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晓明:诗歌国际传播圆桌会议

梁晓明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2023-03-04


梁晓明中国先锋诗歌代表诗人,出版的诗集有《开篇》《用小号把冬天全身吹亮》《印迹—梁晓明组诗与长诗》《忆长安——诗译唐诗集》。曾获《人民文学》建国四十五周年诗歌奖。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新诗人物”称号。2019年获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诗人、《诗歌月刊》头条诗人。中国诗人名录网、《中国诗人名录》丛书顾问。



诗歌国际传播圆桌会议


梁晓明


导读:2020年11月17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诗歌译介与国际传播圆桌会议正式举行,中国诗人名录网、《中国诗人名录》丛书顾问,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新诗人物”梁晓明先生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他提出:在诗歌面前,所有人都是孩子。无论你居住在哪个国家,使用着怎样不同的语言,但你只要面对诗歌,那你就永远只是一个仰着头,满心充满了奉献和竭尽希望得到诗歌认可和微笑的纯真的孩子。

 

诗歌国际传播会议在四川召开,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诗歌的节日。有意思的是,现在都在说地球村,似乎连地球都显得很小了,似乎连地球都像从前的一个小小的村庄,你在村头前院大喊一声,村尾家的小妹妹就会出来响应你。但事实是不可能的,那更多的只是广义上,和口头上的一个快感的说法,你若要具体的,微观的去接触,不要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人,就够你花够心思也未必就能理解和共鸣的了。
飞机来回的再快,那也只是飞翔在天空,但你要进入一个人小小的丰富的心灵,飞机是没有半点用处的。这时候,诗歌出现了,它像一道电波、一个眼神、一个充满深意的人类的微笑、甚至一阵响雷、一片细雨、一朵花,总之,它不需要外在的承载,不需要全体人类的振臂欢呼,说到小,它似乎只愿意在亲近的小氛围里诞生,在心灵和心灵之间,在朋友和朋友之间,甚至只在一个人的内心、在浑黑的半夜、在台灯和眼睛之间出现。但要说到大,它却可以瞬间就穿越千山万水,什么飞机,哪怕导弹,更快的光速也只能在它的速度下潸然下拜,无论地域,无论贫富,甚至无论古代和现代,几千年的时间它一笔带过,忽然就站在了你的心里。
所以,当我在多年前的一个诗歌节上看到蒙古诗人们穿着他们民族的盛装低沉而婉转的朗诵,当我们来到黄山,在山顶,看到乌梁海(蒙古诗人)情不自禁的手指点水,上敬天、下敬地,这些电影中出现的镜头,在黄山上,在一位蒙古诗人的手中出现,那种因为诗歌和诗人的关系,又因为诗人和不同地域的相遇而产生的交流和默契,甚至感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接近就如此自然的发生,它几乎就像鱼与水的关系,当诗歌研讨会上,G.阿尤勒丈(蒙古诗人)反复强调蒙古诗歌中的草原、羊群、湖泊、日、月等大自然风光和美丽的女性以及爱情,无论世界经济再怎么发展,无论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是多么的难于阻挡,但他们以及他们的诗歌就是这样一直坚持着这种传统的中心,他们吟唱、喝酒、舞蹈,就是坚持着这个基点,那种现代世界的忧患意识,现代人类的黑暗感和现实的烦躁,卡夫卡之类的谨慎小心和敏感,似乎离他们极为遥远,甚至似乎永远不会出现。
和我们不一样吗?不一样!但正因为这种完全的不一样,人类丰富了,诗歌丰富了,诗人的领域也就更加的宽广了。
同样,当我看到日本诗人藤井贞和温和的微笑,但同时却在诗歌中那么沉重的写下:
把“黑夜”放在庭院里
按照这种方法,
摆放“桌子”
我突然想。
这种节奏的跳跃,可以把“黑夜”直接的放在庭院里,这种超现实的诗歌手法,或者说这种直接来自于唐诗的笔法,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文化传统曾经那么接近、以至于几乎不需要更多解释就可以直接理解和感受的共鸣,不能不说它就是一种诗歌的恩惠!它几乎超越了语言。接下来:“按照这种方法/摆放“桌子”/我突然想。”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像你自己的手下出现的诗句,甚至这种“我突然想”的断句,他思维的回缩和停顿,都显得那么的自然和熟悉,他不再是那位你以前不认识的日本诗人了,他几乎就成了你一直熟悉的一位内敛的朋友,从诗句中静静地、沉沉的走来。当晚宴时,日本青年诗人久谷雉起身舞蹈,无论身边是多么热闹,多么喧哗,他丝毫不受影响的久久舞蹈在他自己的欢乐中,这时,我身边的一位中国诗人说:“他已经完全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了。”而我们一听,马上就都觉得说得极为准确,而且全都能够理解了。这种情景,它都不需要任何语言了,它本身就已经显示了一种人类的共通性,而千百年下来,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不仅文化、语言、甚至连地域都那么接近的国家,这种身临其境的理解就来的更加的没有隔阂。
忽然想,诗人就像是一座桥梁,一个通道,一个为人类保留美好情怀的纯真的孩子,一个只储存善良、正道、友爱和幸福,甚至连痛苦都是那么的透明、清澈!还有希望、甚至,还有大道沧桑!
由此使我想到,本届的主题诗歌国际传播圆桌会议,这名字取得是多么的恰当和平等,是多么的令人忍不住要举起大拇指说一声:“好”!因为我认为,在诗歌面前,所有人都是孩子。无论你居住在哪个国家,使用着怎样不同的语言,但你只要面对诗歌,那你就永远只是一个仰着头,满心充满了奉献和竭尽希望得到诗歌认可和微笑的纯真的孩子。
同时我又想,这美好的名字一定是一位诗人取的,除了诗人,你难道还能想象会有另外的什么人能够取得出来吗?不会的。谢谢。

往期推荐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①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②

沈从文:作家应明白人的情感如何各不相同

阿来:乡村重建与士绅传统

几个写诗的好朋友∣余退x北鱼x王静新x叶申仕x谢健健

关注·长篇小说∣余松:定制时代(选读)

丹增:谈天说酒

余松:人性与智性的多重对峙——《定制时代》创作谈

托马斯·苏明:科技犹有尽时,审判无处不在——《定制时代》设下的诱引

翟业军|迷楼:穿越时间的空间——论王安忆《考工记》

奖金最高 40000 欧!2020 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揭晓

让诗酒温暖每个人!2020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即将盛大启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