们小区东北角上就有一排,统共4株。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平时少有人光顾。大概是在大前年了,我注意到树上有结果的痕迹,从那以后,我每年都到这里来溜几遭,只为看到它开花的样子。但两三年了,一直没看到到。原因只有一个:我每次都错过花期。其实,如果多来几趟,总会碰上的,这就追究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懒。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的梧桐科植物共有19属82种3变种,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各省,梧桐是这个家族中唯一可以栽培至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树种。因其树干端直,枝叶繁茂,既适合观赏又能遮荫,近年来在北方园林上应用非常多。
我对梧桐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开裂的蓇葖果,这是植物学课程上讲雌蕊结构的一个经典例子。
植物学上讲,构成雌蕊的结构称为心皮,心皮是具有生殖功能(着生胚珠)的变态叶。怎样理解呢?我们可以把心皮想象成一片叶子,叶子的两侧边缘慢慢向内卷曲闭合,直到两侧的边缘碰到一起,愈合成一条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最简单的雌蕊,这条愈合的线就是“腹缝线”。“叶子”边缘着生的胚珠,随着“叶子”的卷曲被卷入了心皮内部腹缝线上,将来发育成种子。
以下是梧桐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它是一种成熟前会沿着腹缝线开裂的蓇葖果,由雌蕊发育而来,而这个雌蕊是由5个心皮组成的。看它的每一个心皮,是不是像带着胚珠先卷曲后展开的叶片?
初秋时节,一丝浅红在张开的果皮(心皮)先端悄然晕开,“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叠着挂在枝头,从低枝到树顶”,既不耀眼,也不灰暗,闪着淡淡的柔光。
这样的花结构并不复杂,但我还是费了一番功夫才琢磨明白。这花是单性?两性?杂性?哪个是雄蕊哪个是雌蕊?一开始我就被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困扰了。我观察、研究、拍照、查资料,最后终于搞清楚了个大概。我很享受这种亲自探究找到答案的满足感。《怎样观察一棵树》里说,“只有拿起相机,你才能真正看清事物”,事实证明,我是从照片上才看到不育雄蕊的存在。即便这样,梧桐花仍有值得我再次深入观察的东西,比如,我并没有看到雄花中的退化雌蕊,留给明年做解剖吧。
尽管如此,观察梧桐并不是一件人人都乐意做的事。小区的这几棵梧桐树,从出叶子开始就一树苍白,是那种脏兮兮的白。枝条上、叶片上、花朵上、果实上,铺满了污浊的絮状物。地面上长期被这种粘乎乎的絮状物和盐粒一样的油滴所覆盖。站在树下,我能听到小雨点落地般的莎莎声,每走一步路,都要费力地抗拒鞋底与地面之间强大的胶着力,从树下捡起一朵落花时,花朵和地面之间会拉扯出的长长的“鼻涕”,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令谁也不愿体验第二次(这个才是我一次次错过花期的主要原因呢)。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种现象是同翅目的害虫“梧桐木虱”引起的,这种木虱的幼虫和若虫主要寄生在梧桐树叶背面和幼嫩枝条上,靠吸食树液生活,它们能够分泌一种白色的蜡质粘性物质。这些分泌物对树木是非常有害的,会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目前,防治梧桐木虱主要有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方式。
我在好多地方见到过梧桐树,它们要么昂首挺胸站立在宽阔的街道两旁,要么与庭院里雄伟的建筑相映成趣,充分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也坦然接受行人游客的夸赞。相比之下,我们小区的这几株待遇就大不同了,它们高大壮硕的身躯被塞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手脚难以展开,还要遭受木虱的折磨,在这样的窘境中开花结果,那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呀。
8月份连续下了几场雨,我再去到那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时,感觉树上清爽了许多,树下也干净了许多,走在树下基本没有了鞋底粘地的感觉。梧桐终于显露出了端庄秀丽的容貌。看来雨水对清除木虱和蜡丝发生了明显作用。我们不妨效仿一下,未来使用高空喷水的方法来防除木虱及其危害,还梧桐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扫描图中二维码,关注草木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